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2015-09-10 07:22:44陈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启发质疑

陈艳

[摘 要] 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自主优化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掌握问题式教学法的一般步骤,即:提出提问,启发思考—边读边议,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练习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学会用分析历史问题的方式去思考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启发;质疑;自主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描述:14世纪的但丁穿越来到了21世纪的中国,他发现世界全变样了。信息化的世界让他眼花缭乱,他虽然拥有渊博的知识也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他到处参观,来到了学校,一下子就觉得喘过气来了,立马来了精神,因为这里有一种熟悉感: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记,他顿时觉得在新世界里自己也有用武之地。看似有趣的故事,实际上却是在述说着教育的无奈:教育模式很长时间内没有变化。素质教育要塑造的应该是有自己的认识、感知和思考方式的人,而不应是知识的复读机。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应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笔者在教学中应用了问题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内涵

什么是问题式教学法?大多数教师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问题式教学法的内涵可以看出这是一种突破传统教学法和实践素质教育的良好教学方式。鉴于问题式教学法对教学所起的积极作用,而且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实践,不需要其他物质性条件,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大力引入这种教学方式。下面以九年级下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来说明问题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二、问题式教学法的实例演示

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一般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边读边议,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练习巩固。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学重点比较明确,教学内容相对集中。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对于《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课教学中事件的重要地位,这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末的重要历史事件,它能够解释世界大战为何会再度发生,西方世界又是如何走向民主和专制两个不同的方向,罗斯福新政带给美国乃至西方世界哪些巨大影响。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非常重要,因为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只有站在高处纵观全局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提出有导向、有深度的问题。

(一)新课导入

师:20世纪20年代初,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师:在这个体系下国际关系呈现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思考,依次回答。)

师:20世纪20年代,国际社会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迎来了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20世纪20年代末西方世界却迎来了一场经济危机,这是为什么呢?这场经济危机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它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又有怎样的联系?

笔者及时总结,过渡至经济危机。在一系列的问题中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找寻答案。

(二)主体教学

1.第一小节——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进入这个环节,笔者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给出简单的回答:股票暴跌,工人失业,工厂破产,经济倒退,生活困难。总结出经济危机爆发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从而形成对经济危机的初步印象。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幻灯片给出经济危机爆发的图式,并再度提出问题: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图式,思考生产、消费、金融信贷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对经济危机的原因作出总结。学生的思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师循序引导,使学生思维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

教学进行中,笔者继续发问:为什么把这场经济危机叫“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导学生总结这场经济危机的特征和影响。

探讨:假设大家身处这样的危机之下会有何感受?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危机?危机之下的美国和德国做出了怎样的应对?以上问题有些学生能回答出来,有些答得很模糊,但模糊处也恰恰是课堂的延伸,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回答后笔者继续提问:美国维护了民主,度过了危机;德国走向法西斯专政。为何有民主与专政两条不同道路的选择?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产生对罗斯福新政了解的渴望,进入下一节“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学习。

2.第二小节——罗斯福新政和影响

对于“罗斯福新政”这个部分,笔者本着史实和论证结合的原则展开。

首先给出史料:罗斯福个人介绍,就职演说,炉边讲话。

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治理危机的思路特点是什么?新政顺利展开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从而为新政的实施做出铺垫。

指导学生阅读了解新政的内容,再次提出问题: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新政的实施借助了哪一重要的手段?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给出回答:核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新政主要借助了政府的力量干预。

问题跟进:政府干预以哪种手段展开?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给出选择性的提示:是强力推行还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学生很容易做出选择,教师趁势总结新政实施的前提即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借此深化学生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新政的实质、影响和评价。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教师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时要把握时机,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学生需要教师启发开导的时候,适时而教,可收到最佳效果。问题的难度要适中,通过引导使学生思维达到“最近发展区”。对于学生的反馈,教师要适时地给予评价和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肯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自我解疑能力、质疑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思考历史问题的方式也得到了巩固。教师提出问题采取的方法一般有搭桥式、递进式、转换式、逆向式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提问、自己回答的方式。

三、问题式教学法的感悟和启示

应用问题式教学法,关键在于找到一种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分析历史问题的方式去思考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服务于教学的工具,问题式教学法也不例外,目的在于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历史课堂是培养有独立思想、有严密思辨能力的人,教师要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离开了教师这根“拐杖”后仍然能独立行走。

责任编辑 张淑光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法启发质疑
高中语文问题式教学法策略研究之人物传记的教学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19:53:46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穷也兼济天下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38:53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1:25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问题式教学法”在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