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教学

2014-10-21 15:27徐兴纯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9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学习兴趣

摘 要:为什么学生所学地理知识和生活那么遥远,为什么学生对于所学地理知识总容易忘却,参加社会后所用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地理教育只盯在课本上,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地理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丧失了人性的魅力。面向生活的地理教学是时代的召唤。

关键词:学习兴趣;终身学习;个体发展

2013年2月18日贵州凯里山体崩塌,造成聚集在陡崖下六个煤矿工人的工棚被埋,五人失踪的惨剧,近期这里多次发生山石坠落事件,山体极不稳定,山体崩塌前兆明显。2004年12月有一个来自英国的小女孩,到印度洋沿岸来游玩的时候,发现海水涨落的异常现象,立刻想到这和她在学校时地理老师讲过海啸的现象一样。她把可能有海啸的事告诉了妈妈和周围的游人,大家迅速离开海滩,结果小孩这么一个很普通的知识救了100多人的性命。我们为后者能够联系生活的地理教育大声叫好,而为前者因基本生存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的伤害感到悲哀。因此,将实际生活与地理课堂结合以来,才能真正展现地理教学的价值。

一、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是课程改革和时代的要求

重视地理教学的生活性、有用性。地理新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它会增加地理教学的亲切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因而对地理教学会感到亲切。

它会赋予地理教学时代感。联系国内、外时事,吸收了最新的信息,使教学与时代“同步”,因而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时代感。

它增强了地理知识的实践性。地理教学应拓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本,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课堂知识,學会从生活实践中利用课堂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

因此,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再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空间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而这将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体发展

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但环境要素又时刻在作用、影响着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拟,这些实际生活背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今年以来我国东部长时间被雾霾天气控制,特别是北京、天津、河北一带,“雾霾中国”一度代替了“美丽中国”,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课上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产生的原因,思考解决之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去探究其中的地理奥妙。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应用了地理知识,培养了能力,形成了正确的地理观,国情教育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

四、地理教学生活化,有利于重塑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形象,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关注发生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包括生活化的地理问题、生活化的地理案例、生活化的地理活动等。如利用扬中近几年一些主要道路的拓宽、旧城的改造、河道的整治、国家卫生城市的建设等成果,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生态意识,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习惯。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老师要为学生指点迷津,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走进生活,使地理教学返朴归真,实现地理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地理教学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这是生活所需、教育所需、时代所需……

作者简介:徐兴纯,男,出生于1966年11月,大学学历,就职于江苏省扬中市兴隆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学习兴趣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论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