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理论视角下一位新手教师成长的生活史研究

2015-04-01 06:24:48艳,裴
当代教师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手教师教师成长

李 肖 艳,裴 淼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角色理论视角下一位新手教师成长的生活史研究

李 肖 艳,裴淼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摘要:运用角色理论中的角色扮演、角色期望、角色差距等概念,从生活史的角度,研究一位新手教师的成长,解读该教师是怎样迅速成长为优秀教师的。研究发现,教师生活历程所形成的教师信念、教师个性特征、教师学科知识,以及关键事件、关键人物的触动和支持是促使该教师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弥补角色差距,最终达到角色期望,成长为优秀教师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新手教师;教师成长;角色理论;生活史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成长是教师专业化的本质,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1]而新手教师的成长则更是备受关注。研究者一般将“新手教师”界定为刚入职0-5年,正经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信念、职业追求、教育教学能力等都处在发展生成阶段的时期。[2]新手教师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直接关系到新手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取向。[3]入职期间遭遇挫折和问题很容易导致新手教师离开教师岗位。[4]

因而,帮助新手教师应对各种挑战以实现其发展与成长成为研究热点。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人,其发展毫无疑问要基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在探究教师成长时,无法也不能脱离教师的自身因素及其生活世界。生活史研究是叙事探究的一种方式,[5]重视教师的日常生活故事,并且重视这些生活故事的内在情节。[6]运用生活史的视角来研究新手教师,就是将教师视作完整、普通的人,用最朴素的眼光去理解教师的一切。

二、理论基础

本研究主要借助角色理论中的角色扮演、角色期望和角色差距[7]三个概念来解读该新手教师的成长过程。角色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首创,后经众多的心理学家丰富、 发展和应用,而逐渐成形。[8]“角色”概念最初由戏剧中借用引申而来。一个人获得了某种社会地位,他就扮演了某种角色,同时还产生了社会或群体对角色行为的期望——角色期望。当角色的实际行为与角色期望不一致时,便会出现“角色差距”。

角色扮演是指人们通过扮演社会所规定好的角色来进行每天的日常活动。每个个体都必须面对并完成其社会角色所赋予的权力,责任,期待,行为规范等。[9]

角色期望是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是指他人认为某人在特定场合、群体中应该有的行为或者表现。比如对教师来说,文化、社会、校长、同事、学生、学生家长等都对其赋予了纷繁复杂的角色期望。本文依据奥(Au)的研究成果,基于其将教师角色期望分为认知、职业和情感三个纬度的观点,[10]将教师的角色期望归纳为三个层次,即学科知识的专家,学科教学的专家和教育学的专家。“学科知识的专家”是指教师的学科知识应该广博深厚,学科素质过硬;“学科教学的专家”,要求教师精通学科教学法,能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差异进行教学;“教育学的专家”则将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提升到了情感和道德层面。

角色差距是指个人在扮演某种角色时,偏离了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或者与自我理想中的角色行为存在差距。角色期望往往是在个人社会化之前,或是扮演某种角色之前就被规定好了的。因此必然会出现行为与期望不一致的情况,即产生了角色差距。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L老师是某省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2012年9月从教。目前只有3年教龄,在学界还属于新手教师的范畴,但她的成长却十分迅速,从教第1年就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教师之一,从教第2年就在各种公开课比赛中获得奖项。而她所执教的班级,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刚从教3年的L老师已是受校长、同事、学生认可的优秀教师。然而,用L老师自己的话说,学生时代的她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差生”,小学、初中时期,总成绩都在班级里倒数,高一时更是“蜕变”成“女混混”。后来虽然考入了某师范大学,学业成绩却仍然是一塌糊涂。就是这样一位“差生”,在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之后,一路“劈关斩将”,仅仅3年,就迅速成长为优秀教师,她是如何做到的?

