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程资源 促进生物教学

2015-05-30 10:48郑上攀
中学理科园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生物教学整合

郑上攀

摘 要:整合课程资源,包括整合教材资源、网络资源、生活实践资源和自然资源,要让生物课堂活跃起来,在资源的筛选、整合上下工夫,并恰如其分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快乐地学习,享受生物知识带来的愉快和幸福。

关键词:课程资源;生物教学;整合

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经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设备、图书馆和校内各种活动等都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网络资源、乡土自然资源、家庭资源等[1 ]。因此要让生物课堂活跃起来,要在课程资源的筛选、整合上下工夫,整合课程资源,并恰如其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使其享受生物课堂的愉快和幸福。

1 整合教材资源,渗透人文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关注社会问题,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 ]。如在“认识生物”一课中,通过大量生命现象的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生命、尊重生命与热爱生命知识相整合。如在“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一课中结合不少学生爱吃小摊食品的情况,出示了一则“烤鸡翅毒倒一家人”的剪报,适当联系社会问题,指导他们正确分析和认识这一事件与食品安全知识相整合。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设计了生物学的发展和生物学家的故事等内容,教师应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给学生以生命意义体验。通过对生物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如“杂交水稻”“结晶牛胰岛素”等具有世界影响的生物科技成果,既要向学生传递民族自豪感,又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现上全人类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另外,也可以适当介绍生物学家的事迹:如讲“生物的进化的原因”时,向学生介绍达尔文与“物种起源”,他花费5年时间的环球旅行,才完成这部著作;如讲授“生物的遗传”时,介绍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豌豆,对不同子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而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历时8个寒暑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这些都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树立完善的人格相整合的好资源。

2 整合网络资源,为教学增色添彩

生物教师不要把眼光只停在课本上,要利用便利的网络,寻找适合生物课堂教学的音频、视频资源,对精彩内容进行重新剪辑、组合,作为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拓展视野、解决难点问题等的辅助材料。也可以从广播、电视这些媒体上搜集与生物学教学有关的新闻报道,如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等)、生物多样性问题(外来生物入侵、杂交水稻育种等)、营养与保健问题(阜阳劣质奶粉案、三聚氰氨等),教师如能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最好能录下有关声音和画面,制成音响资料,把这些资料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这样可充分发挥它们的时效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做到这类信息技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让有限的课堂能从无尽的网络获得“营养”,使生物课堂能够更加充满生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品味和享受生物课堂的乐趣。

如在《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时,运用2013年1 月12日晚间新闻报导的江苏南通胡颂文自制“钢的肾”血液透析机,维持了13年的一段视频进行导入,让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疑问,尿毒症是什么?尿是如何形成?为什么要在家里进行血液透析?对学生产生强烈震撼的同时,教学的指向性又非常明显,很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带着这些问题把本节课内容学好。网络中有大量的适合于生物教学的资源,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让它为生物课增色添彩。

3 整合生活中有用的资源,关注生物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知识源于生活,老师、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经历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汲取和积累有价值的资料,对生物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有的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有的学生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有的学生有过饲养家畜或种植花卉的经历等,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如:通过学生在生活中打吊针的经历引出对血液循环路径的探究?小宋得了肠炎,医生将药物从他前臂静脉输入,小宋看着药液一滴一滴进入自己的手背。他在想:这些药物是怎样到达小肠的毛细血管呢?但百思不得其解。你能帮助小宋找出药物流经哪些部位到达患处的吗?用绝大多数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的平常事件引出问题:“在手臂静脉内注进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呢?”并展开对人体内药物运行的路径的探寻。既激发了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又具有很强导向性,学习了体循环和肺循环,且印象深刻。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任何行为的产生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当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学习知识时,学习效果就非常的显著。再如学习《饮食与营养》时,把学生(近日或当天)在食堂就餐的情境拍下,在课堂上再现,请视频中出现的同学说一说:午餐的食物包括哪些原料?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学校午餐的食谱搭配合理之处体现在哪里?学生就餐的生活情境为课堂教学服务,使所学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更容易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效果 [3 ]。只要有心,用手机收集这些素材并不困难。

教师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呈现生活中的一些情境,但要注重情境知识的积累并在今后教学加以应用。如讲“性状的遗传”时可引入这样一则事例,一对双眼皮夫妻生出的儿子却是单眼皮,丈夫心中存疑,竟然“滴血验亲”。双眼皮是绝对的显性遗传,而单眼皮则是属于隐性遗传,父母双方都携带单眼皮的隐性基因Aa+Aa,那么孩子的基因可能表现为AA、Aa、aa,也就是说宝宝可能是双眼皮也可能是单眼皮。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父母都是双眼皮,生出来的宝宝也可能是单眼皮。这根本就没什么好质疑的。对于这个事例中的这位希望通过“滴血验亲”来判断孩子是否亲生的丈夫,我只能表示遗憾,古装剧中如此狗血的情节,居然也会相信。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在生活中会主动思考与质疑,教师不妨把有价值的问题放到课堂上,作为教学资源。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做到生物知识生活化。

4 整合自然资源,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 [4 ]。”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优质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和利用它,为生物课堂教学添彩。更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近自然,去调查研究、探索发现大自然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和亲身感受自然的魅力。学生也可以深入自然自制生物标本,了解生态系统种类;例如,学习《生物的多样性》一节,分小组对我们家乡丹溪河的两岸进行生物种类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发现许多生物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让生物课程回归自然。如《外来生物入侵》教学时,同学们感觉很陌生,我就列举了在本乡所常见到的福寿螺、空心莲子草、凤眼莲,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并制作了首批16种外来物种的视频供同学们学习。这种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知识更能更能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构建,且能有效地激发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以大自然为课堂,让学生走进自然,应该成为生物教师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标理念,更好地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生物学科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融入课堂教学,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

[2]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17.

[3] 孙景启.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打造生物“阳光课堂”[J] .中学生物教学,2013(11):18-19.

[4] 教育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7-8.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生物教学整合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