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熊鹤群(1975―),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章受到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3B354)支持。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本文以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为主题,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进行阐释,着重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实施。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职旅游教育;职业素质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3.011
国务院提出“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是我国从旅游大国建设成为旅游强国的重要时期。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平稳增长,《旅游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依法兴旅、依法治旅”时代的到来,《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让业界看到了带薪休假权利得以落实的希望,从中央和各地领导的讲话和新出台的文件分析,旅游业的战略地位也在逐步提升;32.5亿人次的国内旅游、1.3亿人次的入境旅游、9800万人次的出境旅游,还有2.8万亿的旅游总收入,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使旅游市场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期望越来越高,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亡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者这一重任,做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其责任和作用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进行阐释,着重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具体实施。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是在传统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继承和批判发展而来的。对建构主义的研究,应当首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他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顺化和平衡三个过程,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1]。在此基础上,以巴甫洛夫(Pavlov)、斯金纳(Skinner)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和以奥苏伯尔(Ausubel)、布鲁纳(Bruner)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都对其进行了积极探讨,真正形成建构主义理论[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由学习者被动接受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背景下,通过意义建构获得。归纳起来建构主义理论对知识学习的理解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是以个体的原有经验、需要、信念等为基础,它不只是简单地吸收来自于客体的信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第二,学习不是对知识本身的直接认识,而是通过学习者的实践,使主客体相互作用实现的,学习结果也主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第三,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渐进发展,学生的学习要从感性情境出发,首先达到对抽象概念、原则的理解,再进一步深入,把握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应用到实践中。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提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强调了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目前,高职教育界已逐步认识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学校也做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尝试,但纵观全局,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是师资力量薄弱。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发展很快,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倡导“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不少高职旅游专业片面理解“能力本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更多强调学生的岗位技能培训,职业素质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独立设置课程,也没有配备专业教师。还有些高职院校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旅游专业的正规学习和培训,缺乏行业专业知识背景,缺乏实践经验,对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缺少系统研究,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质量。
第二是教学主体不明。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讲授知识点,教学效果的好坏依赖于授课教师的讲授技巧和个人魅力。学生在被动的知识接受中往往是瞬时记忆,并受个人素质的影响,对知识缺少辨析和内化,课堂所获得的知识呈现出典型的“平面化”特征[3]。同时,被动接受知识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激发起学生对于职业素质养成的足够认识,无法架构起科学、实用、清晰的职业素质理论框架。
第三是实践环节缺失。旅游类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既有学校和企业的“教育”外力作用,也有学生个体的“养成”内力作用。职业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辅以日常教育管理、引导、渗透、训练、评价考核等教育手段,长期反复实践,外力和内力循环作用,相辅相成,使学生养成“职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方法。有些高职院校只注重职业素质在课程中的体现,把课程教学与养成教育割裂开来,对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管理风格、工作模式、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也缺少校内实训、校外实习这样的真实情境教育环节,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到职业行为中去。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同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在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应用建构主义十分必要。endprint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由于旅游行业背景的特殊性,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应用需要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一)充分运用三个教学载体,实现教育形式多样化
建构主义理论在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的实现主要依靠三个课堂:校内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文化活动)和校外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三者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效果相互影响。
1.第一课堂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的主课堂,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课堂,关键在几点:
(1)完善师资聘用培养机制。强有力的师资是人才培养的首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师聘用环节应加大改革力度。一方面可以从旅游企业高层管理者中挑选经验丰富、适合教学的人员聘任为兼职教师,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提升,强调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掌控课堂的能力[4]。
(2)创造条件让教师进入企业锻炼,与企业管理者共同进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找出教学中的差异点,提高对人才培养认识的一致性。
(3)学校还可派遣“双师型”教师参加校内外“职业素质教育”专题培训,使其从不同视角了解和掌握旅游类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要点,并将培训内容普及至全体教师,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第一课堂中,“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4)在教师考核机制上,学校应注重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反馈与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单纯以学术研究作为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的唯一标准。
