唐凤华
【摘要】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做出相应的变化。本文从教室布置,小组划分,小组学习任务设计,小组学习方式设计,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机制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进行了新的模式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理念也应运而生。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教育会生成什么?无疑是智慧教育。”一起作业网董事长王强这样表示。如今,各种各样的网络课程,网上作业都已推广发展得很好。笔者本篇文章中希望将互联网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模式。
一、国内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自90年代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实验研究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倡导和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笔者也曾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确实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改进同学关系,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非常有效。但在多次课堂听课和问卷调研中,以及结合在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观摩中的了解,笔者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中国的教室设置,基本还是传统的直列形,小组合作局限于前后排同学之间。教室的墙壁更是严肃的白色,没有文化氛围。另外,很多教师所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尤其是课后小组练习,学生总是说无法聚在一起,没时间讨论等等,严重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一)教室的布置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心灵家园,所以教室环境的布置至关重要。学生是教室的主人,教室的布置要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首先要主题明确,搭配协调。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会带给学生愉悦的学习体验,会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课桌的摆放要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圆桌形和马蹄形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再次,教室布置要定期更换,增加新鲜感,按需要调整座位的摆放。在“互联网+”背景下,如果学校的条件允许,建议每个小组配备一台电脑或者一个IPAD,便于小组讨论时随时查找网络资源。
(二)小组的划分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通常情况下,合作学习小组有2-6名学生,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也就是说,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习成绩,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差异不大。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这种策略很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很难准备把握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等。所以,有很多教师在分组时,是以简单的前后桌为单位来分组;有些教师则以寝室为单位来进行分组,这些都是极其不科学的分组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笔者提倡用心理学上的人的气质类型来进行辅助分组方法。在心理学界,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通过网络在线测试,我们很容易了解清楚自己的气质类型。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可以彼此学习,取长补短。另外,在每个小组中,组员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使每个组员都觉得自己必不可少,才会在小组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
关于合作学习的任务,笔者听课过程中也有所了解。主要是针对预习内容的问题讨论,针对课文内容的段落讲解,针对课后练习的答案讨论等等。合作学习任务难度较高,趣味性却不高是学生较常反映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笔者建议教师去创设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实物、网络图片和视频等创造情景进行直观教学。在设定的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比如在讲解关于圣诞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展示照片和圣诞节视频。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室可以布置出比较浓重的圣诞气氛。如果有人能够扮演圣诞老人突然出现在教室,就会让学生更有情境感。在这种真实情境中,学生会更愿意参与到关于圣诞节的讨论之中。笔者曾经在圣诞节给学生布置了小组合作任务,就是“制作关于圣诞节的网页”。学生的完成情况非常好。
(四)合作学习方式的设计
传统的合作学习方式有:配对学习法,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团体探究法等。在传统模式下,学生需要分配好任务,然后各自去搜集相关内容,然后聚集在一起,边讨论边做网页。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在各种网络工具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进行协作。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团队协作工具有:有道云协作,为知笔记,石墨文档,群策,明道等。通过这些团队协作软件,小组成员可以创建专门的群组,组长可以分配组员任务,并查看任务进度。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分享图片,视频,文档,程序,文件夹等各种类型的资料,也可以围绕小组资料进行实时交流讨论。小组成员可以同时编辑同一篇文档、表格,多个版本的对照功能让所有变动都一目了然。在团队协作工具的帮助下,小组成员的交流和沟通就畅通无阻了。不用再为找不到共同的时间聚在一起而无法按时完成小组合作任务。为完成“制作关于圣诞节的网页”的任务,各小组分配了网页制作员,资料搜集员,美术编辑,视频处理员等。
(五)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和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教学中,可能因为时间不够等原因,有些小组没有机会进行展示。但在互联网的条件下,每个小组的成果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展示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而对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也不再是由教师一个人来进行。每个小组都要对别的组的成果进行评价,每个学生也要对自己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进行评价。另外,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微信公众号展示之后,全校师生对每个小组的成果也能进行评判。总之,应该是教师评价,组间评价,组内互评以及大众评价的结合。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是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随时做好记录,包括每个人发言的多少,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者,小组贡献率和任务完成率等。这些统计应计入最终的个人分数及相应的团体分数之中。表现突出的组和个人应该被颁发一定的奖励。包括网络点赞、送花和课堂奖励。
总之,“互联网+”的背景为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互联网+”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采用新的分组方式,新的任务分配模式,新的小组合作模式以及新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这种模式能以更灵活的方式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也更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广大教师要好好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小组合作教学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