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 用心呼唤和谐

2014-11-20 09:47金文慧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赏识尊重民主

金文慧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时期教育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更高要求,我们的教育和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关键词】尊重;民主;个性化;赏识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呢?

一、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当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信任时,他们便会涌起一种自豪感和喜悦,学生的表现会更好,成绩也会有所提高,对于品行端正,学业上进的学生,或者对那些犯过错误,成绩不好的学生,我都给他们充分的信任,总是对他们说:“我相信你一定行。”或“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等信任的语言。并且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我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这样我的学生个个都生龙活虎,什么事情都争先恐后地去做,并且很自觉地比一比谁做的好,从此他们不再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且尽力去做。班上牛成鑫同学,平时比较散漫,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一般,经过观察、分析原因,进行耐心教育,对他提出争取进步的具体要求,使他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让他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对他辅导,另外我还在班上时时表扬他的进步,使他感受到“老师关心我,爱我”的温暖;后半学期他比前遵守纪律,专心听课了,他的学习成绩提高较快,上学期末他还获得了学校学习进步奖。是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言语,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耐心的辅导,更加让学生怦然心动。

二、严格要求,实现民主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看待去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确保学生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个性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这种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四、注重情感,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上一学期,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个聪明的学生,老师一直对你地期望很高,充满信心,你一定要努力呀!”然后,我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低下了头,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从此,他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后来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教育学家霍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让我们用赤诚的心和满腔的热情,去培育鲜艳的花朵;用无私的爱,开启学生的心灵,去创造明天的辉煌。endprint

猜你喜欢
赏识尊重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