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光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指出:“喜欢阅读,感到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朗读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由此可见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训练。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指导 范读 教材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加强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呢?
一、注重范读,感染学生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字、词、课文,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竖起书凭眼睛扫视成篇成段的语言文字,是有困难的。因此,我们允许他们“点读”,一字一句地读,不加字,不漏字,“读正确”。那样学生的朗读只能是“一字一顿”了。但光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求做到既不读错,又能读得连贯、通顺。那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教师不可一字一字地教着读,因为这一举动将深深烙在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自己读书时也是一字一顿点着读。学生课文虽然会读了,但始终停留在读对的层次上。其次,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朗读会大有起色。最后,有效地克服朗读中“一字一顿”的现象,渐渐地,会发现学生的模仿能力真的很强,越读越好。是的,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利用好我们教师本身的资源,感染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二、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由于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很短,要想让他们对枯燥的文字感兴趣很难做到。我们可借助学生这种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优点,采用比读、挑战读、请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比如“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学生读得很平淡,显现不出雨滴的透明,也感觉不到睡在绿叶上的舒服的感觉。于是我选了一位读得好的学生,一位读得一般的学生进行比读。经过他俩一读,同学们发言踊跃,各抒己见了解到“睡在一片绿叶上”应读得慢些,轻一些,才能体现出舒服的感觉。通过比较,师生的点评,学生朗读中的“拖腔拖调”现象减少了,学生开始注意调整朗读的速度,把握恰当的音量,语感的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朗读方式,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三、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年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激光》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
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四、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标,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小学生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很普遍,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指导不到位,教师没有把好朗读训练关。因此,从一年级起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低年级是朗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只有打好基础,幼苗才能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