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与孙少平形象比较

2015-12-28 06:23:48张占霞
雪莲 2015年26期
关键词:自我价值孙少平青年

张占霞

【摘要】高加林和孙少平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他们自尊心强,有独立的人格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渴望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但由于各自对理想的认识和追求理想的方式不同,导致了相反的结局。这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两个形象的塑造对青年一代具有教育意义。

【关键词】高加林;孙少平;青年;自我价值

不知这是我第几次拿起了路遥的作品《人生》与《平凡的世界》,曾经阅读时,却几乎很不耐烦地又合上它,而现在再次与它重逢,却沉浸在路遥的世界里。高加林和孙少平作为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知识青年,他们都渴望通过个人的奋斗来改变自身命运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各自所持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理想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截然相反的结局。本文对高加林和孙少平的形象比较,找出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导致其不同命运结局的原因。

高加林和孙少平生活在我国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的城乡交叉地带,在他们身上有许多相似点。

首先,他们家庭出身背景的相似。孙少平和高加林都是普通农民的儿子,他们的父母都是中国传统的农民的大型:淳朴、善良、老实,勤恳劳动的老百姓。他们一辈子在黄土地上耕作,把自己的一生已经交给这片黄土地。再次,他们与命运抗争的拼搏与努力,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值是相似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这一需要我们就可以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人之内在的潜力发展,是人之个性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欲求。高加林作为一名文化人,这使他品味到了文化的那份力量与支持,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而在被高明楼的儿子高三星顶替了他的教师的位置后,他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起初,他为摆脱文化人的心里宿构,在碰壁之后才开始放弃这种文化心理宿构而转向普通农民的心理状态。然而这种转变是不彻底的,如果有机会他还是会重新踏上他要实现的自我价值的路。在他看来他的哪方面都不比城里人差,为什么就要一辈子在他不愿呆的农村里劳苦一辈子?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城了,他便义无反顾地去了。孙少平更是如此,他不满足于父兄那种为觅食而苦战的生存方式,他谢绝了与大哥联手办砖窑的发家机会而闯出外面的世界。从揽工汉到煤矿工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总之孙少平和高加林都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不断奋斗。

尽管孙少平和高加林身上有许多相似点,但在追求理想的方式上他们却是不同的,正因为不同的方式,最后才有了不同的结局。

对“理想”觉悟的不同,高加林作为一个感应时代的人,他努力“进城”只想以自己的拼搏做一个“城里人”,他的理想的目标不符合他所走的人生道路,不是脚踏实地地走,而是盲目、轻率,只是一味地彰显着自己年轻的气魄和进城的目标。他一心追逐城市梦,一心想着大众理解自己,而并不去想一想自己奔入社会,理解社会大众。甚至他都不理解自己的父母,他的觉悟还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现代化的自觉。他总感到自己很孤独地在社会中奋斗,成功时神采飞扬,失败时沮丧绝望。他没有看到千百万青年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并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虽然他也想改变农村的面貌,想用科学文化改变乡民的生活,但在愚昧打败科学的情况下,他陷入了更大的苦闷中,城市梦工人干部梦又涌上了他的心头,因此,一心想摆脱农村生活做“城里人”就成了高加林的人生理想。

而孙少平,他对“理想”,却有着沉稳的改变,他的理想也就是他的改变。当初孙少平高中毕业不得不回家,当他面对学业的失败时,他并没有那么沮丧和苦恼,一身的平静,只是在脑海中计划着,接下来他应该怎样去面对和实现自己在生活中的人生价值。孙少平对自己说过:“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可以过得不平凡。”“他绝不等同于高加林,这种不同最突出之点就是他们在渴望改变现实的同时,表现出他们对自己的位置,对应该改变的现实的合理性认识,对父母的生活有充分的理解。”对于人生的理解与追求: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对于眼前的艰辛和苦难,孙少平并没有去逃避,而是更加坦然地面对,他一生的信念就是过得不平凡,坦然面对当下的生活困境并不意味着就要将就农民生活中一辈子的平凡,而更加突出的是他热爱生活,热爱他就要所面临的艰辛,他生活的态度已经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的平稳而乐观的态度,而不像高加林那样的极端化。

