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要】长沙窑陶瓷文化是在唐代长沙窑艺术家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湖湘人文自然环境、域外文化、宗教艺术等多元湖湘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研究长沙窑装饰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对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长沙窑陶瓷文化;大融合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望城县丁字镇古城村的西南部,南距长沙市区27公里。1956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窑区内的瓦渣坪一带调查时发现了烧制釉下彩瓷器的窑址。1978年,长沙市文化局为配合石诸湖整修堤烷,对窑区再次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发现陶、瓷器1928件。1983年,湖南省博物馆和长沙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对窑区内的蓝岸嘴、谭家坡、廖家坡、尖子山、都司坡等地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共400平方米,发现陶、瓷器7211件。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受唐三彩和波斯、大食、伊斯兰教、佛教艺术的影响而逐渐创造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下彩陶瓷工艺。
一、长沙窑陶瓷文化艺术特色
长沙窑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装饰艺术的创新。它将山水、人物、花鸟及诗文书法创造性地运用于装饰艺术上,沿袭了湖湘文化审美意识。特别是高温釉下彩绘的创烧成功,为唐代的陶瓷艺术注入了绚丽的色彩。长沙窑首创釉下彩工艺,生产出大批色彩斑斓的瓷器,且烧制成功自古以来最难烧制的釉色——铜红釉。长沙窑釉下彩瓷举世闻名,论样式技艺、论规模销量、论产品质量,在唐代都是独一无二的。技术的进步与长沙窑匠师们的艺术才情相辅相成,使得长沙窑为后世开辟了一条通向未来色彩斑斓瓷器新世界的通道。长沙窑敢于创新,注重汲取亚洲各个国家不同民族的装饰风格。
长沙窑的装饰分为文字装饰和图形装饰。文字装饰尤其是以诗词、俚语作为内容,开创了诗词装饰瓷器的先河。现已出土的长沙窑陶瓷器中,上百件是以诗歌、俚语作为装饰的,说明此类制品在当时所占的比例不小。从此,瓷器与诗歌走上了一条联袂辉映的道路,也是民族文化血脉融汇和连接的结果。它不只是提升了瓷器的品位,也不仅仅为诗歌拓展了一片园地,更为可贵的是开辟了一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商业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图形装饰上采用西域题材的不在少数,主要有人物、各种动植物、山水、抽象几何图形。在9世纪前后,长沙窑陶瓷工艺对大食、波斯工艺美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如“波斯三彩”的形式,无疑是受了“唐三彩”和长沙窑釉下彩釉绘花的影响:波斯陶器中“外形反映了苏美尔、阿卡德两河传统的早期影响……人物的发式装束、所骑之毛驴、骆驼,都是中亚及我国西北一带生活的写照”:伊朗内沙布尔出土的长沙窑瓷器则类似波斯仿长沙窑制品。长沙窑制品是9世纪前后中西文化交流中兴起、发育、成长起来的一朵艳丽的陶瓷之花,它对西方陶工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长沙窑陶瓷文化大融合背景
(一)湖湘文化的影响
湖湘文化以其反映湖南人独特的心理与行为模式和以其独树一帜的精神内核,影响着长沙窑装饰的精神层面。作为唐代子民,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心情都比较舒畅,人们的自身束缚和思想束缚有所减轻,主观能动性能发挥较大的创造潜力。他们用敏锐的发展眼光,审时度势,把握时代的脉搏,在新形势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生存空间,充分挖掘自身存在的价值。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天下均平的理想世界。对楚人人生理想产生影响的莫过于道家的“积弱图强”、农家的“君民并耕”思想。老庄哲学的出现,标志着楚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成熟。楚地的人才自古便有两极发育的趋向,孕育出了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哲学家。春秋时期,楚庄王有着“三年不飞,飞则冲天;三年不鸣,鸣则惊人”的雄心壮志。
其次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感情奔放的创造精神。株洲东郊岁岁奉祭炎帝陵,南岳主峰号称祝融峰、建有祝融寺,这些都充分证明楚人对祖宗神灵的景仰和崇拜。楚人将最美好的品格和最英武的形象赋予凤,是因为他们相信出自荆山的凤与他们的祖先有着某种亲缘关系。“他们尊崇凤,就是尊崇自己的祖先;他们钟爱凤,就是钟爱自己这个民族。”楚人景仰祝融、崇尚凤凰,一方面明确地表现出尊重客观,顺应自然,精于观察,献身科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则又体现出他们理想高远,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些都体现在了长沙窑装饰纹样上。
再次是审视适度的民族风尚,和平勤劳的民族品格。湖南民风淳朴、憨厚、诚实,则夙得湖南境内历任官吏及游人墨客好评。例如人称靖州“为天下之穷处,其蕞陋又在峡郡下,而士风不恶,民俗亦淳。”唐窑工们以其敏锐的发展眼光,充分发掘优势,随着经济态势变化,他们凭敏锐的预见性生产,在摸索中勇于创新。
(二)政治背景的影响
唐朝实行的各民族友好往来政策,使得西域风情、西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补充和来源。长沙窑是在唐三彩和波斯、大食、伊斯兰教、佛教艺术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大唐文化的开放和包容中,孕育出的一朵中西合璧的奇葩。“安史之乱”以后,北方陆地交通的阻塞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逐步发展,促进了长沙窑陶瓷制品的外销。由于唐政府极力发展与西方的贸易及交流,使西方的波斯和大食国的商人踊跃与中国贸易,同时,带来了他们的文化艺术。它们也反映在长沙窑瓷器的装饰内容上,如具有西域特点的胡人牵骆驼、牵马和操鹰等俑类雕塑,棕叶式莲花、绿思特莲花及亚细亚圣树式莲花图案在长沙窑制品中都有出现。
(三)经济发展的影响
唐朝是我国造船业大力发展的时期,航海技术和海外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随着北方丝绸之路受阻、南方海上陶瓷之路的拓展和伊斯兰商人的频繁往来,长沙窑为适应海外陶瓷贸易的需要,在岳州窑传统青瓷基础上,吸取北方模印贴花和多彩工艺的特点,结合海外市场商品的需要,大胆创新,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沙窑彩瓷工艺制品。这朵艳丽的陶瓷之花,对西方陶瓷工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影响和促进作用,为中西方文化沟通和相互传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长沙窑也受到这个时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丰富的域外题材风格的装饰纹样。如釉下彩绘的图案中有“外国女郎”“异国情侣”的波斯人等这些都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应用,反映了湘楚文化有一种开放的气度。
综上所述,可见长沙窑陶瓷文化是在唐代长沙窑艺术家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湖湘人文自然环境、域外文化、宗教艺术等多元湖湘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研究长沙窑装饰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对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便我们从至深的层面上来触摸它的文化灵魂,这些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艺术欣赏价值,还具有史料价值;不仅仅是心智的启迪,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感召,其对当代陶瓷装饰具有借鉴意义,因而仍需我们大力肯定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