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支书
【摘 要】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生源结构、教学组织和班级管理都有着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自身特点。特别是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中更是会受专业特点影响,从而带来一系列“特殊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对涉农专业的专业特色、学生结构、家庭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入学教育;信心教育;自我管理
从学生来源看,中职学校存在不少的问题学生,涉农专业尤为突出,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或单亲离异家庭,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要么因为备受家庭“溺爱”而形成依赖、任性的个性,要么因为缺少亲情的“呵护”而变得自卑、封闭和叛逆,加上从小学到初中学校教育不到位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在行为习惯上产生了诸多负面问题。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中职学校大量的非农专业的开设的背后特色农业专业逐渐消失给涉农专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另一方面,由于观念的偏差,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也对涉农专业缺乏热情,虽然国家对涉农专业持续大力扶持,对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了减免学费政策,但还是出现了持续的低迷,生源日趋减少。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分析,涉农专业的生源主要还是来自农村家庭,而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因为上普通高中无望才被迫进入职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个性强、承受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低,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往往是偏激的。从历史根源上看,在初中学习中,他们是经常受批评多,受表扬少,自信心差,行为表现上纪律散漫不求上进,个别甚至形成较为突出的不良行为习惯。笔者就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班级管理相关工作进行浅略分析和建议。
一、重视入学教育,安抚新生情绪
经验告诉我们,新生在入学后的前三个月内,部分学生由于入学的主观愿望不突出,甚至部分学生有严重的失落心理,认为上职高不是理想的选择,处于消极状态,不思进取,纪律性差,学习不专心。
如果错过入学教育的关键时间将对后期班级管理带来较大难度,甚至会影响到生源巩固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情绪问题,以安抚的态度和手段稳固新生情绪。要及时开导,个别交谈,“对症下药”,说服他们“既来之,则安之”,并主动适应新环境。其次要抓好班干部的思想教育: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在班级中围绕班干部树立起榜样,同时给予班干部以高度的价值认同感,利用班干部的带动作用,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实现班级管理的良性发展。
二、重视信心教育,转化差生意识
由于初中学习生活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居后,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了自己是差生的心理暗示,并固化成一种意识。要从根本上改变中职学生的学习面貌和精神面貌必须要帮助他们摘掉差生的帽子,逐步转化他们根深蒂固的差生意识。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心呢?首先,教师必须克服职业高中学生智力低下的错误思想。其次,要帮助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走出“从事农业没出息”的阴影,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和细心,要有信心和恒心,要特别关心和体谅,要经常与他们交谈,不能盲目批评处罚,要“软硬兼施”。其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唤回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主动争取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的配合和支持。在文化课、专业课上通过教学行为的有效干预,逐步树立学生信心。
三、重视自我管理,促进价值认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会自我管理是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校风和一个班级的班风。大多数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都较强,做事都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但是有缺乏自控能力。教师的受精力的制约,不能实现全天候监管的状态,因此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实践表明,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增强了自我约束意识,由过去被动的管理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在自尊心和责任感的驱使下,由参与产生认同,从而有效地发挥着自我管理的作用。其次,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身心参与,改变了传统的班主任自上而下的管理格局,确立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