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洋溢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

2015-05-30 16:11:09黄青霞
中学理科园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性课堂

黄青霞

摘   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者的最高追求,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大家都在说“要向45分钟要质量”,说的就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和教学效率。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呢?对生物学科还是空白的初中生来说,课堂教学尤其重要。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专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有效性

课改专家催允漷说:“教学是不是有效率,不是关注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教的是不是认真,主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 [1 ]。”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生物是一门初中学生刚接触的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在于获取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2 ]。做为一名导学者,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益环境,并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帮助和必要的指引,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   巧用资源,让学生想学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老师要创造条件不断的冲击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想学,从而提高学习的专注性 [3 ]。

1.1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真细致的讲解了一大堆,学生却表现的很茫然。因此必须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解决难题,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示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比如学习“尿的形成”,我们可以做成微课,先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对于功能比较抽象,可以借助生活中的资源——米筛来讲解,把米筛的筛选过程比喻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把人为将筛选掉中可吃的豆子重新拾起的过程比喻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后动画展示肾单位的工作原理,实现复杂知识简单化,直接化解成学生的知识。

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不但可以化解重难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1.2   巧用生活素材

在生物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不感兴趣,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巧用生活素材,哪怕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一片树叶,学生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比如:春天田地里播种的种子萌发成幼苗,上课时,我先与学生分享这一场景,同时展开提问:种子能发芽成幼苗,它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种子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同时给每个学生分发两粒已提前泡过的黄豆种子。利用这种方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事物的印象。教学应当尽可能地取材于生活,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实现STS教育,让学生认同学习生物的价值。

2   质疑讨论,让学生互学

著名学者布鲁纳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初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是缺乏主动性和明确的目标,认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因此,生物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利用学生的探究精神,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互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鱼”这节主要要求学生掌握鱼类结构特点及功能。教师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内容目标明确,又因为学生对鱼的认识并不陌生,自主学习自然就没什么难度。像这样的知识情况就不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如果教师“满堂灌”的话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又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既浪费学生时间,又白费教师的“口水”。这样花很少的时间就能取得很高的教学效果,就可以剩下比较多的时间来解决疑难问题——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通过小组、师生的合作学习,使得问题越辩越明。

初中生物所讲授的知识点通俗、易懂,我们应该大胆放手、适度参与、及时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高中生物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下,流行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就是对此教学最好的证明。

3   有效指导,让学生乐学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新形势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亲自体验,才能获得学习成就感,促进学生不断地主动发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乐学。

3.1   寻找关键词

例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一节中,在讲授反射的概念时我们应当突出强调:刺激、神经系统、规律性这三个关键词,学生依据这三个关键词进行判断,举例得心应手。

3.2   构建知识框架

例如,学习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三大类植物要清楚他们的进化趋势: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并且将前后章节知识内容进行联系比较,如表1:

表1

3.3   总结规律

例如,学习“物质运输的路线”一节,学生总是记不住血液循环的整个途径,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到知识规律:①农村睡觉房间都设在楼上,所以心脏四个腔上面都是心房,下面都是心室。②观察生物图形时应该贴在自己身上看,左右顺序才正确,左右以自己为例错不了。③血液的流向都是从动脉流向毛细血管流向静脉。④左右两个心室就是两个抽水泵,冲出来的血液是量又多速度又快,所以紧接心室的血管都是动脉管道,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回到心脏的血管都是静脉管道。⑤左心室流向全身,右心室流向肺。⑥在自己身上画出曲线图,如图1所示:

总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追求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应当充分利用资源,给予学生自学质疑、讨论理解的空间,并有科学的学法指导,把学生由“学会”转换成“会学”,让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当师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当中,生物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吴作英.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五个有效”[J].语文天地,2012(5):3 -4.

[2]张长全.浅谈生物教学的生活化[J].中学生物学,2006,22(7):60-62.

[3]吴林祥.注重心理研究培养学科情感——体育教学之我见[J].黑河教育,2002(1):37.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有效性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