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做好角色的转换

2015-06-19 00:59廖伟苹
教育界·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教师角色转换教学活动

廖伟苹

【摘 要】由于高校的快速发展,每年都会有一批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而大部分刚毕业的新教师并非就读于师范院校,在校期间很少甚至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师范生培训,教学经验可谓是一片空白。新教师初上岗位,开始担任课程教学,从讲台下到讲台上,虽仅数步之遥,但要走好这几步,却是深藏学问,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突然转换,无疑给新教师的心理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环境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关键词】新教师 角色转换 教学活动

由于医学院校自身的专业特点,绝大部分的新教师是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并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专业的训练,因而新教师虽然已成为一名教师,但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却较为模糊。初登讲台,角色的突然转换,无疑给新教师的心理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环境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很多新教师在开始上课时显得有点无所适从,既兴奋又紧张。如何尽快成长为合格的专业教师,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教出更为优秀的学生,是摆在每一名新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拿笔者所担任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来说吧,解剖学是建造医学大厦的第一块砖,是其他各医学课程的基础,是每所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解剖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正常的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引起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兴趣与渴望,为“大厦”奠定扎实的根基。为此,本文对新教师如何做好角色转换、扮演各种角色、尽快适应教学活动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谨与各位新教师共勉。

一、从学生时代到成为教师的角色转换

新教师刚走出校园又马上步入校园,面临一个新的位置,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新的身份,心里难免会有诸多的不适。新教师首先要从思想、行为上把自己的身份从学生转换为教师。

1. 身份的思考者——从思想上进行角色转换

新教师应学会思考学生与教师的区别,学生的任务是分阶段地完成课程的学习,进行知识的累积、技能的沉淀,从量变到质变,最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而专业教师的任务是传授专业学科知识,扮演的是一种灌输知识、引导学习、指点迷津、提纲挈领的角色。也许有的新教师在学校的时候是学习的能手,以为自己学得好必定能教得好,其实不尽然。学与教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也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有东西倒不出来”。从思想上进行角色转换,是做好一名新教师的第一步。

2. 行为的表率者——从行为上进行角色转换

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说一百次还不如做一次。学生是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的,不好的习惯会影响到学生,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同样,良好的习惯可以感染学生,上起课来就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第一次课,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是学生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解剖学是最先开设的基础课,是学生入校以来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之一,学生来到一所新的学校,对教师满怀期待,对各门课程也充满了好奇,新教师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不但是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甚至还可能代表的是学校的形象。教师表现不好,那么学生对教师就会大失所望,不再信任教师,更有甚者还会影响到学生在整个在校时期的各科学习。所以,教师和学生初次见面时就应该注意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初步建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同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逐渐除去自身学生时期的被动角色,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褪去怯场、言语表达不清、动作不规范,克服各种心理障碍等情况,表现出博学、睿智、亲切与热情。

二、与学生相处,从“会学”到“会教”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作为两个必不可少的主体,两者缺其一,教学活动都不会完整。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与学生交往时,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在各角色中形成完美的转换呢?

1. 知识的终身学习者——提高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专业水平自不必说,但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求知欲望是最强的时候,又刚刚接触医学知识,而且很多知识和平时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学生对于所有有关医学的知识有着非常迫切的诉求愿望。再者,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是一个“什么都懂”的神圣角色,如有的学生有时候除了会问解剖知识外,还会问到生理、药理、遗传、生物、内外科等医学知识,甚至涉及语文、化学、数学等人文自然科学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后除了钻研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敏锐的触角多接触其他科目,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所学知识源源不断地传授给学生,即所谓的“某一东西懂全部,所有东西懂一点”。

2. 学生学习的指路者——授学生以“渔”

