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娜
摘 要: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主要体现,承载了基督教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涉及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揭示《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多方面影响,尤其是对英美国家的风俗及语言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圣经》进行文化教学的构想,最终通过对圣经文化的把握,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这门语言,也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圣经 文化教学 重要性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家之间的交流增多,西方社会的人和事也走进我们的视野。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涉猎和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现象,这对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
英语是一门语言,所以不仅仅是学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正如美国语言学家Sapir所说:“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及社会文化背景,了解语言所承载的东西,有助于准确地再现目标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
二、《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欧洲文化的源头,可以用两个希来概述: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其中希伯来文化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督教文化。它的精髓都体现在《圣经》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宗教经典之中。其影响力不局限于宗教范围,还渗透到西方文明的各个层面。
《圣经》对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及习俗影响很深,成为日常生活的规范。《圣经》也深入到英美语言中,成为英语的一大源泉。
(一)《圣经》对英美国家生活和习俗的影响
英美国家可以称得上“基督教国家”,人一生当中的关键时刻都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出生时,很多人都要接受洗礼,随后家人会用《圣经》中的人名给孩子取名,比如常见的名字:Joseph,Matthew,David,Ruth,Mary,Sarah。结婚时,婚礼在教堂由牧师主持,男女双方在上帝面前盟誓,终生相爱。因为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配给的,所以婚姻应该建立在敬畏上帝的基础上。举行丧礼时,也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丧礼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在教堂里举行,另一部分在墓地举行。在英国,下葬时死者面向东方,表示迎接日出或复活之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人胸前戴着十字架,这是因为据《圣经》记载,耶稣为救世人,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牺牲。所以十字架代表了一种舍己爱人的精神,佩戴的人将其作为自己生活的最高准则。更多的人是在胸前画一个无形的十字架表示崇拜、祈祷、献身、求助、谢恩、祝福等。
说到习俗,许多国家的传统节日都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因为这些节日多多少少都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习俗传统。英美国家的许多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比如圣诞节、复活节和受难节,它们都源自于《圣经》中的故事,分别纪念救世主耶稣诞生、复活和受难。
《圣经》也影响着西方国家的政治活动,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得非常明显,其总统参加竞选及在就职演说中经常会引用《圣经》中的词语、经文、祝祷语及典故说明其政治见解和立场,就职典礼上总统还要手按着《圣经》宣誓,最后以“Please help me,God”(上帝助我)结束演讲。可见,美国文化中是政教密切相连的。
(二)《圣经》对英美语言的影响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语言都会打上文化的烙印。《圣经》对英语的发展就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英语语言中留有大量基督教文化的痕迹。
英语经历了古英语、中世纪英语再到现代英语。现代英语的形成与《圣经》的英译有着密切关系。《圣经》原文是用希伯来文写的,1611年出版了其英译版《圣经》,一问世便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的出现不仅确立了规范而统一的英语,而且拓宽了英语的使用面,成功奠定了现代英语的基础。这本书为英语增添了大量的习语、格言、典故词等,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了英语这一语言。
首先,译本在流传中形成了大量习语,这些习语生动活泼,成为现代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the apple of the/ones eye.”(眼睛中的瞳孔)源自《圣经·旧约·诗篇》第17章,“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另《申命记》第32章也出现“He kept him as the apple of his eye.”(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现译作“掌上明珠”,表示特别珍视的东西。又如:“an eye for an eye.”(以眼还眼)在《圣经》中多次出现,如《圣经·旧约·申命记》的19篇,摩西受上帝之命,成为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人的领袖。他发布法令:“The punishment is to be a life for a life,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 a tooth,a hand for a hand and a foot for a foot.”(“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汉语中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即源于此,表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其次,《圣经》中有大量的格言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如:Love you neighbor as yourself. 要爱人如己。For evil men will be cut off.作恶的必被铲除;恶有恶报。A tree is known by its fruit.观其果知其树;观其行知其人。Better is a neighbor that is near than a brother far off. 远亲不如近邻。
再次,英语中一些词来源于《圣经》中的典故,Adams Apple喉结,这个词出自《旧约·创世纪》中的第三章。“喉结”的故事说的是: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让他们住在东方的伊甸(Eden)。伊甸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树上长着各种果实。上帝说:你们可以吃园中的各种果实,只是不能吃那棵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实,吃了必定要死,这种禁果就是apple。后来夏娃听信蛇的诱惑,不顾上帝的旨意,吃了禁果,还把这果实给亚当吃。亚当因心怀恐惧,吃时仓促,有一片果肉哽在吼中,不上不下,留下结块,由此就叫“亚当的苹果”,两人吃了禁果就心明眼亮,能知善恶。但是因为他们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就被驱逐出伊甸园。从此,亚当就永远在脖子前端留下“喉结”,作为偷吃禁果的罪证。
刘润清说:“不涉及文化的语言教学必定是苍白的、枯燥的、不受欢迎的。”《圣经》为英语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为西方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为西方社会贡献了永恒的道德宗旨,为西方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在西方节日“习俗”艺术等方面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圣经文化的导入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理解西方思维,提高英语综合水平,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圣经文化,帮助其了解西方文化,理解西方思维,提高英语综合水平,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J].外语教学,1992(02).
[2]高建红,蒋秀青.大学英语教材中圣经文化的渗透与英语教学[J].海外英语,2010(9):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