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琴
摘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起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质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44-01
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亊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促使学生想问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到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懶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这时候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像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并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l+30%)+10×12=56%。
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只是会理解得更透彻,印象更深。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宇,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感提出来。
2.激励学生敢问
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的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五十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问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男女各有多少人?"学生见了这个题目,当时即向我提出:"这道题未曾吿诉具体人数,无法解答,"还有的学生提出:"告诉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80%的这个条件,又应该如何求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时,我反问学生:"学生的人数应该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学生的人数应该是整数"。我又启发学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80%化成分数是多少?"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也很快得出结论,因为80%=4/5,4+5=9,因此这个班的人数最多是45人,并很快求出了这个班级男女学生的人数。
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使学生敢问。
3.要让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
要是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我们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
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了再说,你认为不淸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如逻辑不淸、表述不当等情况,我们教师不是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立即予以订正,而是让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我们的教师在关键的时候要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维价值。
4.课后拓疑,跨越时空限制
课后提问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对知识整体理解很有益。学生有什么问题,什么地方有问题,有多少问题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而定。这样既拓宽了学生求疑的途径,又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课后的疑问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组合、联想后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成功,使之共事同乐。
另外,质疑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4.2 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起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扬旸;小学数学教学与减负增效[J],数学教与学,2015(2);
[3] 周暑明;整合教材内外资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数学月刊,2014(2)。
读与写·上旬刊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