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从知道“学什么”,到知道“怎么学”。许多新教师,在学校时也许都是优秀学生,要让他们谈学习经验,他们可以娓娓道来。但会学不一定会教,学得好,不一定会教得好。高校的学习方法、教学制度、管理规定等和中学时有着很大的不同,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同时要兼任学习的组织者、学生的指路者、方法的传授者,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如笔者所教授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是新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医学科目,较之前学习的知识可以说完全不同,解剖学内容繁多且枯燥,生僻名词众多难懂,非下苦功夫不能学好。这些因素给解剖学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使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学生厌学情绪就会逐渐抬头,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不同的授课方式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必要时选用打比方、举例子等手段。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采用提问方式,联系生活及临床等课本以外的知识,保持与学生的眼神交流等,以增加师生互动。如讲授体表骨性及肌性标志时,教会学生在观察尸体标本、模型、图片的同时,要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体上观察、触摸、辨认这些结构;讲授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时,联系临床常见疾病,如消化性溃疡、上呼吸道感染、阑尾炎、白内障、脑中风等,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课后布置相关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但要做到适可而止,不能忘了主次。解剖学是形态学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还可采用各种多媒体工具,如刻录光盘,把录像图片拷贝到学生电脑、手机中,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每位教师都希望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新教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觉得在课堂上讲的东西越多越好。实际上,这样做不但不能把本门课程上好,还容易进入“喧宾夺主”的死胡同,如此就做不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反而若留部分问题给学生课后思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其主动查阅资料,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并不是讲越多就越好,就如同选鞋子,并不是最大的就是最好的,合脚的才是最好的。

3. 课本的熟练者——熟练教材

教师对课本的熟练程度,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最重要的知识来源也是课本,因此在上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在讲台上得心应手,就必须有十分的准备、百分的把握。为了熟练教材,甚至可以采用抄写、背诵等“土办法”,及时查阅各种资料,做到“有备而去”。语速控制不好,是新教师常遇到的问题,新教师担心内容讲不完,讲课的速度就非常快,学生跟不上,到后面内容讲完,但时间还剩下半节课,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尴尬,要不就东拉西扯,毫无头绪;而讲慢了,内容就会讲不完,或者不得已只能在快下课时突然加快语速,这就会使学生显得非常不适应。因此,为了较好地把握时间,若时间、条件允许,上新内容时可先给自己“试讲”,以及时发现主次轻重、语速快慢、动作眼神等各种不足,即时修正。

4. 学生情况的知情者——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

要及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有一千个学生,就会有一千种性格”,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要认清其年龄结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求知欲望等特点,同时每个班的特点都不完全一样,有的比较活跃,有的比较安静,人数的多少也有所不同。在备课的时候要把学生的这些情况也 “备”上去,做到有的放矢,即所谓“因材施教”,不能想当然,千篇一律,依葫芦画瓢。

5. 为师为友的多能者——做好课上课下的角色转换

课堂上,你是教师,而课堂下你应该是朋友。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既为师,亦为友。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心与热情。对于学生的电话、邮件、信息等,有时间就应该尽量回复,不论是问专业知识,还是问诸如人际交往、情感、家庭、心理困惑等与所教课程并无关系的问题。学生只有信任你,把你当作知己,才会向你讨教,以解心中疑惑,满足求知欲望。如果教师课后对学生如同陌路人,那么次数多了,学生就会对你失望,认为这个老师自视清高,难以相处,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造就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都比较脆弱。教师只有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一视同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你,才会让学生“爱”上你,喜欢上你的课,期待上你的课,而新教师亦会在此过程中享受成就的喜悦,得到成长的动力。

6. 课后的交流者与总结者——多与学生交流、及时总结

学生与教师一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体,学生是教师上课情况最好的评委。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映与需要,在不断的交流改正过程中提高实效。其次,在每次上完课之后,要学会及时总结,并在心里给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打个分。如,有没有把知识点讲透?语速、音量如何?有没有合适的联系专业?有没有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对课本熟练程度如何?有没有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等等。

三、教学经验的讨教者——从同事到“师生”的角色转换

课后,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讨取经验,并乐观、客观地面对肯定与质疑。有时间多去听老教师上课,并做好听课笔记。条件允许者,可以让老教师去听听自己的课,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出不足。姜还是老的辣,老教师的一句话也许浓缩了多年的精华,可以让你少走许多弯路。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算同为新教师,也会有他自己的经验与特色,不妨多作交流,多向他们请教。但因为每个教师及所教授班级不尽相同,因此切忌生搬硬套,刻意模仿,教条主义,应该要学会如何去粗取精,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把好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去。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总结,持之以恒,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周国君,罗民超.高校新教师角色转换的困惑及解决策略[G].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3):60-61.

[2]张积家.高等教学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9-60.

[3]徐立,赵媛,杨新文,等.护理专业解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1):51-52.

猜你喜欢
新教师角色转换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功”从“磨砺”出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