他们一样的艰辛生活,但他们的追求理想生活方式却不同。当高加林被高明楼暗中卸了他教师的职位时,他愤恨,他的仇恨和不满的一切归咎于高明楼。可当这时,暗恋他已久的巧珍出现了,给了他勇气和鼓励,让他重新找回信心,沉浸于他们的热恋之中。然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进城了,并且做了县委通讯干事员,当然他的这个工作也是来得不简单,是通过马占胜搞关系,进而谋得通讯干事这一职位。而此时的他却活得那么潇洒,心境依然安乐,并没有复杂的心态,这更加表现出他漫无目的的进城,是他理想的不成熟化。可当他的辉煌人生开启之时,他又迷恋起了高中同学黄亚萍,这样一个“现代女性”,他忘了他在人生的低谷中给过他信心和勇气的巧珍,而此时的他心里想的只是“他也有他的想法。”从他的这句话中,让我感受到的是,在内心中他还是爱巧珍,他选择亚萍,只不过为了远去高飞,就像于连·索黑尔的个人奋斗思想,把他导向了歧途。他以这种不道德的理论来给自己的人生添加精彩,最后也受到了惩罚。

可是孙少平却用自己平静的心态去接受着这一切,他的接受并不是意味着投降,从此就当一辈子在黄土地上耕作的农民。他有他不平凡的认识与想法,因为人生漫漫,脚踏实地才是最重要的。当他看到郝红梅眼中的他只是被怜悯时,他果断放弃了她,虽是心酸,但他也是平静如湖面,他从教师的失去再到揽工,一直是以一种农民具有的朴实的心去对待。当时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可以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后来他去大牙湾煤矿,他是一步步用合法的途径去谋生,直到最后成为煤矿工人。在这种艰辛而又困难重重的环境下,他依然能用自己智慧来营造自己的生活。他与田晓霞相恋,使他对生活充满了玫瑰色的青春梦幻。而晓霞的死也让他体味到了“命运”的严酷。但他并没有被“命运”摧垮,他还是按他们的约定来到黄原古塔山,在梨树下埋葬了他们的爱情。祭奠他“青春之恋”的终结。晓霞的死虽然给了他精神上很大的打击,但是并没有摧垮他。转眼他只能祭奠这些后再到他的煤矿上继续下井干活。这不是说他对青春的轻浮,而是他更加意识到生命的珍贵,热爱生命就要更好更坚强地活着,就像田晓霞对孙少平说的那样,“你是个有另外一个世界的人”,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他不能忘记对父母的孝顺,还要对妹妹的细心照顾。他在揽工期间的工资是如此微薄:但他依然给家里人添置家当,而且还要供兰香考大学。这些都是显示了孙少平对家的责任心和传统的道德。

孙少平和高加林都是路遥的影子,在影子背后我们总能感觉到在实现人生价值观上他们对爱情有着相似的理论,都是想通过女性以此来实现自我价值。孙少平的初恋郝红梅,最后得知郝红梅喜欢的人是顾养民后他就放弃了,而晓霞的牺牲,虽然他是最伤心的,但是他并没有摧垮,最后,如果我们去假设孙少平和惠英嫂在一起了,那是因为他要生活,这一系列都是为了一种生活的变化,更加显示出一种平凡的生活。