2014年5月份,笔者就开始通过电话、微信、QQ、邮件等方式对L 老师进行不定期访谈,并于2014年7月和2015年7月,两度前往L老师所任教的学校,和她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对其课堂进行观察、录像,而且搜集了L老师从教期间所写的日志、所拍的照片,以及他与学生之间的信件。总而言之,本研究通过访谈、观察、实物分析等多种方式,收集到了关于L老师较为全面、可信的资料,同时秉持“边收集边分析”的原则,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就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进而确定下一阶段资料收集的重点内容,直到资料达到饱和状态。

四、从“差生”到“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

(一)从教第一个月:遭遇角色差距,“曾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

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学科教学的专家和教育学的专家,即首先要有深厚广博的学科知识,其次要知道如何把这些知识讲解给学生,再次还需要具备教育家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伦理关怀。入职初期的L老师在“角色扮演”时,遭遇了严重的“角色差距”。

1.学科知识的专家 VS “学生给我出的试题,我只考了48分”

据L老师自己讲述,她在学生时代严重“偏科”,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其他学科“惨不忍睹”,所以她属于班级倒数的“差生”。但她之所以有自信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一是因为自己一直是“语文尖子生”,二是自己从小到大读了很多“杂文野史”,对语文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走进教室之前,她是很自信的。第一次上课,她就放出“豪言”,让学生想办法检验一下他们新老师的水平。然而,事实却不如所料。

“有学生考我给汉字注拼音,默写成语;有学生让我给句子加标点符号;还有学生让我找出一段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并让我准确翻译出实词虚词的意思……课堂结束,学生说这次考试是100分,你只拿到48分。我确实感觉受打击了,学生们想要一个能帮他们考高分的语文老师,而我明显不符合他们的要求。”

2. 学科教学的专家 VS “我的课堂经常被学生的问题弄得一团糟”

有了第一节课的不良印象,学生对L老师便开始无所顾忌,上课时总是问一些刁钻古怪的试题,L老师的课堂经常尴尬收场。

“有一些问题我真的不会,只能说课下再交流。学生就顶嘴说,课堂上的问题就要在课堂上完成。有一次我真控制不住脾气,摔门而出……我的课堂经常出现问题,课堂任务都不能按计划完成。”

3. 教育学的专家 VS “这些学生自私、刁钻,太自我”

经常在课堂上被学生逼入尴尬境地导致L老师对学生也有了畏惧和反感。

“这些学生自私、刁钻,太自我,一点为他人着想的意识都没有。经常和我对着干,我都害怕走进教室。比如学生上课时睡觉,我批评他,他就反驳说,我只是睡觉而已,又没影响课堂纪律,我听后就让他到教室后边站着,结果他搬着椅子走到教室外面,坐在走廊里睡。”

“诸如此类的情况,一起向我砸过来,我有点不知所措,有时候想打退堂鼓,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老师。”

从L老师的讲述中可以看出,刚入职的她产生了“角色差距”:初次上课被学生的试题难倒,尴尬收场;课堂经常被学生的问题弄得一团糟,教学任务都不能按时完成;又因为学生处处刁难她,让她对学生产生了偏见,给学生贴上了“太自我”的标签。L老师在扮演教师角色时,偏离了社会所期望的行为,而且与自我理想中的角色行为也存在差距。困难重重,导致她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富勒(Fuller)依据教师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教学前关注、早期的生存关注、关注教学情景和关注学生。[11]无疑,刚入职一个月的L老师正处于生存关注阶段,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她的教师生涯才能继续,好在,她通过努力渡过了难关。

(二)接下来半年:填补角色差距,“迎着困难前进,我就不信我不行”

尽管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L老师并没有轻易放弃。

“我一定要迎着困难前进,我就不信我不行!不就是基本功不好嘛,我去书店买了成语字典、歇后语、谚语、古诗、宋词……又买了历年中高考试题,各种辅导资料……买了各个版本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还找了各种名师讲课视频,并且到学校优秀老教师那里听课。因为是班主任,我还买了各种管理学的书。还有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教师不是得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嘛,自己的理念没形成,就先借鉴下大师们的呗。就连春节都是泡在书里过的,当时就只有一个信念,春节过后的新学期,我要让所有学生对我刮目相看。”

在现实中,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就满足各个层面的角色期望。面对这种角色差距,教师必须通过学习,使得角色行为与角色期望一致。面对自己入职初期的困境,L老师迎难而上,开始全面提高自己。为了让自己有个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她买了字典、词典、歇后语、谚语、古诗词、中高考真题等等来钻研;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她主动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到学校优秀老教师课堂上听课,观摩学习名师的讲课视频;为了提高自己作为班主任的课堂管理能力,她学习管理学的知识;为了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家的书籍。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L老师逐渐填补了自己的“角色差距”。

