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点及面,多向辐射”

2015-05-30 10:48杜永溪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基本图形培养能力

杜永溪

【摘要】 教师在数学复习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由点及面,多向辐射”的复习方式就是熟悉基本图形,通过图形变换,把有关知识通过图形演变让学生分析探究,由图形得出性质,多向辐射,牵出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红线,使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和方法系统,形成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基本图形,分析图形,培养能力

许多九年级学生反映不会复习几何,以为几何复习就是做题,把复习等同于做题.但是有同学做了大量的几何题,复习的效果却不明显,在面对几何问题时仍然没有多少把握,缺乏分析几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而这些方法和能力又是中考复习阶段必须形成的.

该如何有效组织中考几何复习呢?本人做了一种新尝试——由点及面,多向辐射.这是基于几何基本图形的复习方法,经过连续两年中考复习的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下面我从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复习介绍这种复习方法.

在复习菱形时,我从一个一般的菱形入手:

问题1:当我们看到一个菱形时,你能从图形中得到哪些性质?其中有哪些边角的特殊数量关系?如图1.

此时学生能把菱形的边角性质做一个回顾.

然后在图1的基础上添加一条对角线AC,如图2,有了下一步思考.

问题2:在图2中你能得到哪些图形和性质?

学生容易发现图中△ABC≌△ADC,∠ACD = ∠ACB = ∠BAC = ∠DAC.

接着连接BD交AC于点O,如图3.

问题3:在图3中你又能得到哪些特殊图形和性质?

学生经过观察和分析不难发现,图中有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对全等的等腰三角形、AC与BD的垂直平分关系等结论.

以上三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回顾复习菱形的重要性质,以及启发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图形,发掘其中的特殊图形和数量关系,学会读图.

此后,我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变换图形,挖掘性质,达到多向辐射的复习目的:

问题4:在图3的条件下,你有什么方法计算菱形的面积?

大部分学生能想起通过对角线计算菱形面积的公式.然后老师请同学分析此公式的推导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角线分割菱形转化为特殊三角形的理解.

问题5:如图4,四边形ABCD中,AC⊥BD,你能计算四边形的面积吗?并分析你的方法.

学生通过刚才菱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难迁移联想到此四边形也能利用对角线来计算面积.通过问题5的思考学生能从特殊四边形过渡到具有相同特征的一般四边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迁移能力和灵活性.

再回到图3.

问题6:在图3的基础上取BC中点E,连接OE,得到图5,请认真分析,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结论?

这个问题很开放,结论很多,旨在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认真分析归纳,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发现:OE为△ABC和△BCD的中位线,OE∥AB∥CD,OE = ■AB = ■CD,OE = CE = BE = ■BC,△OEC和△OEB为等腰三角形,△OEC∽△ABC,等等.

在此基础上设置两个具体的问题,巩固学生刚才发现的结论:

问题7:如图5,若OE = 2,则菱形的周长为 ;

若AC = 6,BD = 8,则△OCE的周长为 ,面积为 .

在图5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问题8:取CD 、AD、AB的中点F、G、H,并连接EF、FG、GH、EH,得到图6,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还可以把图形一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能力.

问题9:如图7,四边形ABCD中,AC⊥BD,E、F、G、H为四边中点,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到此时,我们把菱形与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了,既复习菱形的有关性质,也再次巩固了矩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达到多向辐射的目的.

并且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以图形变换为主线,从一个最基本的图形开始,不断变换,增加线条,构造性质丰富的图形.而每一步都只呈现图形,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逻辑地导出应有的结论,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把其中包含的特殊图形和特殊性质发掘出来之后,就能轻松解决问题了.这种方式也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几何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分析图形,展开联想,挖掘其中的基本图形和数量关系.

回到图1,继续变换.

问题10:在图1的基础上,取菱形的边CD、BC上两点E、F,且DE=CF,得到图8,判断AE和A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本题只需连接AC,证明一对全等三角形即可.

问题11:在图8的基础上连接EF,得到图9,判断△AEF的形状并证明.

问题12:如图8,若点E、F是边CD、BC上的动点,满足DE=CF,在两点移动过程中,△AEF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吗,请说明理由.

问题13:在问题12的基础上,若菱形ABCD中,∠ABC = 60°,猜想△AEF的形状并证明.

问题10-13是一组递进式的问题,从一个菱形的最基本图形出发,从判断线段AE,AF的数量关系递进到探究它们所在△AEF的形状,从定点问题递进到动点问题,由静态过渡到动态,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回到特殊,既复习考查了学生菱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也训练了学生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基本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运动变化的数学思维.

问题14:在问题13的基础上,若菱形的边长为4 cm,求△AEF面积的最大和最小值.

问题15:在问题14的基础上,当点E、F在什么位置时,△CEF有最大面积,求出最大面积.

问题14、15是在刚才的几何图形之上构造的“最大面积”问题,其中问题14中△AEF的最大(或最小)面积问题可以转化为其边AE(或AF)的最大(或最小)问题,连带复习了垂线段最短的应用,技术难度不算大,但思维量不小,并且学生容易往构造关于△AEF面积的二次函数求最大(或最小)值的方向思考,这就难以解决了.而△CEF的最大面积问题可以有两个思考方向,首先是在四边形AECF中利用△AEF的最小面积,可以求出△CEF的最大面积(因为四边形AECF面积是菱形面积的一半,为定值);也可以直接过点F作EC的垂线段,如图10,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构造关系△CEF面积的二次函数,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大值问题,这是学生熟悉的思路.

设置以上两个问题旨在沟通几何与代数的联系,这类问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综合性问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达到由点及面、多向辐射的复习效果.

课堂的最后阶段,我做了总结性表述:我们几何的复习不能停留在记住几个定理,也不能停留在会做几个题目,而是要多从研究图形出发,学会分析图形,展开联想,发掘其中的特殊图形和位置、数量关系,运用有关性质,培养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工具,有了思维能力,方能应对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数学复习过程中,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由点及面,多向辐射”的复习方式就是熟悉基本图形,再作图形变换,引导学生联想与探索,把有关知识通过图形演变让学生分析探究,由图形得出性质,多向辐射,牵出一条条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红线,使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和方法系统,形成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果民. 中学数学教学建模. 广西教育出版社.

[2]马维民.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马复.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陈德崇. 中学数学教学论.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基本图形培养能力
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问题引领思维,凸显教学本质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K字型,品基本图形在相似中的妙用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利用基本图形解决圆的几个问题
立足基础使基本图形模块化 拓宽思维提高学生应考素质
浅谈教师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本图形 横向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