孙少平和高加林是八十年代的奋斗青年,他们志存高远,以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追逐着自己的生活,虽然当时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社会,但是他们的心中永藏着那种不平凡的向往。最后也导致他们不同的结局。这样的经历和结局并不是他们个人所造成的。当时,国民经济调整,国家在农村又不招工招干,所以对于高加林和孙少平来说民办教师对他们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但是官员们的不正当作风,使他们同时面临了一个困难,民办教师被别的官员人物的儿子顶替,这一切难道要忍气吞声吗?对于这样热血奋斗的青年是不会泄气的,从这里开始,他们走的道路完全不同了。“性格决定命运”对于这句话,就应该印在他们的身上了。面对同样的问题——失职,孙少平则是很沉稳,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在心里计划着怎样去过好自己的生活,继续很好地走下去。而这时的高加林却很愤懑,因为对于这个独生子来说,民办教师是他唯一的出路,他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转为正式的教师,然后脱离农村,进城当一个“城里人”。孙少平的平和让我们感觉到他的成熟与敢于面对惨淡人生的挫折,只要以自己内心的信念来面对生活,从平凡中尝试努力提取自己成功与美好。他面对感情专一,虽然他经历了两段感情,但对人的那种爱护与包容,让我们不得不为他惊艳。也许这就是他生活中的不平凡。当我们再次谈到高加林时,我们就会联想到他的愤怒与“城里人”的梦,面对失去民办教师,他愤怒,他一切冲动的想法,也是为了有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因为他不想像村里的人一样离不开黄土地,他所表现出的都是不安逸,当他第一次遇见巧珍以及和巧珍的亲密,他会感到后悔,因为他一直想“进城”,而巧珍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最后会拖住他,那么他的梦也就破碎。但我们相信他是爱巧珍的,只是他很茫然。因为他按捺不住这种命运的不公平。他认为他和城里人是一样的,并没有差到哪里。种种的想法与经历最后使他还会回到了黄土地,以一个偶然机会,进城并且有了工作,但同样以一个偶然的事情,他又再一次回到了农村,但我们知道,现在的他与原先那个很想进城的他,已经不一样了,心灵的摧残和命运的坎坷,也许注定了他只能平凡地过一生。

对于不同的结局,每个人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悬念,从不同的角度猜测他们以后会过得怎么样,还不停地反问自己若刘巧珍没有出嫁,那么高加林还会选择巧珍,而巧珍也会选择他吗?这一切仿佛都逃不过他们自己的个人因素。对于孙少平来说,所遭受的磨难,他都会正确面对,并从中寻求促使自己兴奋的力量:我们“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已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烈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而酿造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因此,他从教书先生到小工再到煤矿工人,始终抱有一颗平常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下去。这也正好更加印证了他当中所说的“他并不平凡”的信念。“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但没有高加林式的好高骛远,他们有实现理想的奋斗决心,但却没有高加林式的极端个人主义,比起高加林他们更现实,更愿把理想的实现附丽于整个农村现状的改良。”高加林一直是一个复杂而被人们议论的对象,他的躁动,一直向人们显露着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他闭上眼幻想的全是大城市繁华与复杂,而他睁开眼却发现他脱离不了这种农村落后的环境,这一切因他的性格和“爱慕虚荣”而无法让他平静,只有经历了一场严厉的教训才会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与社会的黑暗与压抑抗争的。“毫不掩饰,我们想出人头地,想使自己对生命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如果我们连眼前这一点困难都无法克服,不具备起码的吃苦精神,我们永远成为权力的奴仆和城市的雇佣军。”只要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那么最后的结局是让人幸福的,不感觉到荒诞,那种可有可无的念头再也不会出现在我们眼前。如果我们再次去回顾,那么他们都打破了时代的局限性,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进取和挑战的姿态。

再美好的时光也有过去的时候,再悲惨的命运也有好转的时候,经过了这一番对比:高加林和孙少平在我们眼中都是值得去品味的人了,从他们的经历和结果让我们明白人活在世上,要奋斗,要拼搏,因为这样的动力,我们的生活才会显得不平凡。如果我们现在过得不充实,因为我们太安逸当下的生活,我们并没有找准位置脚踏实地。“对于我们即将入职场的人来说找准定位,脚踏实地,保持从容淡定的心态,那么无论置身于这个舞台的哪个地方,到最后,都会绽放出最美的光芒。”

猜你喜欢
自我价值孙少平青年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情感历程
青年文学家(2023年1期)2023-05-30 12:06:02
《骆驼祥子》中祥子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比较
祖国(2017年6期)2017-04-12 09:01:07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45:09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
成长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6:34
面对突发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压舱石”
人民论坛(2016年25期)2016-09-28 11:40:34
别样的生成 别样的精彩
需求层次理论在企业青年员工激励与组织引导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