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文本的生成艺术

2015-03-18 00:15柯弄璋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超文本故事情节

微博文本的生成艺术

柯弄璋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内容“微博的文学”不同于“微博文学”,虽然二者都注意到微博与文学的某种关联,但前者不像后者急于一种新的命名,它最突出的特征是认为微博可以为文学寻找公众注意力,并且很多微博文本中都充满着文学与审美。本文试从微博的语言、故事情节、超文本三个方面来阐述这类微博文本的生成艺术。

关键词:微博语言;故事情节;超文本

中图分类号:G206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柯弄璋(1986—),男,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随着微博的勃然兴起与风靡,有人认为微博是文学的新起航,提出“微博小说”或“微博文学”,呼喊文学进入了“微博时代”,微博140字数的限制将会使得文学语言如炼油般精纯。另一方面,也有人在反思“微博文学”说法的合理性,说“微博小说”是概念先行,反对“贴标签”的命名冲动,或者说“微博小说”不过如泡沫幻影,一时而过,难以长存下去。其中有人更倾向于将微博视作是一种文化或日常生活现象。

可以看出,反方攻击正方的核心在命名上,他们觉得“微博文学”这种命名来得太早,同时也不大准确。但是,不能仅仅凭此,就全盘否定“微博的文学”或说某些微博文本中存在的文学与审美。首先,“微博文学”这个概念的提出与当下文学边缘化的处境不无关系,应当说,文学可以尝试着借助微博这种新兴流行的媒介形式来找到自身的再重视——即便微博是“一过性”的,即便目标最终落空,文学抓住眼前这颗救命稻草的努力总归是令人尊敬的。其次,既然是新的文学形式,“微博的文学”就需要人们对这类文本的特征进行细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而不是单单停留于命名问题加以臧否。

一、凝练的语言蕴含丰富意味

由于微博在字数上的严格限制,博手要想在规定的140字内将内容表达清楚就不得不斟酌字句。如文学评论家、《中华文学选刊》主编王干就指出:“140个字,也就是两条短信的篇幅,在限制中创作,逼迫写手锤炼语言,去掉那些常常被滥用的形容词、副词,多用动词,文字因此简洁、干净、有力。”以凝练的语言创造丰富的意味,这正是锤炼微博语言的要诀。博手可以运用凝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内在张力。如9911微博客网友“多多小肥侠”的这篇博文:昨夜大家都醉了,Y在我旁边唱起了《听海》,铿锵悠扬,她让我为了她戒烟。半年前胆小鬼也曾唱过这首歌,在一个叫堂吉诃德的酒吧舞台上,她性感的嘴唇把这首歌唱得柔媚婉转,曲毕,我们把头轻轻的靠在一起。一首歌会被唱出不同的感觉,正如每一段感情的开始都扑朔迷离无法预料。[1]P17我们习惯被歌曲里那些或激扬或幽伤或悱恻的句子、旋律打动,就像《听海》唱“为何你明明动了情,却又不靠近”,但其实歌曲不过是幌子、引子,带来心灵震颤体验的是围绕它的人和故事。在一片醉意朦胧中,女友Y悠扬的歌声从远处的混沌走近“我”,声音的停顿处发出让“我”为她戒烟的温柔呢喃,这歌声、这温柔把“我”击中,“我”回忆起半年前的故人“胆小鬼”,同样的歌,相同的温柔,只是时间改变,人亦改换,同一个听者的感觉也已不同。歌末唱到“写封信给我,就当最后约定,说你在离开我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此刻是该学李义山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还是效元微之“曾经沧海”之叹?爱情总在不经意的时候开始,沉浸其中时从不考虑、从未想到考虑结局好坏,即便考虑过,对于将来,对于未知,谁又有充足的把握?一切那么扑朔,那么迷离,我们无法预料——短短129个字(含标点)的微博埋藏着多么大的情感能量!一旦释放,直指人心!

凝练的微博语言也能够营造幽深的审美意境。古人在诗词创作上十分讲究意境,景物描写一定要表现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微博像诗词一样也有字数、篇幅的限制,使得人们同样注重“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有限的文字达成意蕴丰厚的审美境界。无怪乎有人慨叹微博语言“重拾汉字之美”,不仅是简约之美,更有意蕴之美。如网易微博“杨川川”的博文:一个人。一座城。孤城、古城。你我初见,两个人。两念寂。死寂。四季、你我相依。[1]P16现代生活与交往的字词基本被《新华字典》囊括,而随着《新华字典》的逐年改版,其字词不断减少,人们生命感受的无穷微妙几乎无法呈现,思维与感受力向单一平面的方向飞速“进化”。在此意义上,这类微博文总能让人欣慰几许。人与城的描写总是诗情画意、情意绵绵,有时可以因为一个人而依恋一座城,如张爱玲者更是不惜毁掉一座城来成全一对人。应该在某个“渐黄昏”时刻吧,“我”一个人偶然涉入一座城、古城,饱受风吹日晒的城到处散发着历史的幽香,斑驳的红墙、青石板路面、街角的碧瓦朱檐,如雨巷诗人在悠长、寂寥的街巷行,“我”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的女郎,“原来你也在这里!”我们相视以笑,我们倾心以谈,各自孤立的世界瞬间被打开被前所未有的亢奋与知足充满。尔后分别、离开,思念草长莺飞,周遭生活却渐次复归寂然,这对人心何其煎熬!佛应允了“我”五百年的恳求,终于再经历一个四季的轮回,你我相依相偎,在一棵开花的树下细数绽放开来灿烂的花朵。寥寥数字却将读者拉进姜夔的扬州之行,转而投到戴望舒雨巷的怀抱,终究渗入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之血脉。

