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新探

2016-12-08 17:16韩丽芳
青年时代 2016年28期

韩丽芳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其发展反映我国社会的性质与发展要求,具有区别于社会环境影响和其他教育功能,体现学生能动性和全面发展的要求。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现代特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全面改革开放阶段、面向新世纪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同时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而不断的完善。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与大学生当前的思想政治状况

(一)从教育规律方面看

教育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展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一是一定程度上存在定位过高过远的问题。二是“一刀切”和“标准化”的目标体系设定,要求不同类别的大学生通过统一教学达到整齐划一的学习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违教育规律。

(二)从大学生思想实际来看

首先,从群体上看,目前的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为90后,他们从小接受到较好的教育,大学期间表现出思维开阔,竞争意识强等特点,但由于生活上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思想不够成熟、功利性倾向突出等。其次,从个体方面看,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个性突出,加之在快速变迁的社会生活中,由于利益多样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在各种社会思潮和全球化浪潮的侵袭下,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社会群体,很容易受到影响,在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状态下,出现理想信念迷茫,追求思想“叛逆”等状况。。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层次性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价值层面

现实中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层次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诉求。大学生虽然具有接受高等教育而成为高素质人才这一共性特征,但也因为所学专业、学业层次、所在地区、个人定位等,呈现出不同的思想状况,因而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趋向丰富的多层次性特征。因此,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层次性是客观存在的,应根据具体角色和层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培养层次,分层确立培养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时限层面

目前,高等院校的本专科生一般要在校学习3到4年,这段有限的时间却是思想波动最大的一段时间。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学生的层次性和所处阶段的实际需求,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遵循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引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等内容的顺序展开,只有这样的目标定位,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纵向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范围的层次性目标

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范围来讲,群体性目标是涉及所有学生的总目标,对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也要对总目标进行细化,对群体目标进行分解,设计个性化目标,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体现教育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以学生为本,体现在具体教育目标上就是要摒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社会、重整体而轻个体,片面要求个人服从社会而无视学生的内在要求和个性特点的传统,设定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目标。

三、思想政治层次性教育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这样才能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目标方向。

(二)创造多样化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环境,展开环境育人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手段。对学校而言,主要是要营造好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无论是什么层次的理想信念,最终都可以在行动中得到落实体现,大学生在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高层次的文化感染与熏陶,对于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互动协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封闭保守的教育模式,建立面向社会的开放式教育体系,它是由学校内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学校与社会、家庭交汇贯通,公众传媒、校园网站等整体联动,理论教师、政工人员、社会相关组织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在这样的大教育观指导下,充分挖掘和整合学校与家庭及社会、现实与网络等诸多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使学生在走出家庭、走进校园、联系社会的过程中感知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性、时代感和真理性,从而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理想信念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培养大学生成为积极公民,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与尊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