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巧妮
摘 要: 目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有一定距离。作为一种倡导个体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认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供一种全新视角,有助于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成功转变。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中学政治课教学 教育思想
一、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过程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知识的过程,而是个体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应以学生经验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三个方面。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培根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深刻影响人们的认知,使我们习惯于把知识当成是真理、标准的代名词。而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无法像真理一样提供对任何问题或活动的最终答案,它的本质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者假说。尽管某种知识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获得大多人的普遍认同,但不同的学习者对此的理解不一定相同。知识若未被接受,对个体而言就毫无意义。获得知识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物品”传递,而要靠个体自己构建,学习者理应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因此,教学不是教师把“真理的金子”简单地移交给学生,更不能把教师自己的理解作为唯一标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以学生的自身经验为基础,让其分析、体验、批判新知识,进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接收、构建。
2.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非常强调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性,认为学习过程本质上就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构建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学习者以自己现有的经验知识为基础,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另一方面,进行重新认知和编码,实现对知识的重新建构。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输入和输出,而是新旧经验知识互相排斥交融并由此引发认知结构重组,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互相作用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概况来说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个体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依靠他人的帮助,通过自身意义建构而得到的。
3.建构主义学生观。
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年(包括学前教育)的受教育或学习经历,在他们走进教室之前,就积累了一些自然社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经验,而且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有效的学习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构建,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于各自经验背景千差万别,学习者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认知常常也是不同的,学习者的建构因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有效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源,另起炉灶,以学生原有经验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生长出新的经验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相对滞后现象。建构主义理论充分解释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对学习如何发生、如何构建意义、如何形成概念、如何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等方面作深入研究分析,形成独特的认知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也给教学实践提供指导性启示。
1.改变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主体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给我们的深切体会,就是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大力发展学生主体性,实现教学中心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真正建立师生相互呼应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意义的知识构建,必须以主体性为前提,缺乏主体性,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主体性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数量的积累,但更取决于知识生成的建构过程。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构建者,必须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替代传统的外在力量压迫推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固然十分重要,但绝不能矫枉过正,忽略教师主导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导”是更高级的“教”。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由“传道授业”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自觉转换角色意识,主动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解惑”者。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促进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学习环境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作用,主张围绕相关主题,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情境的有效工具。多媒体技术优势在于可以图文并茂,形成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仿真情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思想政治课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属性,它比其他学科具有更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高中学生都已接近成年,虽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完全形成,但已有各自的经验知识背景,要完成某种价值意义建构,必须使用多种手段、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必须以帮助学生实施意义建构为目的,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切忌过于重视课件制作技艺,忽视教学的内容思想性。
3.采用多元学习效果评价,支持创新教学。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一直以来,评价体系是单一的,即老师评价学生,而评价的标准往往也是唯一的,那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建构主义理论启示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单一评价体系、唯一评价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方法。
从评价者角度看,要有自我、小组和教师的多元评价。评价方法宜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方式。因为高中生自我意识比较强,教师在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委婉一些,尤其是对针对一些积极努力但学习有点困难的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有针对性,善于抓住学生回答中的亮点,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真诚,这样的评价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从评价手段角度看,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练习进行测试。常用的类型有定向选择、不定向选择、辨析、论述等。要精心设置、挑选类型,做到既能检测出学生的掌握程度,又要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经过不断反馈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改进,有效缩短全体学生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有效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多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及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做出调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很丰富,其主张的“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模式不谋而合,十分契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改革中学思想政治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学习情境,发展学生主体性,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大大强化教与学的效果。当然,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融知识、能力、觉悟为一体的理论性学科,借鉴建构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教学模式改革中学政治课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但是,笔者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完善和应用问题的不断解决,借鉴建构主义创造的崭新教育观和教学模式,将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并取得积极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程立鸿.建构主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部,2005.
[3]赵天红.借鉴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完善中学政治课教学[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部,2004.
[4]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5]陈明明.中学政治教学合作模型的应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27).
[6]张子峰.改善中学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