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文化教学策略的思考——以美国AP汉语与文化课为例*

2015-02-12 11:53吴方敏
关键词:文化教学

吴方敏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文化教学策略的思考——以美国AP汉语与文化课为例*

吴方敏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文化教学是海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以美国的一堂AP汉语与文化课为例,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如何运用互动交流、理解诠释、表达演示模式进行文化内容的教学,包括课堂导入环节中注重互动交流,渗入文化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中保持师生对话的互动教学策略;文化教学内容测试方式与表达演示模式;语言技能与交际模式;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并试图分析文化教学与3种交际模式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教学;AP中文;交际模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伴随着目的语文化学习。在当今国际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不仅通过学习语言进行交际,更重要的是接触到一种不同于自己母语的文化,不断了解人们的文化心理与价值观念。“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到的汉语词汇、语法结构及表达所隐含的文化内容,以及体现在汉语运用过程中的民族思维模式。独特的文化视角,乃至人们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都为学习者打开一扇窗口,从而扩大视野,包容差异,接受文化多元性。”*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6).

在海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教学,这始终是汉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

自从2006年美国的一些高中正式开设了“AP汉语与文化(AP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课程(以下简称AP中文)以来,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日益成熟。AP中文课程体现了美国外语教学标准。在《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中,明确提出沟通、文化、贯连、比较、社区,这就是著名的“5C”要求,文化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AP中文课程中与文化紧密相关的内容是教学中及其重要的环节,可以说贯穿始终。教师在文化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策略对当今的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海外汉语教学中,与文化有关的教学主要由两种模式,一种是在语言课程之外开设专门的文化知识课;另一种是在语言课程中加入文化因素的教学,前者被称为兼并模式,后者被称为融合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各有所长。一般在大学开设专门的文化知识课,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与思辨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这种专门的文化知识课便于向学生清楚地展示文化脉络,使学生全面了解文化内容。在一般的中小学中,采用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文化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文化,对文化的好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在海外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除了少数中学开设专门的文化知识课,大部分学校均采取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现在兴起一种新的文化教学模式,即综合互动的文化教学模式。美国大学理事会发布的《AP汉语与文化课程概述》提出:AP汉语课程对学生汉语熟练度的认定标准是3种交际模式与5个目标。3种交际模式是指互动交际模式(Interpersonalcommunicativemode)、理解诠释模式(Interpretivecommunicativemode)、表达演示模式(Presentationalcommunicativemode)。在课堂中体现出三种交际模式的要求。

在美国的汉语教学中,以“5C”为标准的汉语课堂不仅强调文化内容的了解,同时也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这种综合互动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了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根据学生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和合理的运用。

本文将以美国一所中学的AP汉语课为例,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如何运用互动交流、理解诠释、表达演示模式进行文化内容的教学,并试图分析海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策略,思考文化教学与3种交际模式的关系。

一、课堂导入环节中注重互动交流,渗入文化情感因素

在这节中文课上,从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处于中华文化氛围之中,在上课之前,教师与学生互致问候,学生起立,教师说:“同学们早”,学生集体回答“老师早。”

教师先给学生读了一封学生的来信。内容如下:

“常老师,您好。过去的十四年你怎么样?高中2001年毕业之后,我2006年从UCDAVIS毕业,现在是土木工程师,有自己的建筑公司。所有工作都是在湾区。我现在住在SanFrancisco,住了十年。我结婚了,太太是中国人,是注册护士。她为我生了一个儿子和女儿。我儿子今年四岁,很瘦,像妈妈,喜欢问问题。女儿今年两岁,像我,喜欢弹钢琴。我有空的时候喜欢投资房地产,我已经买了四间(栋)房子,我觉得我已经人生目标成功了。”

“分享的原因是你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学中文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会有帮助。他在生活和事业上都很成功。希望大家像他一样成功。”

教师的这一导入方式,可以说是成功地将中华文化融入其中。中国讲究尊师重教,古代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师生之间是一种深厚的情谊。这封信是一个美国学生写的,一方面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成功案例,虽然离开校园,依然坚持学习汉语。教师读这封信的目的,在向学生展示汉语教学成果的同时,文化情感因素的渗入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极大的鼓励。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如“什么是土木工程师?”“什么是建筑公司?”对信件中不规范的语言也及时指出,并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加以改正。如:“是瘦,中文有问题。谁来改这句话?0.5分哦。”互动交际模式是一种双向交际模式,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也包括笔头或网上的信件交流。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成功地将信件主人,也就是以前的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引入到课堂,又与现在的学生及时进行交流,以此帮助学生准确运用汉语。这种语言文化的输入是成功有效的。

