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实验设计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2014-08-30 05:45张荣珍饶志明段作营徐岩
成才之路 2014年2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张荣珍 饶志明 段作营 徐岩

摘 要:创新性实验设计对工程应用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实验设计应该结合工业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特点,以培养生物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的。通过实验课题的创新性设计,实验室和专业技术的耦合,创造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环境。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克服传统工科教育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弊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将创新性实验设计融入教学环节,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所以,创新性实验设计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设计;工程应用型人才;主体积极性;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我国现行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重”积累继承而“轻”创造发现。学生的书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自主设计的创新意识、灵活应变整合资源的创业能力都亟待提高。如何设计创新性实验,激发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实践,培养工业生物技术领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形势迫切、意义深远。

创新性实验设计是工业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中最有成效的手段之一。针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实验应秉承“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打造行业中坚”的理念,立足轻工、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技术领域国家需求,通过交叉融合生物学、工程学与化学学科知识,提升跨学科能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能力,以探索工业生物技术领域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

为实现该目标,在培养方案上要改革创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激发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为手段,倡导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着力培养“一高两创”人才。创新性实验设计的内涵,应包含多元、主动和创造三大元素。

一、坚持多元导向,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倡导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重视学生个性,坚持多元导向,围绕创新创业,培养创新创业的情感与精神。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邀请本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人物和杰出校友专门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名师领航。即在名师们的引领下,围绕专业、学业、就业、创新、创业等师生共同感兴趣的课题,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以他们成长成功的切身经历和深刻感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立足主动实践,激发创新创业潜能

“被动实践”是绝大多数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状况,即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都是由老师制定的,学生在老师规定的框架中,沿着老师制定的路线去完成既定的实践任务。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潜能肯定被抑制,创业的梦想可能被扼杀。

主动实践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地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领导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训练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激活学生创新的潜质,激发学生创业的潜能。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本基地拟构建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动实践教育体系。

三、强化引导互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性实验主张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强化引导互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建构知识。互动的内容,涉及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和行业发展的方向标。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联系不同的相关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让创新创业成为师生间、生生间形成互动的良好愿景,促进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形成自己对工业生物技术的认知结构,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性实验应该结合工业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特点,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生物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创造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环境。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克服传统工科教育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弊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联动工业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一流企业,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共同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新人才,提高学生生产实践的效果,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脱颖而出。

近年来,有20人次在国家、省市级竞赛中获得包括全国“挑战杯”大赛一等奖在内的奖励,有48名学生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3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钱鼎、严敏的“用于纺织工业清洁生产的新型酶制剂-PVA降解酶的研制”,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高敏杰、周彩明等的“耦合式生物反应器”,获得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任增亮、程力的“21世纪超级食品粘合剂——谷氨酰胺转氨酶”,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王明星、方海等的“发酵法生产丙酮酸”,获得江苏省第二届创业计划竞赛铜奖;聂薇、王松华等的“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获得江苏省第三届创业计划大赛银奖。

参考文献:

[1]李崎.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轻工教

育,2006(2).

[2]黄敏,邱建平,张影陆,堵国成,陆健,徐岩.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以江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3]石贵阳,堵国成,石克煌.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工程实践型人才的

探索[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3).

[4]张荣珍,饶志明,堵国成,徐岩.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巡

礼[J].中国轻工教育,2009(2).

[5]王守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

教育,2007(7).

[6]黄慧琴.产学研合作是企业最灵活有效的技术创新手段[J].科技

和产业,2004(10).

[7]张云峰,罗玉明.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淮阴师范

学院学报,2006(4).

[8]谢鸿芳,周美珍,黄晓辉.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

室研究与探索,2008(6).

[9]王启田,蒋茂东.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山东水利职

院校刊,2007(4).

[10]阮文权.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实践型人才[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2(4).

(1.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江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点基金资助,江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A201301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