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015-05-30 21:52段治清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学生能力知识

段治清

【摘要】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即运用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是拓展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度;二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启发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四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主要途径。

【关键词】学生能力 激发兴趣 历史概念 历史材料 知识 技能 历史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67-01

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而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即运用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在传统教育尤其是讲授法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确定性,强调问题答案的惟一性和标准化,在头脑中形成了太多的心理定势,用单一的固有的,常规的心理准备去应付各种问题,从而缺乏思考的独立性和富有创新的想象,反而不利于创造性发挥。新课标教学大纲告诉我们:知识、技能和思维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本文就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努力拓展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都都应该讲解透彻。 如分析《戊戌变法》若只设问原因如何,過程怎样,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但尝试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和问题链,效果就不同:假设没有慈禧为首的顽固派镇压变法,中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什么样?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但牵涉到教材,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戊戌变法的性质、败因、教训等热情,在模拟假设探究中也容易形成新的问题。如中国实行了君主立宪,“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谈感想。这样一来,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了,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求异探究的空间,由此形成了新的问题,最后老师告诉学生看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这种讲解使学生对“戊戌变法”有了整体概念,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丰富多样的教法也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故事、脍炙人口的歌诀、歇后语、民谣、音乐、谜语、幽默动人的漫画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创新的意识。例如,我在讲“中国古代经济”这一内容的自然经济时,就是以黄梅戏天仙配歌词引入的。唱完我问同学们知道歌词反映的是什么经济吗?学生很快答出是小农经济,我利用这一时机,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有什么特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样不但牢固掌握了知识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诱发了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高中学生很喜欢在历史教学中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因而我十分注意用学过的历史思维方法去联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例如,在讲到一五计划为什么以重工业为主时,我问学生为什么旧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基本是战败,今天日本为什么那样叫嚣,提到此,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结果得出了新颖的结论,我们要增强国防力量,落后就要挨打,获得了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思想不但受到教育,比较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教师要启发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一,要学会阅读课本。离开了课本一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一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组织语言表达。

第二,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引导。如在讲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时,让学生思考英国为什么不实行共和制?经过讨论最后得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制度由国情民情传统风俗决定。实践证明:在教师的引导下,适时设疑,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更有利于学生不断转换分析问题的视角,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多维历史联想能力。

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主要途径

第一,展开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教材上的结论,有些只是“一家之言”。因此,课堂首先就要营造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破除本本,畅所欲言,容忍学生对教师、对教材说“不”,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心灵自由。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如我在讲“一边倒”这一问题时,课本只讲了原因和积极作用,我就问了它的负面作用,这样学生讨论后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讨论中,同学们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第二,学会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下,教材不只是课程资源,同时非常重视史料的编辑。教师要多渠道,有针对性筛选史料。在丰富的史料面前,学生的思维回到历史中,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如讲辛亥革命时,我提供了大量名人名言及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了处理,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而使思维向多维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拓宽了思维视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途径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途径可以探究。总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也有助于学习其他学科,而且这些能力在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可以用于实际生活,在这一点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它任何学科无法提供的。

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学生学习报》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3]《高考总复习创新方案》

[4]《历史教材教法》

[5]《历史要籍》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学生能力知识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爱与知识的力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