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小宁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越来越渗透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备课对教学的影响则尤为突出和明显。但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备课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为此,本文就小学备课现存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略作粗浅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 备课 问题 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一件事,事前的准备工作都很关键,关乎成败。但当前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者,对备课这样一个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存在着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和做法,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我怀着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忧思,列举一些备课中存在的问题,粗浅探析一些对策,以期唤醒推动备课工作改革意识,着力提高我县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在目前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备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形式轻实效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传统的备课一是目标不正确,不实在,如很多教师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合实际,不具体;二是目标多注重知识的传播与获取,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和学生行为的结果。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既注重教学的结果,更不能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对方法的掌握。
(二)重教法轻学法
教学过程呈对话式,设问过于密集,牵引痕迹重,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新课标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因此,教师必须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走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
(三)教案格式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缺乏个性
传统的备课评价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准备要求几乎都是一样的。如教学环节都要有“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学准备”“导入”“经过”“小结”“作业”等,缺一样就视为不及格。这样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学科特点,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按照“课改”的新要求,教师的备课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学特色,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
(四)重课前备课轻课后反思
(五)有效备课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教师备课中创造性的发挥
教师大量抄袭参考教案,大量超前备课或课后补教案,为应付检查做无效劳动。目前,绝大多数小学教师在超负荷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一周上20~30节课相当平常。除了备课、改作业、抄学习笔记,几乎腾不出时间来钻研、分析教法,只能照抄参考教案,应付检查!
二、采取的对策
为了有效地推进备课改革的力度与进程,并通过它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推动课改实验的大步前进;也期待着新的备课方式能使教师加快实现自身转型,确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全新教学理念,在创造性的工作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我提出了以下几点改革方案:
(一)转变备课观念
要强化教师备课意识教育,加强管理与引导,彻底改变无须备课、懒于备课、无暇备课的三种不良现象,树立“重过程管理、重课堂实效、轻考试成绩”的观念,从这种刻板单一写教案、疲于应付抄教案的备课方式中彻底解放出来,树立大备课观,终身备课观,使备课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狭义走向广义,备课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备课方法由陈旧走向创新。
(二)深入了解学生
备课的根本是“备学生”,所以,备课前,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并能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就是关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将学生的体验、理想、情感、态度渗透到整个备课中。教师必须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确保课堂教学做到“目中有人”。
(三)拓展备课形式
在备课形式上,不求统一标准,宜根据教师实际,力求多元。在编写教案上,不宜要求格式统一、项目齐全,有些项目只要教师课前认真思考了,做到心中有数,也不必写进教案之中,以减少工作量。在教案使用上,宜最大可能地实现“共享”,当然不能完全照搬,应结合班级和教师的实际,予以修改,添加个性化的内容。我认为新的备课标准应把握以下原则:照搬照抄要严禁,千篇一律要否定,过程思路有特色,促进发展目标明。
(四)注重课后反思
如果说课前备课是课堂的前奏,那么课后的批判性反思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沉淀,是课后备课,也叫第二次备课。每位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应认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得与失,并在原教案的基础上对教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也有教育家认为“优秀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反思”。可见,课后反思是教师提高自我的有效措施。
(五)强化备课培训
农村小学教师由于信息封锁,知识老化,对备课方面的新知识短缺,更谈不上什么艺术了,所以培训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加强校际交流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到发达地区名校观摩学习,让老师开阔视野,长见识;请专家上课,让老师增知识,活思路,推动备课创新。
综上所述,备课是教师准备和计划教学的前奏。眼下,走进新课程目标实施开放式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愿教师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平台,既不墨守成规,又要勇于超越,呈现一个真我备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