(5)改进教育目标及教学内容。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动吸收、消化和实践,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行业岗位要求等方面因素,科学制定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标准,并据此确定建构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突出教育重点,形成具有弹性的、体现高职特色和旅游行业特色的教学计划。要加强与合作企业的信息交流和反馈,适时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旅游行业、企业需求相吻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第二课堂是各类学生文化活动,这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学生较为喜爱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把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学生活动的组织中去。第二课堂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学典礼、入学教育、专业介绍、优秀毕业生事迹展、优秀毕业生讲座等)、校内外职业技能大赛、职业实践活动(如校内专周专项实训、礼仪协会、导游等社团实践活动等)。此外,学校可针对旅游类不同专业设计培训内容、训练模块和考核指标等,形成指导性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手册》,通过第二课堂实践《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手册》内容,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5]。在这一课堂,教师应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活动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职业素质知识体系。
3.第三课堂是指企业实习,引进这一课堂主要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技能时在师资、场地、技术、情境等方面的局限性,目的在于依靠社会的力量共同培养学生,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在企业中,企业管理者替代了学校教师的大部分职责,以管理者和教师两重身份指导学生在真实生产情境中边工作边学习,学生的课堂是一个个真实的岗位。通过第三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抗挫能力,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使学生感受到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找到自身素质与职业标准的偏差,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效果。高职院校应把建构主义理念延伸到企业,与企业共同制定这一课堂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定期跟踪教学情况,根据教学效果及时与企业沟通,做出调整。
(二)充分体现三个教学主体,实现教育效果最优
建构主义理论在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的教学主体有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管理者),三者互为作用。
1.作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者,教师要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由于建构主义理论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对师生关系的定义,更加注重师生间的平等互动,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在建构教学的过程中也汲取经验和学习知识;教师要有掌控课堂的能力,将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对学生养成职业意识、养成职业习惯、助力职业成长上。在建构内容的设计、形式的选择、进程的控制等方面进行精心策划与组织,以有趣的课件资料、情景模拟演示、小组讨论、趣味提问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作为建构知识的行动者,要积极参与、辨析和实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学形式、方法应更加多样化,学生既可以独自建构,也可以参与共同建构。独自建构是指学生以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把理论与实践经验联系起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验。共同建构是指通过在群体中分享彼此的经验而进行的建构,这种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阐释,从而更容易得到深刻的领悟和转化。对于职业素质教育而言,学习过程往往是独自建构和共同建构两种方式的交替结合。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汲取教师和同学的思想来提升自我,对新旧两种知识进行对照、分析和明晰,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职业体验中去。
3.企业管理者作为建构知识的延伸主体,要平衡好“管”与“教”的关系。校外合作企业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执行的规范是职业标准,实习的项目均是旅游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的实习,也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一种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企业管理者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担负管理者和教师的双重责任,管理者主要以制度约束和文化感染来管理员工,是一种刚性管理。教师是以交流沟通和引导,来指导学生自觉接受知识,是一种柔性教学。过刚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过柔则可能违背组织规定影响团体,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在建构型教学中平衡两者的关系,做到刚柔并济,以刚性制度约束行为,以柔性沟通感化心灵,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使之为顾客提供良好服务,并为企业培养和储备人才。endprint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提升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资源。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引进建构主义理论,有其必要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建立建构型教学模式,形成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标准,培养优秀的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Jean Piaget THE PRINCIP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瑞士)皮亚杰,商务印书馆,1997:1-111.
[2]刘湘庭.浅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1:173-175.
[3]薛亮.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经济法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2(3):17-18.
[4]黄旭.浅析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缺失与养成. [J].旅游教育研究,2011(2):108-109.
[5]熊鹤群、彭婷.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3(6):61-62. [6]刘刚、吕文静.反思型教学及其在管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14(3):105-109.
Abstract: According to constructivism, knowledge isnt got from teachers presentation but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whi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certain social culture, learners makes the best of all sorts of education resource by means of others help. The paper has revolved around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tourism maj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inly studied the necess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constructivism in this process by interpreting the constructivism connot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vism Theory; Touris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