(三)新学期:“我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近200个日日夜夜的刻苦“补课”让L老师底气渐足,所以爽快答应了新学期开始时校长的听课要求。

“当时校长抽出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让我讲。我记得那节课上的很成功,可能是因为有校长听课,学生特别配合,我在讲台上游刃有余地旁征博引,带着学生进行思想的对话,比如什么是‘套子’,社会需不需要‘套子’。课后校长的评价也让我信心满满,他说我的课堂充满了思想性,并且接地气,不刻板。”

“从那之后,我算是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怎么教,怎么讲,都有了自己的主意。学生对我也渐渐认可了。课后我收到了很多小纸条,都是学生表扬鼓励我的话。说老师你今天和上学期根本就判若两人了,我们都很看好你!我心里很温暖,瞬间觉得和这些学生融在一起了,曾经的敌对都烟消云散了。”

经过半年多的刻苦“修炼”,L老师已经成功度过早期生存阶段,进入“关注教学情景”阶段,可以熟练“扮演”教师角色了。学科知识上,她本就读书颇多,加上狂补基础知识,已经可以胜任语文老师了;教学方面,她对语文有自己的想法,注重对文章思想性的挖掘,关注文章的现实生活意义。同时,和学生“敌对”状态的解除也促使她走向了成长的新阶段。

(四)从教第二、三年:优秀教师终修成

在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刻苦钻研之下,L老师的成长非常迅速,虽然还不能绝对地说她的“角色扮演”已经完全符合教师角色的“角色期望”,但她的“角色差距”已经逐渐缩小,在“误差”允许的条件下,她已经成长为受认可的优秀教师了,而她也成功进阶到“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阶段。

1. 学科知识的专家:持续不断地读书、学习

入职第二年,L老师的教学渐入佳境。她一如既往地读书、钻研,补充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

“我给自己列了一个书目清单,如基本素养类,包括《史记》啊、《诗经》啊;思想拓展类,包括各种社会科学的书目,像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马斯洛的《人的潜能和价值》;还有锦上添花类,包括各种有趣的书,通俗畅销书,还有跟音乐、绘画、雕塑、戏曲等相关的书籍,有时候用到课堂上,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学科教学的专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于语文,L老师非常重视阅读和写作。她的课堂其实就是一个“集合营”,通过一篇课文的主题,把相关的文学、新闻、艺术作品全部集合在一起,给学生创造一个集视、听、说、感等多种感官于一体的“盛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她也会让学生自己推荐他所知道的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作品。喜欢小说,就去找相关的小说看,喜欢电影、音乐,就去看电影、听音乐,在学生读完、看完、听完之后,L老师要求学生必须写一份随笔。

“后来读的书多了,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方式跟一些名师很相似,其实,那些名师的教学方法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重视阅读和写作,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启发,高屋建瓴地教语文,而不是执拗于字词句和标点符号。”

3. 教育学的专家:不以成绩评价学生,做老师是为了和他们一起追寻幸福

随着自身能力的不断成长,L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她和学生一起学习,陪伴他们成长,和他们一起追寻幸福。L老师在班级讲桌上放了一个信箱,每天都有学生给她写信。

“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走进教室,看到信箱里的信件,然后给他们回信。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学生邀我一起出去玩,照了很多珍贵的照片。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了,每次想他们的时候,就会看看这些照片,感觉特别幸福。”

“对于学生,我从来不以成绩来区分,我自己曾经是差生,因为老师的不放弃才有了今天,所以,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才。”

五、L老师成功实现角色转变的原因探讨

L老师之所以能在3年间就迅速成长为优秀教师,是众多因素的合力使然。扎根于L老师的生活史,我们可以对L老师成功实现角色转变的原因做如下解读。

(一)作教师前的曲折经历使L老师拥有了较强的教师信念

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在自我人生价值追求方面所产生的坚信不疑的态度。教师信念是教师人生的精神支柱和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12]L老师在成为教师之前的曲折经历奠定了她的教师信念,让她认定做语文老师是天底下最有意义的职业,是最能引导学生成长的事业,并愿意在语文教师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中时,在班主任的陪伴和引导下,总成绩倒数的L老师开始努力学习,并顺利被一所师范大学录取,立志成为一名像班主任那样的语文老师,做学生的“引路人”。可是,她毕业之后并没有选择教师职业。

