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

2015-05-30 10:48蒋绍靖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解题能力高中数学

蒋绍靖

[摘 要]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非常重要,要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多种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学生思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 发散思维 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041

高中数学学习中,很多地方需要运用想象思维。如学习立体几何、空间向量、圆锥曲线等知识的时候,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把图形的形状勾勒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其构造和变化。在解高中数学题的过程中,如果仅依靠普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是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的,只有发散思维,才能打破固有的认知结构,灵活地运用各种知识点,找到最简单巧妙的解题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寻找解题方法的思维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发散思维就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基本特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主要发挥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独创性。一是能够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二是灵活思维,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而灵活地作综合的分析;三是要提高概括和迁移能力,举一反三,由一道题目迁移到其他更多的类似的题目中去。

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总结了几点发散学生思维的方法,下面一一讲解。

一、要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首先要给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而在此之前,就要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数学成绩比较好就偏爱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也不能因为一些学生数学不好就不提问他们。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问题是发散学生思维的一个有效方式。新课改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而小组讨论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小组成员探讨问题遇到分歧时,又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决心解决这道题目的干劲。因此,小组讨论既锻炼了学生团体合作和思考的能力,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二、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高中数学的题目有很多连通性,往往一道题可以考多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平时布置的练习中,多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诱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在讲解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一题多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和分析同一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以及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解一道题目时,在学生找到解答这道题目的一种方法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示和引导学生从另一种方式对题目进行思考,寻找解答的多种方法。这样,学生在以后做题时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效率。

一题多变也是发散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一题多变就是由一个问题引出多个问题,重点在于对某个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索,它和一题多解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极大的帮助。一题多变的设计应该体现一定的规律和关联,根据一道题引出其他相似的题目,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其推类和归纳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一题多问与一题多变相类似,都是由原有的一道题目引出更多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触类旁通,使学生的思维时常处于多向、发散、开放状态。启发学生一题多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一题多问能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同样的条件下多角度提问,以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教学效率非常有益。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解题能力高中数学
“学生错误”之我见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初中数学“圆”教学浅析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