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5-09-10 07:22马范瑾
考试周刊 2015年38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

马范瑾

摘 要: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等。然而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更多样、形象、生动,并使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得以揭示,数学思维的形成得以展示,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运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1]要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取一些方法,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过程推动着教育的方式不断改革和创新。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完全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深刻的学习与认识,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使教学形式更多样、形象、生动,并使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得以揭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得以展示,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实施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教学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这样就能引发学生极高的兴趣,诱发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强化教学效果。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善于利用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活情景,使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这样教学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途径。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让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利用好信息技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案例1: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了好多动物图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一部分猜一猜它们是谁。进而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方法,引出从前面、后面、侧面来观察物体,并得出结论: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是不一样[1]。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动画演示的功能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展现动物的图片,从而引入课题,使低年级学生对所学新知识更感兴趣,同时使学生有效地将自己看到的东西和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迅速建立联系,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得出数学结论,学会自主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深入理解,突破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传统教学方式又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适当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可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3]。

案例2: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换币环节。首先播放一段录像:父亲节快到了,小红想给爸爸一个惊喜,悄悄地和妈妈商量,准备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爸爸买一件礼物。她把自己攒的硬币都拿出来数了数:1元的有10个,1角的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红就找妈妈帮忙想想办法。妈妈说这好办,我们换一换就可以了。妈妈收了小红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红3张1元钱;妈妈再收了小红的10个2元硬币,给了一张10元纸币的给小红。小红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红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小红拿10个1元的硬币换1张10元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操作讨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与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10个1元是10元”[4]。

这样,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让学生学习,不但学生感兴趣,更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学生也容易掌握。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3.利用信息技术,复习小结,揭示本质。

小结是对知识的回顾、总结、巩固和提高,加深对知识的系统理解,信息技术就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小结。教师可以在电脑上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关于课堂小结的音像资料,动画飞入,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享受,使学生在惊喜、兴奋中加深印象,体会重难点,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以便用于学生练习,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案例3: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后,要求学生能够联系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厘米和米,并对长度单位有系统的认知,让学生在整体上知道到底是谁更长,具体大概有多长。上这节课时,可以制作一个课件:在屏幕上同时展示出四个单位的直观长短,并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物的长短对比图,学生一看就很清楚了,同时对这四个长度单位有了直观形象的认知。

这样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便于学生比较、区别,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更突出了复习的重难点,达到了巩固提高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充分整合它与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使两者相互促进,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全面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M].

[2]张海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12.6.

[3]张海燕.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03:154.

[4]蔡启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教师报,2010.12.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