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刚
摘 要: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由于缺少系统的教材和理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受到一定的困扰,文章本着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理念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打消学生写作的心理顾虑,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分层级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这样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写作教学 消除顾虑 积累素材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B-0015-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可以说在“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写”是最高境界,可当前不少中学生提起作文就犯愁,感觉心里空洞无物无话可写,要么绞尽脑汁勉强成文。面对如此现状,不少语文老师感到非常困惑,如何破解写作教学难题,值得语文老师们去思考。写作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内容,很难做到立竿见影,但是只要遵循正确的理念和策略,循序渐进,就一定会收到效果,下面笔者谈谈在写作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揭开神秘“面纱”,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
不少学生提起笔来总是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觉得作文很神秘,很遥远,难以捉摸,难以下手。教师必须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想办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深、神秘。平时我们对学校、家庭、社会发生的很多事情格外关注,总有说不完的话,那是用“口”来表达,而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表达罢了。用笔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用笔来表达你的所见所闻和喜怒哀乐。只要打消顾虑,把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养成用笔记录人间百态、思考社会人生的习惯,就会发现作文其实并不难,并不神秘。大千世界,丰富无比,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每个人的笔尖都可能流淌出美妙无比的篇章。
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积累写作材料非常重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在路口摆茶摊,免费招待过往行人,听他们讲奇闻异说、人鬼故事,其实就是为了创作《聊斋志异》积累材料。可见材料的重要性。作家如此,学生亦如此。写作材料的来源其实就是两大类: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直接材料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间接材料指通过阅读积累别人的体验和经验。
直接材料要从生活中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根本上来说生活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要引导学生树立语文“大课堂”观念,把自然、生活、社会当作一个大的语文课堂,接触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观察、体验、感悟,这样写作才会有话可说,得心应手。教师可建议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素材积累本(向蒲松龄学习),及时记录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养成积累写作材料的好习惯,日积月累,自己就会拥有一个材料的“百宝囊”,为自己的写作(甚至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源。
间接材料要在阅读中积累。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古到今,诗人作家几乎都是酷爱读书的。阅读会让人在不经意间积累写作材料,同时在语感的培养上和文学素养的积淀上都会产生影响。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阅读呢?首先要立足课本,抓好经典作品的阅读。经典作品既是阅读的范本又是写作的范本,对学生的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春》等课文,无论在写作技法上,还是在思想、情感上都堪称典范。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重要的写作技法,并体会文章的妙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多读甚至多背。其次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较之课内阅读,更自由,更丰富。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过的情景,体验平时生活中未曾体验的情感,这样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积累,陶冶情操,培养语感。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向其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文学名著、文学类杂志及中学生优秀作文,向学生补充一些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的常识,帮助学生制定读书计划。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读书摘录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摘录自己最喜爱的名言佳句和精彩片段。如果学生肚子里装着几十篇甚至上百篇高水准的课内外作品,读得烂熟,渐渐地对其中的妙处了然于心,那么下笔自然如有“神助”。
三、 学以致用,“练”是硬道理
要想把积累的东西转化成能力,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自然离不开“练”。如何去练,笔者的体会是“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练,再逐步增加训练的内容和难度。笔者平时的做法是将日记、随笔、小作文(即片段)、大作文训练相结合。日记、随笔在写作技法和文章质量上不做过多要求,主要是让学生放手去写,去练,什么熟悉写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写什么,心里最渴望表达什么就去写什么。这样不仅会逐步消除学生心理上对作文的顾虑,也会培养学生积累和初步加工素材的习惯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会得到培养,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小作文可由课内教学内容随机拓展,抓一两个点进行专项训练,学生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现学现用,在质量要求上小作文比日记、随笔要高一些。比如学完“自然”单元可让学生写一个景物片段,要求:突出景物特点,合理安排写景顺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学完“人物”单元可让学生写一个人物片段,要求:运用恰当的描写和修辞方法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诸如此类,小作文训练实质上就是将写作技能分解开一项项去训练,这种理念和初一年级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精神实质一致。在大作文训练中难度要逐步提高,训练点要不断增多,比如谋篇布局、选材叙事、修辞描写、衔接、呼应、点题、结构安排等,要逐步整合、强化、完善。在这三个层级的训练中,教师的引导、点评、激励都是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这样练下去,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写作功底都会得到提升。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这次训练的要点是抓人物特征和运用恰当的描写。
宿舍里的牛人
……那天晚上回了宿舍,跟往常一样,舍友们照例各自洗漱完躺在床上谈论着这一整天班里发生的趣事,可不知道为什么,××居然没有加入我们,而是早早睡了,我们想也许她是累了吧,也就没太在意。可正当我们说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声“别跟我抢,不然我就咬死你”的声音传入我们耳内,我们的目光齐刷刷地向××投了过去,只见她正用嘴咬着被子,还时不时发出“再抢我咬你”的声音,我们顿时都笑了,就静静地听她说梦话。过了一会儿没动静了,我们都以为她睡着了,可没想到“轰”的一声,把我们都吓坏了,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只见她身上裹着厚厚的被子,嘴还咬着被子,躺在了地上,样子十分滑稽。我和另外几个女生边笑边把她抬到了床上,没想到平时瘦小的她现在这么沉,更没想到她居然没有被摔醒。我本以为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可又一声“轰”响起,当我们再次将视线移向××时,只见床上空无一人,再把目光转移到地上,一个摆成“大”字的她映入眼帘,我们又无奈地笑了笑,可再仔细看时,却见她的嘴里咬的不是被子,而是她的袜子……
以上片段虽然不是太完美,但基本符合训练要求,选材紧贴生活,似信手拈来,描写生动,充满童趣,情节有起伏有悬念,写出了舍友酣睡时的滑稽情态。
总之,写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作文教学规律,就一定会找到破解之法,让写作教学如甘霖般潜移默化滋润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