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的教学设计及点评

2014-09-25 00:04罗丹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知人论世李清照教学设计

[摘 要] 高中人教版第4册第2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宋词。其中宋词发展史上的一位奇女子—李清照,她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里,却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现对《李清照词两首》做了一课时独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按照少年——中年——晚年的时间顺序,了解李清照传奇的人生经历,从而获得个人的独特的阅读审美体验。

[关键词] 李清照;词 知人论世 教学设计

正文:

教学目标:

1.借助搜集资料了解李清照的整个人生经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意象,领悟意境,体悟情感。

3.指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李清照词两首的写作处境,进而获得独特的阅读审美体验。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李清照个人的相关资料,包括她的作品,不仅仅局限在词上,还有她的诗文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由远及近,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八百多年前,她发出了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壮志豪情;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里,她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在世人的眼里,她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1987年,她的光芒再次穿越时空,成为太阳系中一颗最亮丽的行星。这一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而他们都是由15个世界名人名字来命名的。她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这道独特的风景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她就是婉约词派的一位词宗——李清照。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她的词两首走进这位传奇女词人,了解她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二、忆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回忆这首词,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認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忆之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在这之前,分别在人教版初中七、九年级(上)的课外古诗词中收录了李清照的《如梦令》、《醉花阴》,在九年级(上)词五首中选了《武陵春》。然后让学生重点回忆如梦令(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展现了一个天真活泼、生机灵动的少女。

三、问

设计意图:比较这三首词的不同,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的这两首词,让我们看到这位曾经的天真少女,随着时间的变化,她的人生历程、她的情感又将经历怎么样的变化?

四、引

设计意图:回忆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学习古诗词有一种重要的解读方法就是——知人论世。现在就让我们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来了解这两首词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处境。

五、知人论世

设计意图:理清李清照的早期人生。

一首《如梦令》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值豆蔻年华、敏感多情的妙龄女子。一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让我们知道了李清照早已心有所属。

18岁那年,她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他们不仅有爱情,而且志趣相投,他们喜欢收藏、鉴赏、把玩金石文物。

23岁那年,由于政党之变,夫妻二人被赶回山东老家青州。从此他们过着一种安逸隐居、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当青州十年刚过,33岁那年,丈夫赵明诚重返仕途,他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青州生活。这时闺房中就只剩下李清照一人,闲来无聊,便写下了《醉花阴》这首词。

六、感知并解读

(一)诵读,联系课本中的注释,理解重难点字词,作整体感知。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从字词、意象、意境入手来做详细解读。

李清照的语言风格比较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学生在解读时,容易理解,难点是教师需要在重点个别字词上进行适当点拨、拓展延伸。要从意象入手“物皆着我色”,进而分析出意境,从而感受词人的离别之情、相思之愁。重要的是一定要结合写作背景来解读。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阅读体验。

七、知人再论世

设计意图:按照时间顺序,继续带领学生解读李清照。

1127年,李清照43岁,发生了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同时,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建康),赵明诚不得不离开李清照,前往守孝。李清照一边整理家中的金石文物,一边准备南下,但是还没来得及离开,金兵战火已烧到山东,十几间大屋子的文物被毁于战火之中。

国不可一日无君,同年南宋小朝廷建立,宋高宗重新任用赵明诚。李清照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她不是沉浸在儿女情长的卿卿我我中,而是对国家时政有着非凡的社会洞察力。一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借项羽之宁死不屈,反讽宋高宗父子丧权辱国,表达淋漓尽致。

1129年,李清照46岁,遭受一次致命打击—丈夫在江宁病逝。

46岁的李清照到现在,经历了“国都攻破、国家灭亡、文物被毁,远离家乡”等一系列重大变故,如果之前还有人能陪她一起面对的话,现在丈夫的病逝,让她再次经历生死离别之痛,她一个弱女子又该何去何从呢?

除了个人去向,还有带在身边的保存下来的金石文物。《金石录后序》: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

少量拓本、摹本

李白、杜甫、柳宗元等著名文学家的诗文集手抄本

汉代到唐代的石刻副本

十几件夏商时期的青铜器

设计意图:关注金石文物的情况,加深对李清照处境的理解。

一个单身女性,身边这么多文物,不免让小人垂涎三尺。49岁那年,有一个叫张汝舟的男人走进了李清照的世界,本该飘落的心有了依靠,可是不到百天,二人便又离婚。

再嫁婚变的情感打击之后,她再次回到孤身一人的世界,超越时空的孤独,情感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名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就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飘零,看着丈夫赵明诚留下来的《金石录》,回忆起在一起的种种往事,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呢?

于是,在經历这样的境遇与劫难之后,李清照又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武陵春》、《永遇乐》,其中晚年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抓住开门见山的十四个叠字,理清这七组叠词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出词人的内心苦闷、无奈凄凉的心境。比如;怅然若失的寻觅、冷冷清清的房间、凄惨惨的内心等。

(二)从意象到意境,加上动作、神情、环境等多层次的渲染,积聚了众多的愁的种子,最后归笼到一个“愁”字上。突现了复杂的内心世界,也把女主人公的愁情推向最高峰。

(三)联系词人的写作背景。重点分析“怎一个愁字了得”,进行针对性引导,除了目前的悲情愁苦,还有国愁、家愁、情愁;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颠沛流离之苦、再嫁婚变之恨。所有这些都表达出一种厚重的愁情。

八、作结

设计意图:对李清照的人生、词风、个人的成就做小结。进而引发学生对李清照的整个历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李清照的人生分为前后两期,南渡是李人生的分水岭,也是她作品的分水岭。南渡前后词的心境、人生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前后两期的作品中,有一条共同的情感线索,都是在写“愁情”。但是“一般愁字别样情”。分析了《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不同的愁情。从这三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真少女,成长为幸福少妇再到经历世事沧桑的中晚年女子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成长历程。

将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词派与男性为代表的婉约词风稍作比较。主要是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不同。一种是呆呆的、僵化的闺妇形象;一种是有自己真情实感、有自己喜怒哀乐的活灵活现的女性形象。加上独立的品格、坚强的个性、细腻的情感、开阔的眼光、颇具造诣的艺术魅力,所有这些成就了她在婉约词派“一代词宗”的地位。

1155年,72岁的李清照在孤独、寂寞甚至在有些人的嘲讽与诽谤中走完了一生。虽然李清照没有子嗣,但是她以及她的文学作品没有绝嗣,他们将会绵延不绝、繁衍生长,永远流传,成为一道永远的风景!

九、板书

点评:

1、教学设计思路新颖,有创意。由于这篇属于阅读课文,所以在设计时摆脱了之前学习诗词比较中规中矩的讲解思路,而是把李清照词三首用不同的愁情贯穿起来,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演绎了李清照早年、中年、晚年的三个重要阶段的人生历程。调动学生所学的诗词,让学生对李清照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讲解课文时,感情、词汇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有一定的正向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5.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M]2003.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7.

作者简介:罗丹萍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汉语言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知人论世李清照教学设计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喝醉的李清照
知人论世——知杜甫其人,赏杜甫诗歌
李清照改嫁辨证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知人吟咏悟人生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