二、教学过程中保持师生对话的互动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面材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诠释模式是指对书面材料在内容意义上的接受、理解和解释。同时,师生之间,又形成一种互动交际模式。

首先,在阅读材料之前,以简明清晰的教学指令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请把“天坛”的讲义拿出来,用两分钟的时间看一看,一会儿把上星期的内容用中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想一想怎样用中文表达清楚。不认识的字看能不能用不同的词表示出来。叫到你的时候,请用中文说一句,前面已经说过的你不能再重复,你也不能看你的讲义。把你的讲义翻过来。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与复习所学内容:

教师:你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你会说什么?这个名胜古迹叫什么?它在哪里?是用来做什么的?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这个名胜古迹叫天坛。

学生:它的外面是方的。

教师:外面什么是方的?

学生:外面的地是方的,台阶是方的。

教师:为什么是方的?

学生:因为人们相信地是平的,地是方的。

学生:天坛是用木头建的

学生:天坛有好几层。

学生:他们觉得天是圆的。

教师:这个建筑叫什么?“祈年殿”

学生:祈年殿是圆的。

教师:为什么祈年殿是圆的?

学生:因为以前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所以祈年殿是圆的。

教师:祈年殿的形状是圆的,因为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了解天坛的基本情况,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天圆地方的文化内涵。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宇宙观的注解。从建筑哲学的角度看,天坛集中反映了这种天圆地方的思想。教师并没有对这种深奥的哲学思想加以进一步解释,而只是对其中的重要信息不断重复,通过这种重点信息的重复输入,强化了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培养了学生学习归纳要点的能力,培养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还有什么可说的?天坛的外面。

学生:屋顶是蓝的,因为它代表天。

教师:三层屋顶都是蓝色的,代表天是蓝色的。还有吗?是用来做什么的?

学生:是古时候皇帝用来祭天的。

教师:什么时候去祭天?

学生:春天。

教师:春天皇帝到祈年殿去祭天。下面我们进到祈年殿里面,你有什么可以说说的?

学生:后面还有12个柱子,12代表十二个月。

学生:28根柱子代表28个星宿。

教师:12根柱子加12根柱子是24,代表什么?

学生:时节。

教师:不是时节。冬至啊,春分啊,这些叫什么?有这个节在里面。节是在第一个字。

学生:节气。

教师:24代表二十四个节气。天坛的里面还有什么可以说的?

学生:有牡丹花。

教师:你知道牡丹花是什么意思?

学生:富贵。

教师:牡丹花代表了富贵。什么是富贵?prosperity.还有什么可以讲的?

学生:里面有龙和凤。

教师:龙和凤代表什么?

学生:皇帝和皇后。代表他们的权力。

学生:有红色和黄色。颜色有特殊的意义。黄色是皇帝才可以用,故宫基本都是这样的颜色。

学生:门上的那些钉都是九个。九的倍数。

教师:为什么是九?

学生:因为九是最大的数字。

教师:对,就是最大的数字,还有,九跟什么有联系?

学生:长久。

教师:对,九是有一定意义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始终处于双向互动交流之中。在互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能够比较充分地理解文化内涵。制定5C标准的专家认为语言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词汇、语法的教学或语言技能的提高,而是要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运用和体认目的语文化。学生对天坛建筑的描述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从古代皇帝祭天,到颜色包含的文化意蕴、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以及龙、凤、牡丹这些文化意象的理解,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达成了对目的语文化的认知。

三、文化教学内容测试方式与表达演示模式

在对教学内容全面展开之后教师及时进行了总结,并布置作业,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问题的思考。教师是这样进行总结的:

天坛里面有很多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内涵,如果要选择一个文物古迹介绍一下,天坛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里面有很多对于中国人特殊的理念、信念。建筑本身包含了这些。请你回去再看一看,我要让你做一个文化演讲,“天坛”。

