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摘 要】高职《大学语文》该如何教,近年来讨论颇多。本文从教材选择、教学观和写作教学的改革三个方面浅议《大学语文》教改措施。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确定将《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重点定位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而能力培养归根结底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两种能力是对其它各种素质的一个综合反映。为了达到本门课“人文素质”的熏陶提高,培养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我们采用了一些变革手段。
教材的选择上,选用科技出版社魏裕铭主编的《大学语文》。这本教材具有前所未有的容量,有100篇文章,囊括古今中外各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它还有特别的编排方式。以“道德、辩证、审美、真情、应用、学术”六大模块为经,以时间地域为纬,每一模块精选古代、现代、外国经典美文,打破过去要么按时间、要么按体裁的单一编排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再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出十六篇美文,作为主要赏析作品。其它文章作为阅读材料,由学生课后完成。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走着解释词语、分析意义、体味思想、概括中心以及大量背诵的道路,已经形成了僵化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更是越来越趋向工业化思维。符号化、技术化、标准化的教学,消灭着语文这个学科中特有的千变万化的魅力和它特有的丰富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确立如下教学观来改变“高四语文”状态,力图将《大学语文》还原为其应有的面貌。
1.注重文本细读和美文赏析,在美文中体悟人生哲理。
2.注重独立思维培养,要求学生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用自己的眼睛看文章,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世界。
3.打破面面俱到,努力突出美文中某一方面的“美”,力求用一点打动学生,获得心灵感悟。
4.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发言,鼓励将自己的想法行诸语言,并能较流畅地将之表达出来。
5.在背景介绍和主题深化中揉入历史,进一步促使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能从中获得有效经验。
《大学语文》并没有直接的作文教学,但一学期四到五次的作业,实际就是小论文的写作。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提倡学生“用说话的方式作文”。何谓“说话的方式”,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原则是写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感。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急于将种种高尚情操栽种在孩子们心里,久而久之,孩子们只会说“主流话语”,不敢自我们思考,也没有自我们表达的空间。写出来的文字都是新八股。学生写不出,就胡编乱造,写的人难受,老师看了也痛苦。我们告诉学生,无论自己是何种想法,都力求真诚地表达,不写假话、大话、套话、空话。每个人都有自己体验和珍藏的感情,写作,不是让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恰恰相反,是要写自己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的真实的情绪和体验。“说真话”,才能让人产生写作兴趣,发现写作内容,才能带来表达上的满足感。
第二个原则是用自然的方式写。从小学开始,老师们很注重教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篇章布局等等。很多学生,说话说得很流利,文章写出来不通顺,就是被许多的所谓技巧束缚住了。很明确,对高职学生来说,学语文不需要精、专、深,但需要学会较流畅的表达。我们告诉学生:“我们的作业,不是过去意义上的作文,而是一种‘自由表达”。事实上,当文字抛开那些“小技”,说真话,诉真情,才是回归到写作的“大技”。所以,首先提倡“真诚的表达”,再辅以“自然的写作”,二者一为内容,一为手段,互为表里。换个角度而言,文章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要求学生“说真话”,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怎样做人的问题。
第三个原则是不过分追求深刻。如果说技巧可以训练,说真话可以鼓励,“深刻”却不是三两天可以形成的。它更多的与一个人的人生阅历、思想素养有关。我们的学生都会渴望能在文中表达出自己有见地的思想,但总是觉得自己写的文字浅薄平淡,也会为此感觉沮丧。针对这一点,我们提出:“如果不够深刻,就坦然做一条虽浅却清的小溪吧。”真实的清澈浅显胜过无病呻吟的深刻,坦率的平淡胜过矫情的拔高主题,也绝不要为了深刻而去曲意逢迎。
基于这三点,我们一直努力在《大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不要学生心存顾虑,也不提出一个框框约束他们,有话则长说,无话则短说,不凑字数,反复强调的就是“自由表达”和“真实表达”,用极大的热情批阅学生的作业,还鼓励学生进行网络写作,并给以真诚的评语。从这几年的实践看来,也许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在树立一个好的写作态度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以上教改措施,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感受美文以及激发学生动手写作上较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