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雯
【摘 要】网络教学的普及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变化。利用网络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成为一种重要能力。基于ARCS模型,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样本,研究网络自我效能对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影响,并对比男女在这方面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网络自我效能较高的学生通常具有更积极的学习动机与更优异的学习成绩,性别差异对此关系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为高职院校大学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提高网络教学有效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网络自我效能 学习动机 学习成绩 性别差异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为现代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与冲击,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应运而生。网络教育提高了知识的传播效率,减少了学习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制。90后的学生对网络的热衷与熟悉,也为网络教育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学习是一组复杂心理活动,受到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理解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有助于提高网络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和教育的有效性。Sankaran & Tung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教授约翰·M·凯勒(John M K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个教学动机设计模型——ARCS模型。ARCS模型包括注意力(attention)、关联(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该模型对于如何认识分析和优化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实践意义。Bandura于1986年提出自我效能的观点,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效能会影响他的个人绩效。Song & Keller 研究自我效能与动机的关系,发现自我效能会影响学习动机。随着网络教学的兴起,互联网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已经对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变革。因此,有研究提出了网络自我效能(Internet self-efficacy)这一概念,认为较高的网络自我效能可以提高一个人对学习成绩的期望。本文将基于ARCS模型,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自我效能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探究自我效能对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转化关系以及学习成绩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一)网络自我效能与学习动机
网络自我效能(Internet self-efficacy)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这种信念会激发学生将学习的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进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完成学习任务的判断以及课堂反馈。学习动机是基于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信服与对环境的评估。合理的学习动机会使得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环境。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网络自我效能会影响学生的课程选择与学习效率。高水平的自我效能可以加速学习动机向学习希望的转化。如果学生对使用电脑很感兴趣,那么他的网络自我效能是可以通过训练的方式提高的。相关文献普遍认为学习动机(motivation)是影响学习结果的主要因素。ARCS四因素模型作为研究学习动机的著名学术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承认。Kydd发现学生的学习意愿、满足感和注意力是提高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Liu等将ARCS模型运用于课程设计当中,发现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率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认为,网络自我效能会影响学习动机。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不同水平的网络自我效能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二)网络自我效能与学习成绩
社会认知观认为,学生的自我效能会影响学习成绩(performance)。具有较高水平自我效能的学生往往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Liaw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网络自我效能的提高会提升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意愿,同时也会提高学习成绩。Tsai 等同样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在使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效能较高的学生要比自我效能较低的学生表现更好。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时候,自我效能与学习成绩没有关系。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不同水平的网络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三)网络自我效能与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男生与女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巨大差异早已得到了广泛关注。同样,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等也体现着性别差异。Wu &Tsai 等发现男性相比于女性在对待互联网的态度上更加积极,也更加开放,使用电脑学习也更加频繁。国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得出了有争议的结论。Sullivan通过研究指出,男女大学生在网上学习的情况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诸如性格、自律和动机等方面。有研究显示,男生更善于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自我效能也更高,男生比女生更加自信,更加果断,在学习上也更具有热情,但是往往自律性差。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女生在学习比男生更优秀,因为女生更加认真细心听话。以往研究得出的结论未能达成一致,因此,本研究也继续研究这一问题。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男生与女生的网络自我效能、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
二、实证过程
(一)样本与变量
企业ERP课程是各高职校经管学院普遍开设的计算机网络上机课程,这一门课需要教师课堂面授与网络实践相结合,上机实操实践时间也较长,是比较适合作为研究网络教育的一门课程。因此,本文以各大高职院校经管学院企业ERP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为研究对象,用于测量学生网络自我效能与学习动机分别由Keller开发的OCTS量表(Online Computer Technology Survey)和课程兴趣度问卷(Course Interest Survey)完成。其中,课程兴趣度问卷包括34个条目,涵盖注意力、关联、信心与满足感4个维度。两份调查问卷由5段式量表组成,数字1代表“强烈不同意”,数字5代表“强烈同意”,3代表中性。OCTS量表和课程兴趣度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分别为0.89和0.93,表明具有良好的信度(creditability)。网络讨论参与情况由参加网络小组讨论的次数衡量,学习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测量。进行大规模调查问卷的时间为2014年3月初至2014年6月下旬,对5所高职院校的342位参与企业ERP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向每位学生发一份问卷,共计发放了342份问卷,有效问卷294份,有效回收率为85.96%。填写问卷的学生基本描述信息为(括号内为所占有效问卷总体的百分比):1)性别:男121(41.16%),女173(58.84%);2)年级:大一0(0%),大二86(29.25%),大三172(58.50%),大四36(12.24%)。
(二)实证结果
本研究采用SPSS 17.0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网络自我效能作为被解释变量,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作为解释变量。我们首先依据OCTS量表得出的平均分把总样本分为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便于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首先,我们研究网络自我效能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结果见表2。基于ARCS模型,我们采用课程兴趣度问卷度量不同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从四个维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网络自我效能的差异会产生学习动机的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网络自我效能的学生,对于课程会投入更多注意力,会更多与课程产生关联,在学习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对于学习结果更满足。其次,我们研究网络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见表3。通过对比两组的期末成绩,我们发现,相比于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的学生,具有较高自我效能的学生学习成绩更优异,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最后,我们讨论男性与女性在网络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见表4)。结果显示,男生普遍具有较高水平的网络自我效能,在学习动机方面信心更充足。但是相比男生,女生普遍学习更加刻苦,参与讨论的热情更高,由于期末考试试题大多与平时讨论案例有关,因此女生的学习成绩也更好。