“大学四年,性子已经野了……毕业后果断选择了其他职业。可是渐渐看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所在。也尝试过换工作,但都安不下心来。最后,我决定回家休息几个月,再作打算。回家后第一时间就是去看我的班主任,他了解了我的情况,并没多说什么,只是问我愿不愿意再回学校听他讲课,我愉快地答应了。”

在班主任的课堂上,她找回了曾经的理想。

“走进班主任的教室,温暖的感觉顿时包围了我。班主任让我帮他备课、上课,我俨然成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并且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温暖。我又记起了曾经的理想……”

因为理想曾经迷失过,当重新找回的时候,那个信念才会更加强烈,强烈的信念支撑着L老师一路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二)家庭成长环境赋予了L老师不服输的个性特征

教师的个性特征是影响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个教师拥有什么样的个性,会直接决定教师在面临各种问题时所采取的行为。

L老师的父母性格都很冷僻,话不多,也不懂得向孩子表示爱和关心。L老师从来没有过被宠爱的感觉,从小到大都要自食其力。所以,养成了她独立自主、自尊心强、不服输、不怕困难的个性。

“从小到大,我都是像‘野草’一样茁壮成长,从来不知道被当成‘花’来养是什么感觉……而且,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我都没有人可以求助,我都要自己扛,久而久之,不管什么事,我都不会轻易低头,想打败我,那就试试谁更强。”

也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好强个性,让L老师在入职第一个月遭遇各种角色差距时能够不气馁,不放弃,迎难而上。

(三)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为L老师积淀了广博的语文学科知识

尽管从上小学开始,L老师的总成绩一直不怎么样,是周围人公认的“差生”,但她语文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并且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虽然她爱读的书都是“杂书”,但是为她打下了很好的学识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当她补足基本功就能很好地驾驭语文课堂的原因。

“从上学开始,我语文成绩一直很优秀,都得益于我读了很多的书,武侠小说、科幻小说,还有野史、杂文,只要出现在我视野范围内,我就会抓起来一口气读完……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宠爱,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愿望也实现不了,而读书给了我精神上的慰藉,所以,我爱上了读书,痴迷于书中主人公的爱恨情仇。”

她的课堂旁征博引,通过各种故事的讲述让语文知识深入浅出,并且,她的博学多才也在无形当中带动了学生爱读书的习惯。以下这段话,是从一个学生给她写的信里摘取出来的:

“听您的语文课就是一种享受,任督二脉、乾坤大挪移、天马流星拳,这些词汇都能被您恰如其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您这里,我明白了‘开卷有益’四个字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不再强迫自己去读那些枯燥乏味的经典,而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渴望去选读那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读书,读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并且读书越来越多,我的理解能力也越来越强,再反过来去读那些经典,发现也没那么枯燥了。”

(四)关键事件、关键人物的触动和支持是L老师成长的催化剂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关键点,这些关键点改变了教师的人生走向,并促使教师成为现在的自己。L老师的关键点就是她高中时遭遇的关键事件,以及关键人物的支持。

前面提到,高二是L 老师人生的转折点,她遭遇了关键事件:遭遇家庭变故。这个事件促使她重新思考人生。

“因为家庭遭遇变故,我陷入了悲伤之中,同时一种责任感也开始在我心中扎根,我知道,为了我的家人,我必须要努力了。不能再那样混日子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L老师人生中的关键人物——班主任给了她很大的支持。

“那段时间,班主任帮了我很大的忙,找我谈心,给我提供各种支持。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一定要对得起班主任,不能让他失望。我开始每天早起晚睡,上课认真听讲,不懂的就去找各科老师追问,政治、地理的成绩很快就提上去了,虽然英语、数学进步比较慢,但总成绩上升很快。我按照这个节奏稳稳地度过了高三,最后顺利考上了师范大学。”

