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兰 张智花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能否把握阅读要领,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首先提出了“主问题”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新理念,这无疑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举措,对语文阅读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主问题”的设计上,要理性地关注以下内容:(一)“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二)“主问题”应有利于课堂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三)“主问题”应有利于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本文主要从认识“主问题”教学和“主问题”的设计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主问题 巧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7-02
新课标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首先提出了“主问题”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新理念,这无疑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举措,对语文阅读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就自己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要求,结合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谈谈在教学中对主问题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一.认识主问题教学
一般的阅读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在连串的追问、碎问中步步为营的走入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模式中。这样的教学桎梏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手脚,只是服务于教学流程,而主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要问题进行研读,着眼于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次问题的设置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它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它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整体性阅读。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这种作用是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读型阅读教学、问答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的。讲读型教学是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泯灭了学生的阅读创造,违背了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而主问题式教学则是在主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科学有序的去寻找距离目标最近的路。从而得到答案,这个过程中学生如同海绵能主动吸收水分一样掌握知识。如此看来,对“主问题”的设计,就是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即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的设计。用“主问题”来形成课堂教学步骤,往往表现出一种“线索”之美,表现出“妙在这一问”的新颖创意。
二.主问题的设计
主问题是阅读探究教学中有质量且立意高远的问题,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多问”的效果。“主问题”着眼于带动学生对课文整体解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地深层次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减少提问的“量”,增加提问的“质”。 在教学实际中进行主问题的设计至少要考虑两点。其一,针对教材潜心研读设计出含金量高的教学主问题。以题目为主问题,抓住文眼,感知全文;以中心为主问题,摄取灵魂,突出主题;以思路写法为问题,训练思维,培养语感。其二,问题的设计者避免单一化。教师的设计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必须对学生构成吸引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是主问题的主要设计者,但决不能忽视学生的力量。教师应根据教学让学生立足于课文或单元进行提问,然后对问题进行分门别类、择优汰劣,将学生提问的焦点始终引领到教学重点上。问题从学生中来,教学时就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问题的出现,要力求做到能引发对全篇文章的深入阅读和理解。
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在课文教学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本文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两种不同生活,为什么先写"百草园"的生活,后写"三味书屋"的生活?这两种生活调换位置写可以吗?由此启发学生思考按照时空顺序结构文章的好处。这种居高临下鸟瞰式的主问题设计,可以便于学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
如《背影》一文,如果泛泛而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使一篇美文支离破碎,所以我只提出了“置换题目”的主问题。这个问题让学生从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背影”这一意象的含义与线索作用,体会散文设题的妙处,感悟“背影”上凝聚的父子真情,效果较好。
(二)“主问题”应有利于课堂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问题的出现要力求做到让学生有较长时间的读写活动。
教学《背影》时,余映潮老师在第二课时这样设计:
第一步:趣味学习活动
请学生就“ 与 ”这个话题对课文进行发现。
就学生的发现,进行课堂交流。之后教师顺势引出简叙与详叙。
第二步:课堂构思训练
教师出示作文题:平淡生活中的幸福。
要求:如果用这个题目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请构思出自己所准备写的文章中略写与详写的内容提纲。
这样的问题设计,能让所有的学生进入课文,进行横向联系,进行探寻。写作训练也就得心应手,不至于空洞乏味。
如教学《心声》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写自己的心声。特别注意本课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文后,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并尝试着写一写:假设这样一个情节,当成了大老板或大富翁的于勒出现在菲利普夫妇的面前时,菲利普夫妇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请从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力面进行想象描述。
(三)“主问题”应有利于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问题的出现,要力求做到让阅读过程中的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与对话交流。
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懂得如何去鉴赏一首诗,品味诗句。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广东名师杨旦萍教《伟大的悲剧》这样设计:一、复习导入,酝酿情感(用“这是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说感受。)二、直奔中心,把握基调(问:作者对文中的人物寄予怎样的感情?)三、品读细节,激情碰撞(品读文中令人震撼的细节:①给细节加个恰当的小标题。②揣摩细节“悲”在何处?“伟大”体现在哪里?)四、质疑讨论,明确认识(问:斯科特一行没有实现第一的目标,也没能成功返回祖国,有人认为他们是无谓的牺牲,你怎样看待?)五、能力提升,巩固热情(假如英国皇家科学院准备为斯科特这个英雄集体颁发“感动人类的科学探索奖”,请你为他们写一则颁奖词。)这个设计,既把整体感知与局部品读结合起来;又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巧妙训练读写听说的能力,既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揣摩语言,领悟内涵;又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联接生活,独立思考。既有语言思维的训练;又有人文价值的引领。可谓巧夺天工,珠圆玉润。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精炼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表现出一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析之中透露出细腻。当然,主问题并不能完全替代课堂上所有的提问,它是教学设计的主干,其它的“枝叶”还需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在课堂上生成。
参考文献:
[1]余映潮《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
[2]《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谈系列》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5]余映潮 《论初中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