当然,风趣的批评在微博里更是大行其道。论者认为“媒介化社会为平民批评的勃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精英主宰的中国社会中,平民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很少有以个人名义发言的机会。媒介化社会让国人有了把握话语权的机会”,“可能会成就人的个性化表达”。微博以其短少而无需专业修养的特征充当了极好的媒介,激活了民间传统中风趣机智的一面,或说去掉了其上的遮蔽物(如粗俗)。比如一篇在网上流传的佚名微博:车堵在三环上已经8年了。开凌志的娶了开宝马的姑娘。一天,妻子从宝马 里爬过来问,孩子上学怎么办?丈夫说,别担心,30辆车之前就是一辆重点学校的校车。[2]P69中国大城市的交通久遭诟病,令人们头疼不已的堵车问题更是饱受非议。毗邻城市中心的一环、二环自不必说,现在都已堵到三环,甚至时间高达8年!八年之久当然是调侃与嘲讽的夸张姿态,可一个数字毕竟还是抽象、单薄,无法达到引爆全场的戏谑效果。于是,一个关于结婚生子的故事在堵车这当儿完满上演(之所以完满,在于男主角傍上富家女,满足了许多人的心理期待)。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小孩上学这一寻常情境下,文本的空白暗示时隔八年堵车仍在继续,丈夫的一席话意味深长,尤其“重点学校”四字语露玄机。博文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指责与不满,但通过形象化、喜剧化、空白等手段,在风趣和机智中达成目的。

二、情节的转换与变形

微博字数的规定,以及即时性的特征,让故事不再是传统的范型,进入“短、快”时代。当然,微博对故事带来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特别注重故事情节的转换与变形。现代社会充满了“对奇特的崇拜”,它的风尚是“追求新奇”[3]P182,154,对日常情节或传统故事的转换与变形恰好迎合了多数人的心态,因而招致大量人的关注与喜爱。

对日常情节或传统故事的转换与变形方式主要有:嫁接、穿越和戏仿。嫁接,是指将审美化情景移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如随心微博网友“纯橙(Chuncheng)”的这篇博文:给昕寄了自织的毛衣,真想把自己也寄过去。给恋人寄自织的毛衣(特别在某一时期)是日常生活中寻常小事,如同“给昕寄了自织的毛衣” 这个句子本身表达得平淡无奇。但是第二句“想把自己也寄过去”的诗意畅想插入后,打破了首句的平常性,毛衣的一针一线已然是思念的编织,整篇倒像是含情脉脉的情诗了。在古代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征妇寄衣主题,如“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诉说女子寄与不寄的难以抉择。

又如新浪微博网友“我们爱讲冷笑话”的博文这样写到:下大雪的时候,我们不打伞一直走,是不是就可以一路到白头? 通过抓住“白头”这一共同点,作者把“白头偕老”的美好爱情场面很自然地嫁接到下大雪不打伞的场景中,生活的诗意一下子被激发出来,飘落在发隙的雪花如同生命里走过的时光,没打伞地簇拥冰雪表明个体生命没有从自然生命整体中隔离开,而浸泡在时间里的“我们”手牵手在一直走,似乎走到自然生命的尽头,走到地老天荒,走到白头偕老。诚然,日常生活的表象乏味、重复、毫无新意,但主体审美的心灵能够穿透这一切,能够获取无上的情感体验。这便是嫁接所要达到的。

穿越,既有时间上过去、现在、未来的穿插,也有空间上现实、梦幻,甚至异界的交合,它是人们摆脱固有时空观念后的拼贴游戏。如新浪微博网友“轩桥的等待”的博文:白雪公主逃出王宫,来到森林,看到一间小木屋,里面排列着七张小小的床。白雪公主就躺下睡着了。傍晚七个小人回来了,白雪公主说:“你们就是我命中的七个小矮人吧。” 七个人面面相觑,然后说:“你走错地方了,我们是葫芦娃。”误认是日常会碰到的事,但这里是跨越时空的误认,西方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将中国童话中的金刚葫芦娃误认为自己的七个小矮人,使得双方都遭遇了尴尬,不免让人会心一笑。穿越有时也指向一定的社会意义。如新浪微博网友“曦光晨眠”的这篇:穿越中有一项致命伤,就是不能改变历史,但是我偏不信,我要穿越回去改变没买到房的命运。我穿越到了2009年,把2009年就存好的房款卡交给收款员,他看后竟说:“先生你的帐户余额不够!”,我听完冷汗直冒,看到帐户余额竟然已成倍缩水,后恍然大悟,原来存款在通过时光机时已经进行了物价换算。文章写于2011年11月4日,在当下现实“我”买不到房,只好通过穿越倒回两年,熟料账户余额已缩水。它所要讽刺的是当前房价、物价的社会问题。

