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
【摘要】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塑造了较完美的父亲形象勃谛尼,父亲曾是主人公安利柯最初的先生,又是他最初的朋友。他在安利柯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读《爱的教育》中的父亲形象,对于如今父爱缺失比较严重的儿童教育现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爱的教育》;父亲形象;家庭教育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是母亲无法替代的,幼儿园和学校同样也不能替代父亲这个角色。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大多是以严父和慈母的形象出现在孩子及公众面前,以至于这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亲形象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相对于母亲来说,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参与度较低。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家庭教育中的父亲形象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大背景下出生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情感饥渴,需要来自父亲更多的温情和关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可谓是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作,书中塑造了具有完美人格的父亲,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无私的父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安利柯。
《爱的教育》是一本讲述四年级的小学生安利柯一学年的学习、生活的日记体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共为100则。虽然在书的原序中作者亚米契斯明确的写道“此书特别的奉献给九岁至十三岁的小学生们”,但是这本书不仅吸引广大少年儿童的目光,而且吸引了诸多的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阅读。这本书中塑造了较完美的成人世界,温情的父亲形象贯穿《爱的教育》的始终:他经常到学校里去看“我”,领“我”参观夜学校和聋哑学校,在“我”生病时面色苍白地守在床前,叫“我”在休假日招待朋友或去访问他们,带“我”去拜访他一年级的先生克洛赛谛……通过《爱的教育》我们看到了安利柯的父亲在安利柯犯错误时及时纠正,与他平等的交谈。对于安利柯来说,父亲是独特的存在,更给了他温情的父爱。
一、《爱的教育》中温情的父爱
勃谛尼关心安利柯的学习,重视他在学校的知识教育,时常劝安利柯刻苦学习,同时并不过分的重视其分数。通读全书就会发现,在“我”的这些同窗好友里,代洛西是学习第一的,“可以敌得过代洛西的人,一个都没有。他什么都好,无论算术、作文、图画,总是第一。他一学即会,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凡事不费什么力气。学问在他好像游戏一般。”而“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在成绩上只能算是个中等生,身上有诸多毛病,“觉得学校里暗闷的讨厌”。父亲会因“我”学习不刻苦而生气,但却从没因为我学习成绩不好而发过火。在其写给安利柯的信件《学校》中写道:“这运动才是世界的进步,才是希望,才是光荣。要奋发啊!你就是这大军队的兵士,你的书本是武器,你的一级是一分队,全世界是战场,胜利就是人类的文明。安利柯啊!不要做卑怯的兵士啊!”通过各种举例来告诉“我”学习其实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在他知晓“我”的学习成绩有所退步的时候,让我多向代洛西他们学习,而从来不曾因为我成绩不好而打骂、责罚过“我”。成绩,不能反映孩子的全部:分数也并不代表知识,更不是衡量子女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不看重分数,并不代表勃谛尼不看重知识,恰恰相反,他鼓励安利柯多读课外书。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序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
父亲勃谛尼肯花大量的时间陪孩子。父亲勃谛尼同书中的很多家长一样会花时间送“我”上学,耐心地在学校门口等“我”下课,到校长室和校长先生谈话,出席“我”的各种颁奖活动,关心并参与到“我”在学校里的实践活动中。他一直都是“我”大小事件的见证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一般都会在“我”的身边。他不仅是“我”的父亲,给“我”提供衣食住行;更像是一个诤友,时时体察入微,纠正“我”思想和行动上的错误。文中勃谛尼并没有因为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自己的工作,相反的,勃谛尼教育安利柯的过程,也是其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他从和孩子的相处中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安利柯在各方面的进步,也给了他巨大的鼓舞力量。他拥有了双向的爱:爱孩子,也被孩子所爱。花时间和精力陪在他身边,无疑是表达爱的最好方式。一个称职的父亲应该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关怀,当然这种爱与母亲给予孩子的爱不同,别让孩子在缺失父爱的环境中感觉到孤单。幼儿心理学家格赛尔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孩子如果长期缺乏父爱,在心理上会患上一种叫“父爱缺乏综合征”的疾病。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就是多留一些时间给未来。