表1 网络自我效能分组描述性统计
组别 数量 均值(标准差)
高自我效能组 147 4.46(0.25)
低自我效能组 147 3.04(0.92)
男生 121 4.14(0.66)
女生 173 3.59(1.39)
表2 网络自我效能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维度 组别 均值(标准差) F值
注意力 高自我效能组 3.97(0.46) 13.52**
低自我效能组 2.54(0.75)
关联 高自我效能组 4.56(0.12) 6.08**
低自我效能组 3.97(0.50)
信心 高自我效能组 4.11(1.64) 8.46**
低自我效能组 3.82(0.95)
满足 高自我效能组 3.37(0.98) 5.62**
低自我效能组 2.53(0.49)
注:+ p>0.10,* p<0.05,** p<0.01 ,***p<0.001。下表同。
表3 网络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维度 组别 均值(标准差) F值
学习成绩 高自我效能组 85.04(13.54) 32.46**
低自我效能组 74.97(8.46)
表4 网络自我效、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性别差异
维度 组别 均值(标准差) F值
网络自我效能 男生 4.14(0.66) 3.27**
女生 3.59(1.39)
信心 男生 4.52(1.31) 5.51**
女生 3.47(0.93)
在线讨论参与度 男生 3.34(3.15) 9.01*
女生 6.41(2.45)
学习成绩 男生 76.08(12.54) 4.35**
女生 83.46(9.82)
三、讨论与建议
基于ARCS模型与社会认知理论,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网络自我效能对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影响,并讨论其中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在使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不同水平的网络自我效能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具备较高网络自我效能的学生对学习具有更强烈的动机,他们上课注意力更加集中,表现得更加自信,与课程联系紧密,能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更优秀。这一点与以往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假设1与假设2得证。另外,男生与女生的网络自我效能、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虽然比女生具有更高水平的网络自我效能,对待学习信心更充足,但是女生学习更加刻苦,积极参与讨论,学习成绩比男生好。这一点与Price的研究结果一致。网络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说明,虽然女生网络自我效能较低,但是通过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严格地自律与认真刻苦地学习——具备较高的学习自我效能(academic self-efficacy),依然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因此,网络自我效能只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方面,女生较高的学习自我效能可以弥补网络自我效能的欠缺,网络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更大。对于这两种自我效能的相互作用可以在日后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Sankaran S R, Bui T. Impact of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Motivation on Performance: A Study in Web-Based Instruction[J].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001, 28(3): 191-198.
[2]Bandura, A. 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3]Song S H, Keller J M. The ARCS Model for Developing Motivationally-Adaptive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J]. 1999.
[4]Compeau D R, Higgins C A. Application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to Training for Computer Skill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995, 6(2): 118-143.
[5]Thompson L F, Meriac J P, Cope J G. Motivating Online Performance The Influences of Goal Setting and Internet Self-Efficacy[J].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2002, 20(2): 149-160.
[6]Bouffard-Bouchard T.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on Performance in a Cognitive Task[J].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0, 130(3): 353-363.
[7]]Artino Jr A R. Online Military Training: Using 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Motivation and Self-Regulation to Understand Students Satisfaction, Perceived Learning, and Choice[J]. Quarterly Review of Distance Education, 2007, 8(3): 191-202.
[8]Atkinson M A, Kydd C.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World Wide Web Use: an Empirical Study of Playfulness and motivation[J]. ACM SIGMIS Database, 1997, 28(2): 53-62.
[9]LIUa E Z F, LINa C H. The Survey Study of Mathematics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MSLQ) for Grade 10-12 Taiwanese Students[J]. TOJET, 2010, 9(2).
[10]Means T B, Jonassen D H, Dwyer F M. Enhancing Relevance: Embedded ARCS Strategies vs. Purpose[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7, 45(1): 5-17.
[11]Liaw S S. Understanding User Perceptions of World‐Wide Web Environments[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02, 18(2): 137-148.
[12]Tsai M J, Tsai C C. Information Searching Strategies in Web-based Sciencee Larning: The Role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J].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2003, 40(1): 43-50.
[13]Bell P D. Predictors of College Student Achievement in Undergraduate Asynchronous Web-based Courses[J]. Education, 2007, 127(4): 523-533.
[14]Wu Y T, Tsai C C.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net Attitudes and Internet Self-Efficacy: A Study at Three Universities in Taiwan[J].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6, 9(4): 441-450.
[15]Sullivan P.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e Online Classroom: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valuate Their Experiences[J].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Practice, 2001, 25(10): 805-818.
[16]Durndell A, Haag Z. Computer Self-Efficacy, Computer Anxiety, Attitudes Towards the Internet and Reported Experience with the Internet, by Gender, in an East European sampl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2, 18(5): 521-535.
[17]Price L. Gende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Online Courses: Challenging Stereotypical Views of Women[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06, 22(5): 349-359.
[18]Keller J M.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1987, 10(3): 2-10.
[19]Joo Y J, Bong M, Choi H J. Self-efficacy for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Internet Self-efficacy in Web-based Instructio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0, 48(2):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