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班主任对L老师的支持除了帮助她好好学习,顺利考上了大学,还在她感到迷茫辞掉工作后,帮她找回了曾经立志做老师的理想。因为关键事件的触动,L老师开始努力学习,又因为关键人物的支持,L老师顺利考上师范大学,并在一番曲折后,走上了教师职业的道路。

六、结语

教师的生活史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场域,情景化案例和生活事件所袒露出的价值观、信念等,构成我们理解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对于新手教师来说,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信念、个性等等,是帮助他们发展,促进他们成长的关键环节。正如伯洛(Bullough)提出的,新手教师教学行为、处理问题的方式更多受到个人过去生活史的影响。[13]

而运用角色理论来解读新手教师的生活史则可以帮助新手教师认识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角色期望是什么,自己的教师角色现状是什么,二者之间有无差距,以及应该如何填补这些差距。角色理论可以帮助新手教师厘清自己的工作现状,并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

本文运用角色理论来解读新手教师的生活史并诠释其成长,一方面为教师成长研究补充了理论视角,同时也促进了该教师的自我反思,增进了教师的自我理解,激起其自我成长的职业承诺与动力。比如,L老师给自己的定位一直是“差生”,然而,在讲述自己生活史的时候,她逐渐认识到“差生”这个标签是有失准确的,而这种反思也让她重新思考对于自己学生的认识。然而,本研究还仍需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补充新手教师成长案例,对新手教师所遭遇的角色差距做出更具普适性的解读;第二,深入研究具体变量对于新手教师弥补角色差距的作用,如教师信念,教师学科知识等。

[参考文献]

[1] 宋改敏,陈向明. 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生态学转向[J]. 现代教育管理,2009(7):49-52.

[2] LAMBSON,D. Novice teachers learning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a teacher study group[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0(26):1660-1668.

[3] 姚红玉.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11):20-23.

[4] FEIMAN.S, SCHWILLE.S, CARVER.C, YUSKO.B. A conceptual review on new teacher induction[R]. Washingtaon ,DC: 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Excellence and Accountability in Teaching,1999:4-5.

[5] 庄严,徐玉珍.教师研究的生活史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2):70-75.

[6] 刘洁.从“生活史”的角度看教师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49-52.

[7] 秦启文,周永康. 角色学导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8] 比德尔,曾霖生. 角色理论的最近发展情况[J].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8(11):1-4.

[9] 胡尔钢. 角色理论与师生关系初探[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6):36-39.

[10] AU C.P. A study of teacher role expectations as perceived by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HongKong [J].The CUHK Education Journal,1989,17(2):154-161.

[11] [美]R.FESSLER,J.C.CHRISTENSEN.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董丽敏,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1-44.

[12] 肖正德. 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师信念:意蕴阐释与实践建构[J]. 教育研究,2013(6):86-92.

[13] BULLOUGH,R.V. First year teacher: a case study[M].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89.

[责任编辑向宁]

A Life History Research of a New Teacher’s Growth in the

Perspective of Role Theory

LI Xiao-yan PEI Miao

(KeyInstituteofHumanityandSocialScience,MOE,CenterforTeacherEducation

Research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

Abstract:This paper applies role theory to observe a new teacher’s growth and aims to interpret how this teacher has turned into an excellent teacher. We find that teacher’s belief, teacher’s personality, subject knowledge which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teacher’s growth experience, as well as critical event and key person’s support are main reasons for this teacher to make up the gap in role play and ultimately achieve role expectation. ese

Key words:new teacher; teacher’s growth; role theory; life history research

作者简介:李肖艳,女,河南开封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裴淼,女,湖北枝江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博士。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度自主研究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SKZZY2014097)

收稿日期:2015-10-26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87(2015)04-0041-06

猜你喜欢
新手教师教师成长
例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新手教师的不当教学行为
优秀教师成长的“三力”修炼
深入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2期)2016-11-19 17:14:58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21:33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5期)2016-06-18 17:55:53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0期)2016-05-07 18:22:55
试论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2期)2016-03-25 01:24:12
期待你的成长
新手与经验教师伦理推理之案例分析
教学研究(2015年4期)2015-08-08 12:06:19
新手教师的“生气”情绪及其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