戏仿,是对大众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进行借用和改写,以达到调侃、嘲讽的目的。比如下面这篇:童话故事一则。从前有一个王子和一个公主。王子要读书骑马打猎征兵杀敌治国安邦家愁国恨。公主要绣花弹琴浇花养猫唱曲游园惊梦暗恋伤神。后来,公主变成了老公主。王子变成了老王子。他们再也不必生活在一起。[1]P80在传统的童话世界里,王子和公主一直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结局的。但这里王子顾着治国安邦,公主暗恋伤神,爱情随着时光流逝终究没能说出口,于是直到老他们也未能在一起。它对传统童话故事模式的调侃和嘲讽,所要唤醒的是人们对现实问题的重视。正如有人分析巴塞尔姆小说《白雪公主后传》把公主塑造成空等着梦想中的“王子”到来的庸人时指出:“人们受到诸如《白雪公主》这类故事的思维定式的影响,潜意识中存在着一种幼稚的浪漫期望,根深蒂固,因此对现实缺乏足够的警觉,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为传统大众文化预设的内涵所左右。”

三、声、像、文的超文本审美

超文本是媒介文化、文学中十分普遍和重要而尚待分析的现象。“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4]P12微博超文本作为文字、图像,包括音频、视频的综合体,对人们的思考和感情抒发方式产生了变革。

超文本树立了一种新的“艺术真实”观。罗兰·巴特说摄影的真谛是“这个存在过”。[5]P121图像内容是现实存在的,借由它,微博超文本走出了传统理论中“真实”与“虚构”的怪圈:文本讲述的内容千真万确发生过。也即,超文本是被呈现的,它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闪入人们的眼帘。无论其内容如何变化,超文本总是暴力文本。这种暴力驯服观者,令他们变得心里疲倦、麻木不仁,成为一名享乐主义者。同时,与传统艺术真实的表现手段不同,超文本综合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造成绝对的真实。如新浪微博网友“辛茹云”的这篇:“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鱼鳞似的青瓦片上,路灯,散发着橘黄色的光芒,夜无语,显得恬淡而清静,柔和灯光下,是我渐渐拉长的身影,倾耳细听,想从穿巷而过的风里,听到你向我走来的脚步声,我在这里守望,守望下一个天亮,就让我爱着你,从迎接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开始……”柔美的文字与图像中暖黄的灯光互为补充,人仿若正在透过窗口凝视外面的街道,而思绪就随着一个个的字符流淌,穿过光,掠过风,和着爱人的脚步,迎向清晨的阳光。此时该文本已经不再平面化,变成了立体3D效果,似乎触手可及。

综合性既是超文本的优势,又在不断解构它。比如文字和图像都是视觉性的,同一时刻观者的重心只能取舍其一,可以说正是观者这种任意的选择性目光把超文本斑驳的身躯撕成碎片,超文本并不超级,它回归到普通文本。超文本的裂痕并不完全是观者造成的,因为不同的媒介形式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文字是切分的、序列式的,好比一个人一步一步前行;而图片是完整的外形,像一个人在舞蹈;音频则无形地充满整个空间,如同一个人故意哈气。一旦有某个人将这三种动作合在一起,要么是美其名曰“行为艺术”,进而可能“出位”;要么是疯子,没有完整的世界——多少疯子是解构大师。

参考文献:

[1]吴英文.微博客创作的审美解读[D].中南大学,2011.

[2]李存.微博文学的定义、发展、类型及特征[J].贵州社会科学,2010,(10).

[3]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4]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罗兰·巴特.明室——摄影纵横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On the Generative Art of Micro-blog Text

KE Nong-zhang

Abstract:The literature of Micro-blog is different from Micro-blog literature, although they have some kind of relavance between Micro-blog and literature. Unlike the latter, the former is not eager to name a new conception. Its most prominent feature is that Micro-blog can find public attention for literature, and a lot of micro-blog texts are full of literary and aesthetic.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e production art of Micro-blog text from Micro-blog language, plot and hypertext.

Key words: micro-blog language; plot; hypertext

猜你喜欢
超文本故事情节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小学语文超文本阅读教学分析
基于新闻翻译试析翻译中的超文本成分
利用网络实现“超文本”语文教学
对超文本版《喧哗与骚动》的解析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试论游戏的故事情节与视听语言
思维的模拟外化:概念超文本建构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