在美国调研期间,我们了解到很多学校关于文化教学内容的考察与评价是以演讲报告的形式进行。这与美国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所提出的表达演示模式是一致的。表达演示模式是指成形的演讲、报告、文章等。在波特兰的一所中学,由于该校与中国的一所中学是姐妹学校,两校定期进行交流活动。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知识之后,有机会到中国进行文化考察,回国后需要就考察期间进行的调查做一个报告,内容广泛涉及当代中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用汉语进行调查、访谈,回国后还需要撰写小论文,并进行演讲。一个学生就中国人、美国人喜欢与不喜欢的糖为题,做了一篇小论文,有表格,有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初步具备进行研究的能力。

文化教学的内容广泛,教师在进行测试时不以知识考查为目的,而是以语言运用为媒介,文化体认为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测试方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AP课程和AP考试是美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精英教育,它是优秀高中生学能的体现,也是大学选择学生的重要参考项目。美国大学理事会执行理事特雷弗帕克曾指出:“AP课程很可能是学生们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体验大学严格学术课程的唯一途径。”*王若江.关于美国AP汉语与文化课程中三种交际模式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6,(6).文化教学的这种测试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当然教师也会对语言方面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至少用若干个本课所学的新词语,至少要运用所学到新句式等等。

四、语言技能与交际模式

在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4种技能在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在AP汉语与文化课程中,不按技能分类,从交际模式的角度进行分类。3种交际模式所涵盖的内容是生动的、丰富的。4种技能在交际模式下也是多项交错,而不是独立分解的。*王若江.关于美国AP汉语与文化课程中三种交际模式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6,(6).在课堂上,教师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以下练习方式既包含了文化信息,也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传统的翻译法如果能够灵活运用,仍然在汉语课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

下面,看讲义,看有哪些生词。你再看看那些生词还有问题。用中文能不能把它说出来。下面我说英文,请你说中文。

教师:Whydoestiantanhasthreeroofs?用中文怎么讲?

学生:为什么天坛有三层?

教师:Theysymbolizesky,theearth,andeverything.

学生:他们代表天、地和万物。

教师:Whytheemperorcalledtianziinthepast?

学生:中国的皇帝为什么叫天子?

教师:Idon’tknowwhyIfeelsosmall

学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天坛觉得我很小。

传统听说技能的训练在任何语言课堂中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让我们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影像资料,与此同时,即使在没有任何媒介辅助的条件下,传统的听与说的训练同样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此教学过程中,理解是交际的前提。只有充分理解语言以及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文化意蕴,才能在今后是交际过程中运用自如。

五、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

在AP汉语与文化课程中,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当代社会生活,决不限于传统知识的讲授,看重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

在这一堂汉语课上,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用中文填写签证申请表,可以说是提高学生成功交际的能力。

你决定要去北京看一下天坛,在你走之前,你要做一些准备,你需要做什么准备?你想从三藩市去中国,做的第一个准备是什么?“签证”。

办签证要去领事馆。下面我们来试一下,你去领事馆办签证,他会让你填一个表,我们试一试,能不能把这个表看懂,把这个表填出来。

(教师给学生发放表格。)

教师:为了检查你的中文,我把英文擦掉了。你可能有的地方看不懂。还有,你可以写在上面。看一下后面的注意事项。我们一块儿来看一下,上面的最大的标题怎么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证申请表。申请表,什么是申请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国。完整的名字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就是中国。

在大的题目下面,马上看到的一个小的括号,里面写的,“此表不适用于香港签证申请。”谁来说一下,什么是“此表”?

学生:此就是这。

教师:下面,外文姓,你的lastname.后面是外文名。

教师:第三是什么?

学生:性别。

教师:第四项,曾用名。什么是曾用名?是不是nickname?

(学生用英文解释。)

教师:曾经用过的名字。好像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没有,除非你改名字了,以前你的名字是什么。下面有中文名字。出生年月日。

教师:第七个。(太小,看不见)

学生:国something有一个bamboo,and一个音,音乐。

教师:不是音,(板书)什么字?籍。什么叫国籍?

学生:nationality.

教师:刚才讲到曾用名,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请你看一下第9项。猜一猜是什么意思?Pastnationality.有没有过去是什么国籍?像我自己,过去是中国国籍,现在是美国国籍。第10是什么?

