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焕贤
【摘 要】三年级的作文习作是低年级写话训练的一种延续,又是为高年级写整篇字数较多的作文的一种准备。但很多学生对作文有畏惧心理,无从下手。那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有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激发兴趣;依托文本;积累素材;激励评价
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就开始由“写话”向“写作”过渡,从“写想说的话、写完整的句子”向“乐于书面表达、注意把内容写清楚”提升。对此,老师叫难,难在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质量的文章;学生喊苦,苦在不知该写什么,怎样写得好;家长说累,累在无从辅导,还得疲于送去校外学习班。难道三年级的作文教学真的是块沼泽地,令人寸步难行吗?实际上,作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内容。从心理学分析,新事物往往令学生充满好奇和兴趣。我们老师要做的是让这种好奇和兴趣得到不断地扩张,从而在学生中形成写作的兴趣。那怎样才能做好三年级作文教学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1. 活动创造情境。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在动中学生们才会自然展露出自己的灵性。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为挖掘学生童真、童趣的有效手段。如:第六单元想象作文,笔者利用学生爱画画的特点,以设计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为主题展开活动,动手画,并写出产品简介,然后全班参评,评出“最佳创意奖”。这样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并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感而发。
2. 多媒体营造氛围。多媒体能把图、文、声、像、动画于一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更好地调动学生。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以“爱”为主题,让学生共同感受人间真情。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与文本结合,用适当的音乐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激情、悟情、写情,学生情到深处,自然激发出来,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就写出来了,有的同学在读自己的文章时,甚至满眼泪花。
3. 实物显示情景。赞科夫曾经说过:“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所以,在课堂上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场景,展示学生日常所见的事物,让学生在情境中,有了表达的欲望,有了倾吐的需要。如笔者在课上做了一个“纸可以当锅烧”的实验,要求他们注意观察。在做之前,笔者问学生:“纸可以当锅烧开水吗?”“不能!”笔者说:“能!”学生不信,笔者当场演示给他们看。他们看了非常的惊奇,不知道为什么纸没有被火烧掉?笔者利用这样的契机,引导学生用观察、思考的方法去观察思考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逐步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二、依托文本,提炼写作素材
1. 随文仿写,运用创新
以“模仿”为阶梯,能降低学生起步习作的难度,是最快解决“写什么”的好方法。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想象、合理拓展,为学生学习习作打造了一条捷径。《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时,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银杏和枫叶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笔者稍作引导,学生们的文思便喷涌而出:“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翻哪翻哪,翻来了硕果的明天。”“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穗像一只只小手,招哪招哪,招来了丰收的喜悦。”“它对菊花最慷慨,它把彩色给了菊花,那五彩的菊花像一张张可爱的大花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百花争艳。”……
再如仿写诗歌。学生爱读诗,也爱诗,但不知道从何下手去写诗。三年级下册的《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儿歌,其中第二节诗更值得品读和模仿。“一天中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呢?”笔者模仿课文语句,出示“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它把_____,它把_____,它_____”让学生填空,并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思维,扩充写作的内容。学生的诗也不比课文逊色:“它把彩虹往天上挂,它把湿衣服吹干,它把细菌消灭干净,它把红色献给高粱,它为鲜花穿上五颜六色的衣裳,看她们绽开美丽的笑脸。”
2. 随文续写,意犹未尽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随文续写,像《风筝》《小摄影师》《陶罐与铁罐》等都可以进行续写。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风筝》一课,文章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稍微点拨一下:“我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请每个同学当一回大作家来写一写。”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随即被挑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有的说学生们跑过去,在那房子的顶上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幸福鸟”,有的则依然没有找到,最后他们决定再做一个“幸福鸟”……尽管学生的体验不同,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流露。
三、立足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1.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教师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表情变化等;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作细致深入地观察,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颜色、形状、大小、姿态;通过嗅觉,闻到花的香味;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
(2)就地取材,细心观察。比如学生写“我家的住房”。学生天天生活其中,时时举目可见,但不一定都能写好,原因是没有用心观察。因此,要指导学生善于就地观察熟悉的环境,如校园、教室、花园……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有内容可写。
(3)带着感情去观察。小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优美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也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要提高起步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是很有必要的。
2. 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1)利用好现有的教材资源。我们现有的教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好文章,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阅读资源,让学生把教材中那些描写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反复诵读和摘抄下来,教会学生运用到实际的写作当中去。
(2)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三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此就必须学会阅读,获取和贮存信息,当材料积累到一定量,就会转化为创造力。老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其年龄的、有益的书籍,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流动图书角”等活动,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词汇、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技巧。
四、激励评价,激发习作热情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三年级学生是独立意识急剧增长时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参与意识强。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推行:习作“人人榜上有名,只要作文有进步,即可优先上榜”。这样一来,全体学生作文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教师不应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生活,融入生活,参加各种活动,体验各种情感;然后把捕捉到的精彩镜头及时写到日记中;接着把自己认为最为成功的一篇日记进行一番润色写成周记;最后进行周记交流,互评互学创造精彩。“善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有了展示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老师、家长的赞扬声中得到了力量,激发了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自然会把作文当成一件乐事,就能越写越好。
总之,起步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作为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洞察发生在周围的信息,并及时捕捉,转化为动态的教学资源。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语言积累,多引导,多练笔,多鼓励。让我们鼓励学生在作文时多开几扇窗,让清新的空气吹进来,让靓丽的色彩照进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秉章.小学作文教学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许金苗.读写结合训练类型例谈[J].小学语文教学,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