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旗
[困惑一]
一位教师的困惑:怎样把握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特征?
社会教育活动是与语言教育密切相关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很难把握领域特征。我的社会教学活动经常被评委老师批评为语言课,对此我非常困惑。例如,有一次我在社会教学活动《小熊很勇敢》中,以故事为主线让幼儿感受勇敢,并学做勇敢的人。但是,整个活动完成后,大家都感觉很像语言课。我很困惑:这一领域活动(或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重点是什么?此活动应该让幼儿获得哪些关键经验?教师从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设计与引导策略上如何支持幼儿实现学习目标?
[思考与分析]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无疑是个难点。为什么社会课难上,主要困难表现在活动设计方面,目标难以确立,活动形式、内容和材料难以选择,不能凸显社会教育的核心价值;《幼儿园社会教育》是综合的学习领域。在知识教学方面体现在五大领域知识的综合,社会教学活动《小熊很勇敢》就是和语言活动的综合。在活动形式方面,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我认为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住领域学科特点,在活动设计中欠缺对活动材料的深入分析与结构的把握,欠缺针对幼儿认知经验的引导。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然而,当前幼儿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行为养成,一方面,教给孩子们许多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孩子们能绘声绘色地讲解许多包含行为规范、为人处世道理的故事,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行为中多表现出任性、自私、争抢、不懂礼貌、不分是非等不良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社会教育过程中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操行培养,以知识教学代替行为养成教育。这位教师的困惑是太重视给幼儿讲清楚大道理,知识灌输得太多、讲得太细致就像语言活动了。
要理清上述状况,首先要明确社会领域的教学重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社会领域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强调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实践参与。其次是对教学活动的重难点要把握好,分清主次。幼儿情感体验、行为养成往往是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再次是注意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语,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不能跑偏关注幼儿是怎么说的而忽视社会行为养成。最后,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听多想,多改进。
[困惑二]什么是最重要的
星期一,李老师埋怨:“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王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李老师感叹道:“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提意见,要求我们多教孩子一些计算、多认识一些汉字。不知道对孩子而言哪些是最重要的。”
[思考与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制约。社会、幼儿园、家庭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并不正确。他们往往对孩子有更多期待,希望孩子能在同龄孩子中显得更优秀,希望孩子早点学习小学书本知识。许多家长认识不到小学知识的学习,早期是立竿见影,后期会造成孩子厌学。影响孩子一生社会性发展是隐性的,家长看不到早期社会教育的缺失对幼儿有多大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学前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人一生发展影响重大。因为幼儿期是人格塑造、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性发展方向和水平。
人才素质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并不是其拥有哪一项特长,相反,如果某项能力有所短缺,长项就会像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一样,成为一种“多余”。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施的效果直接决定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各方面能力发挥。因此,幼儿园教育不仅要有发展幼儿智力的目标,更要担负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任,要给予社会领域教育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个领域同等的地位。
家长这种教育态度可以理解,但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幼教工作者,不能抱怨,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迎合家长。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的等家园联系形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庭中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困惑三]
一位老师进行《天鹅的志向》这一教学活动时,一开始就问:“小朋友,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孩子们困惑地看着老师,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想让幼儿领会天鹅坚持梦想、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可是怎么讲幼儿似乎还是不明白,该怎么讲呢?
[思考与分析]
“困难”这两个字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确实很困难。当老师问到生活中的困难时,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这和幼儿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知识、经验缺乏有关。社会教育注重培养幼儿一生都需要的许多优秀品质,例如:正直、合作、友爱、坚持、分享等。这些优秀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需要在生活中给幼儿创造形成这些优秀品质的环境。教师不要在课堂中空洞说教。
在活动组织方面,对环节的实施过程必须走出“言语说教”的困境。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社会性教育更应贴近幼儿生活。那么启发和鼓励幼儿在亲历活动中主动体验就是非常好的途径之一。体验生成于活动,丰富于活动,因此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是获得主题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事件让幼儿自己体验和感知。例如:老师可以请幼儿试试拧开水瓶的盖子,试试解开鞋子上挽成疙瘩的带子等,让幼儿感知困难,想办法解决困难,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