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过程指导对于小学作文写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成就优秀作文的关键因素。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注重过程指导策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切实得到提升。
[关键词] 小学作文;过程指导;作文教学
作文作为学生认知水准与语言表述的重要体现,其对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实际上,写作的真正涵义就在于借助书面语言进行自我内心的表达与交流,是认知世界、感知自我、进行创造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小学作文写作指导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情感在寫作中所扮演的是一个主导性的角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将情感的激发作为写作前的重要环节。假如忽略了情感这个因素的重要性,那么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将会千遍一律、索然无味。通常,笔者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的过程中,会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情景,进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充实,让他们具有写作的意愿与兴趣。譬如,在以“寒假美事”的题目作为写作训练方向的时候,笔者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与交流,谈谈自己在寒假记忆中最美好的事情。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轻松、自由、不拘谨,谈的内容也更加广泛。此时,笔者适时给予引导:所谓的寒假美事是指在寒假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想,是最难忘的事情。学生得到了主题的明确之后,变得更为活跃了,他们纷纷争先说着各自的寒假美事。如此,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充分的启发,他们在自己原有经历的基础上,吸收了同学的经历,了解了更多的内容。接着,笔者就请几名学生谈谈自己的寒假美事。这些同学条理清晰并详细地阐述了各自的寒假美事。这样一来,情景的巧妙创设顺利地解决了作文“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学生也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的写作任务,并且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亲密感。
二、抓阅读积累,培养学生观察力
写好作文并非一日之功,离不开平常在生活中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只有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不断充电,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与内容,才可以让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有感而发,下笔如有神,具有挥之不尽的写作冲动与冲劲。为此,在小学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一方面狠抓阅读,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中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的目光逐渐引入生活,让学生在校园、家庭与社会中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提升自己的观察力。一般来说,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写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生活则是学生观察力的重要舞台。因此,认识生活的过程,就是观察力的培养过程。教师可以传授观察的方法,比如即兴观察、有意观察等,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美好的人、美好的事。比如,带领学生课外去观察农村、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变化,大自然的一树一木、一花一草的变化。这样通过生活的观察,既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及丰富自身的作文素材。
三、模仿优秀作文,抓好作文实战
优秀作文是学生写作模仿的范文。当然不能简单地进行模仿,教师应该讲解优秀范文的具体分析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优秀作文的精华,发现优秀作文的闪光点,从而将这些好的写作内容及写作技巧内化成自身的写作内容及写作水平。可以说,优秀作文的学习及借鉴力比较大,必须高度重视优秀作文的模仿学习这个环节。当学生学习过许多优秀范文之后,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做好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作文实战练习。只有抓好作文实战,学生才可以内化优秀作文的构思立意与结构谋篇等新颖的方法,才能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做好点评,助力学生作文水平提升
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应该重视作文评价环节。而作文评价这个环节在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中容易忽视。其实,做好点评、评价合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写作的动力,激励学生敢于写作、乐于写作。那么该如何进行点评呢?教师应该坚持点评不要千篇一律,也不要一棒打死的评价原则,针对不同层次写作水平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基础好、写作功底好的学生则可以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哪怕在作文中运用了某个好词或者某个佳句都要给予中肯的表扬,给学生多一点鼓励,这样一来,可以帮助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助力他们提升作文水平。
总之,提升小学生作文教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高度重视作文过程的指导,注重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作文观察力的培养,抓好学生作文实战。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懂得即使作文水平非常高,要一次性顺利完成习作并非易事,或多或少都存在漏洞,需要反复修改与斟酌。“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可以说道出了写作的真谛,值得学习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绍玲.关于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作文教学研究,2007,(01).
[2]张书霞.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现代农村科技,2010(14).
[3]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I(S1).
作者简介:刘亚花,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第二实验小学,研究方向: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