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合作学习业已成为世界众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它重在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养成终身受益的思考、反思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对于改变当前高中语文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语文教师应转变角色,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交流和合作的环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快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本文就此探讨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组织;策略
一、前言
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究合作性学习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学好语文。
二、在高中语文课堂组织合作学习的策略
1、通过沟通讨论分析语文问题
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思考、勇于表达”。每个高中生都拥有独立的思维,在思考没有固定答案的语文问题时,受主观意志影响,许多学生的思路会比较狭窄,看法也比较片面,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全面地探究语文问题,掌握语文知识,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例如在讲到《离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章内容,然后开展小组讨论,寻找《离骚》的中心意象。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找出《离骚》中讲述的核心意象是“香草”与“美人”。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两个意象指代的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时要注意,不能漫无目的地泛泛而谈,应结合屈原的生平经历以及《离骚》的创作背景来讨论。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缺乏沟通交流的语文学习只是一潭死水,只有让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互相交换观点和意见,才能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掌握多角度、多层次思考语文问题的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进行写作练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分析课文问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外,在开展写作练习时,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激活学生的文学创作思维。例如,在讲到《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开展写作教学。《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大量华丽的叠词、形容词和多种描写手法,将清华园中的荷塘描绘得诗情画意,宛如人间仙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荷塘月色》的课文内容,给班上的学习小组安排写作训练任务。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话题,让学生运用4个以上的叠词、至少2种描写手法写作一小段100-200字的文章。在分配话题时,应注意给每个小组分配具有关联性的话题,如“春、夏、秋、冬”、“梅、兰、竹、菊”等,让同一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写其中一个话题。比如分配到“春、夏、秋、冬”的四人小组,每个人要写其中的一个季节。在写好文段之后,小组内可以互相交流点评,然后交换文段,并根据同学写作的文段进行仿写。
3、组织话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要表达的含义,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教材组织学生开展话剧表演。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写到了许多人物和情节,信息量十分庞大。在曹雪芹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和思想,每一个情节片段都是文章的伏笔。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从文章中提出重要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转化为剧本,让学生进行话剧表演。《林黛玉进贾府》这个片段中的主要人物是林黛玉、贾宝玉、贾母和王熙凤,教师可以在班上找一名同学读旁白,让后让其他学生自己选择想要表演的人物并将台词背诵下来,然后为全班同学进行话剧表演。
4、组织知识竞赛巩固学过的语文知识
竞技比赛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之一,在学校举办语文知识竞赛,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荣誉与快乐,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语文知识。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诗词比赛,让学生以团体形式參赛。在比赛中,主持人可以挑选一篇课本中的必备诗词,比如柳永的《雨霖铃》、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苏轼的《赤壁赋》,让参赛团体以轮流的方式每人背诵一句,直到背完整篇诗词,背得最快错误最少的小组获胜。又如,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团体性的文学常识竞赛,主持人可以提问,诸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除了《哈姆雷特》还有哪些?”此类的问题。比赛结束后,统计各个参赛小组的总分,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举办这样的比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积极探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在上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四点在语文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能给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杜剑晖.关于语文新课改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2008(24).
[2]陶年生.语文经,要念正[J].语文教学通讯.2011(14).
作者简介:于劲松(1981—),男,江苏无锡人,本科,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