学生:职业。

教师:你应该怎么填?你是什么职业?

学生:学生。

教师:下面,第十五,这两个字应该认识。怎么念?

学生:护照种类。

教师:有几种?普通,什么是普通?

学生:standard.

教师:还有一种,外交。什么是外交?

学生:diplomatic

教师:公务和官员是用这个。公务还不是business,是指代表国家去办事。国家公务员、政府的工作人员们。

选择AP汉语与文化课程的学生“不但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而且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时事、文化现象感兴趣”*陈绂.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AP汉语与文化课及美国教学实况给我们的启发[J].语言文字应用,2006(增刊),因此介绍文化时应尽量结合现实生活,选用新鲜的材料。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选用的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语言材料,办签证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用中文填写表格,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实用的,同时也是具有挑战性的。与当代中国有关的文化知识使得语言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许多人对古代中国尚有所知,对当代中国知之甚少。汉语课上将汉语学习与当代中国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使用语言,理解文化。一位教师曾经谈到,一个美国学生问:“上海是一片玉米地吗?”教师哭笑不得,说“我们伊利诺伊才是玉米地。”

为了不再让外国人对当代中国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古代,停留在黄土地上,在语言教学中选用那些鲜活的语言材料、注重题材与体裁的多样性,将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这应该是一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当今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汉语教学的教学内容绝不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应注重交际技能的培养,“把单纯的语言课变为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浸泡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的语言课”。*陈绂.从AP中文课程看美国外语教学的标准[J].语言文字应用,2007,(3).在这节汉语课上,第一阶段的导入部分,教师通过一封书信,向学生输入有效的文化信息,自然渗入师生情感因素,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信心,创设文化氛围。从3种交际模式上来看,是一种人际沟通交际模式,师生通过直接的口头交流完成交际。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主要表现为理解诠释交际模式。即通过阅读书面材料,理解有关信息。布置课外作业,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评,体现了表达演示模式。在海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帮助学习者体会文化内容,提升学习效果。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的中华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化自觉与包容开放的心态,以及灵活多变、适应语言教学标准的教学方法都是决定海外文化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Chinese cultur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a case study of AP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urse in the United States

WU Fang-min

*作者简介:吴方敏.女,湖北汉阳人,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文科)“孔子学院动态资源库建设及发展方略研究”(SKZZB201400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06(2015)04-0001-07

【主持人语】本期的特约专栏主题为:中国文化教学和文化课程的实施

孔子学院设立10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国际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众多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以及与孔子学院开展合作的外国中小学里,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已经成为其课程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汉语学习的研究相对较多,而有关文化教学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本期内容主要讨论文化教学和文化课程的实施,这里所选的3篇文章分别以美国、英国中小学文化课以及国内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学”课程为例,为读者展示了英美等国外教学一线的文化课程实施情况和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国内针对汉语教师的文化课程设计,希望引起读者对国内、国外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和国外一线教学状况前后衔接的关注。

吴方敏老师曾在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任教,对美国的汉语及文化教学情况十分熟悉,她的《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文化教学策略的思考——以美国AP汉语与文化课为例》以美国的一堂AP汉语与文化课为例,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如何运用互动交流、理解诠释、表达演示模式进行文化内容的教学,并试图分析文化教学与三种交际模式的关系。杨岩是曼彻斯特大学孔子学院文化体验课的参与者和研究者,他的文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孔子学院文化体验课发展模式分析》对曼彻斯特大学孔子学院的文化体验课课程设置、课程开设情况、课程效果以及原因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教师素质、课程评估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张春燕老师承担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交际学”的教学任务,但她的《关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设计的探讨》并不局限于某一所学校的研究,而是对全国各培养院校的一份调研,文章提到了目前的课程设置与实施存在多种问题,并试图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教学方式与师资力量、相关教学资源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之道。

这3篇文章从国外到国内,从面向外国人的对外文化教学到国内汉语教师培养环节的文化课程,形成了一个整体。将这些研究放在一起分析,读者的思路或许会更加开阔,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发现。

(学科主持人简介:程龙,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海外中国学和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实证研究
浅议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我国高中英语课的文化教学研究
民族院校英语教师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透视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圣经文化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