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2014-09-09 22:59刘晓燕
考试周刊 2014年57期
关键词:教育目标数学教育教学评价

刘晓燕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人文、释学性教育目标,实践人文、科学性教学活动,追求人文、科学性教学评价,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数学教育 教育目标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

数学是科学的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其实用价值;数学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价值取向应是多极的。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数学素质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即整合。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然而,当我们走进数学课堂时,发现还有一些非人文的现象存在:把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使得学生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在这种机械训练的教育模式中丧失殆尽;把知识变成僵死的教条,且以“灌输”的方式阻碍学生智慧的发展,使得学生创造潜能与激情逐步退化、停滞;把学生的生活空间挤压在分数的争夺上,使得学生的健康生活道路有了诸多阻碍……这种教学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是相违背的。为此,我们的教育应放眼未来,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要求贯串课改的始终,从而注重渗透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数学教育。

一、确立人文、科学性教育目标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让人学会认识若干条自然规律或一两种技能,而是使人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成为一个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德行等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仅靠传统的专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弘扬人文、科学精神“T”型台,而这个“T”型台的主场必定是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这种人文性的教育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实际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践人文、科学性教学活动

1.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标把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实践人文性教学活动的前提。把学生从传统的“我教你学”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还学生学习主体,教育主体的地位,教师与学生在“你—我”平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交流,让教师成为知识的引领者,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一起合力打造“知识、人文与科学精神和谐传播的数学教学”。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选择权利,不应把学生看成是任你支配的“小羔羊”,片面地认为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的意见,为他们搭建一个弘扬人文、科学精神的“T”型台,搭好一个思维开放的“T”型台;而不应是不耐烦地训斥:“想好了再说,坐下。”对学生的一些独到的做法,应用商量的口吻,而不是用命令的语气。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而非全班统一地用教师规定的“标准”答案作答。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与教师零距离地亲密接触,才会在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自由地发展。

2.亲切、优美的人文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7~9年级)教学建议指出:“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過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情境,成为知识、人文与科学精神和谐传播的载体,这个“无形资产”所发挥的教育价值是无法估计的,教育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日历中的方程》案例片段】:

师:同学们都言之有理,那究竟会安排哪位主罚呢?我想,教练会比较一下队员中罚点球比较好的那几位的成绩,然后再定夺。你认为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如右图所示的表格)

师:看了这张表格,你认为谁去主罚最好?为什么?

这个学习内容学生很熟悉也乐于接受,而且对解决问题很感兴趣,富有挑战性,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激励他们更深入地学习与研究,侧面渗透人文、科学精神的培养。

再如:可让学生在购物情境中学习打折等应用题;在个人房间设计中学习对称和轴对称;在当地经济发展年报资料中学习统计知识;在带有生活气息的题目中进行趣味性的比赛;在日常挂历中发现数字规律;在综艺节目中进行数字游戏;在经济的股票增长中学会画统计图,等等。

(2)多元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精讲多练、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将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富有探索性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例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提出:①一电线杆高AB=12米,为稳住它,要在杆顶A处和地面上距杆脚B点5米的C处牵一条拉线,你能计算拉线的长吗?(还不能),AB的长确定吗?为什么?(确定,根据SAS)……②为了在一条河的两岸建一座桥,必须测算两岸桥墩之间的距离AB,在河的一边选测点C,使∠ABC=90°,∠ACB=60°,量得BC=50米,你能算出AB的长吗?AB的长确定吗?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可使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一种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呢?这种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大胆探索,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及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健康、完善的人格个性

尊重人性、保护人权、珍视人格是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前提,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与人合作的精神,能与他人交流,完善健康的人格个性”。

【《数学建模——函数思想专题》案例片段】:

本节课虽告一段落了,但远没有结束,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很多……要真正领会数学中的思想方法,还需要刻苦钻研、不屈不挠和拼搏科学精神;生命以亘古的微笑与歌声贯穿生命故事的每一个细节;生命是用不屈不挠和拼搏铺成的一段精彩的旅程。近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深受家人的宠爱。由于缺少交流,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由于自视天分很高,有的学生不屑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由于成绩不好,有的学生过分地自卑,等等。健全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完善学生完美的人格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三、追求人文、科学性教学评价

传统的中学数学学习评价存在诸多问题:1.评价目标狭窄,只以学科知识、技能为主,忽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与态度的评价。2.评价内容片面,只重结果不看过程。3.评价方式单一,以“一张纸,一支笔,几道题”定成绩,这种评价完全扼杀学生的个性与发展,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评价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过程评价”为重点,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以过程评价为主,采用鼓励性语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新课标国家实验区的试卷】:

一、①你最想给你的数学老师提出的建议是?摇 ?摇。

②在本期的数学活动中,你感触最深的是?摇 ?摇。

二、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自己美丽的校园吧,请你为学校画一份学校的俯视图。要求:

(1)东南西北的方位不能错。

(2)尽量体现各处的几何图形,图形要准确,比例要恰当。

(3)标出周围主要的街道、景物的图形及名称。

(4)标明各年级所在的位置,各栋楼房的名称。

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评价是新课标的独到之处,更是对学生学习评价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

我们试图从人文的视角探究数学的内涵,不仅能看到数学的知识、技能,更能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应该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多种丰富的人文实践。注重渗透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数学教育,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感動人心的亮点之一,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构建的理想。“同教数学,我们同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编.新课标国家实验区《数学试卷精编》(七年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编.新课标国家实验区《数学试卷精编》(八年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王建磐,主编.数学 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第三版.

猜你喜欢
教育目标数学教育教学评价
论教育目标如何契合社会需要
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分析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