父亲还注重和安利柯之间的沟通交流。文中安利柯和父亲、其他家人及老师同学们关系相处很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注重沟通,而且是有效的沟通。一个孩子能从最初与父亲的相处中得到与人交流的技巧和方法,社会学家帕森斯也指出父亲是孩子进入社会的重要他人。父亲不仅赋予孩子了生命,更代表社会力量作用于孩子的成长,将孩子从家庭带入社会。安利柯乐在和父亲的沟通之中,他在和父亲的沟通之中得到了信任和认可。而且父亲勃谛尼懂得跟孩子沟通的技巧。勃谛尼给了孩子充分的安全感,能让孩子放心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安利柯的内心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除此之外,勃谛尼写给安利柯的12封书信也架起了父子之间沟通的桥梁,缩短父子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安利柯从父亲写给他的信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汲取了来自父亲的精神力量。
此外,他注重安利柯的品德教育,他教育安利柯要敬爱母亲,在他写给安利柯的书信中这样写道“啊!安利柯!须知道亲子之爱是人间所有的感情中最神圣的东西。破坏这感情的人,实是世上最不幸的。”注重培养安利柯的同情心,在安利柯不曾理会女乞丐的乞讨时,父亲的信中说道:“大人的施与不过只是慈善的行为,小孩的施与于慈善外还有着亲切——你懂吗?”教育“我”热爱祖国,尊重士兵,当时的意大利刚刚统一,人民虽然结束了流离失所的生活,但还对战争心存忌惮,国家的统一和生活的平和来之不易,热爱祖国的思想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意大利人民的骨肉里,这也表现在亚米契斯的作品当中,爱国主义始终贯穿《爱的教育》全文。
二、《爱的教育》中完美的父亲形象
通读《爱的教育》全书以及笔者在第一部分的阐述就会发现该书中所刻画的父亲形象无疑是十分完美的,在母亲写给安利柯的书信《我的父亲》中写道:“他常携了灯走进你的寝室,偷看你的睡态,回来再努力地继续工作。世界忧患尽多,父亲见你在侧就把忧患忘了。”他几乎拥有所有做一个父亲该具有的良好品质,而且与中国传统的“严父”形象有所不同。夏丐尊在读此书的时候留下惭愧的泪水,在序言中说:“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勃谛尼身上既有中国传统父亲具有的一面,也有中国很多父亲身上所没有的品质:既迎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创造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父亲形象。
《爱的教育》成书于意大利建国初期,不仅反映意大利当时的社会现状,更是亚米契斯本人的教育理想。创作该书的时候他已是一个做了父亲的中年男人,虽然他笔下的Guore如此美好,但是他的家庭境遇却远不像书中写的那样幸福,在他创作该书期间妻子离他而去,大儿子也因无法承受这样的家庭悲剧自杀身亡。勃谛尼拥有完美的人格,几乎毫无瑕疵,是被亚米契斯神化的父亲形象,虽是泡影,但却让人读了之后心生向往。
而当下社会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父爱缺失的现象却比较严重。这也提醒我们要注重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在文中,父亲勃谛尼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耐心的长辈,他对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常采取一种设身处地的教育方式,让安利柯从日常生活点滴中体验到生活以外的许多宝贵知识和人情,是安利柯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文中安利柯在《感谢》这一则日记中这样写道:“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父亲。父亲曾是我最初的先生,又是我最初的朋友,给我以种种的训诫,教我种种的事情,平日为我勤劳,有悲苦则瞒住了我,用种种的方法使我用功愉快,生活安乐。”
三、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作为父亲,应该明白,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是一件很琐碎的事情,你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眼色,每一句话,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反面教材。
欲教子先正其身。父亲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中。《爱的教育》中父亲勃谛尼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自己做不到的绝不会去要求孩子。
重视言传身教。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父亲只重言教,轻视身教,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当了反面教材。在文中,勃谛尼一次次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安利柯,如《父亲的先生》一章中,父亲用自己的行动为我树立了尊敬先生的好榜样。父亲教育中,身教更重于言教。
当然,《爱的教育》是一个世纪之前的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书中部分内容难免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现在已没有人再把这本书当成是教育的范本,但是书中所闪耀的父亲光辉,父亲教育孩子的态度对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仍旧存在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在此笔者呼吁天下的父亲能够担负起自己应尽的义务,不要让年幼的孩子迷失在“父爱缺失”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