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在经管类人才培养上,要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多平台、多环节、多渠道完善育人体系;搭建人才培养多维实验实训学习平台。
关键词:改革;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在经管类人才培养上,还存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实验实训平台不完善、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等问题。如何培养具有更强社会竞争力、更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经济管理类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经管类人才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突出经管类人才培养特色
1.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经管类人才培养特色。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强调课程多样化、应用性,注重课程的国际化,突出专业、地域经济发展、民俗、校内资源等特点。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工科学生更多的是与机器打交道,而经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与人打交道,因而要更加注重复合能力的培养,这种复合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能力、专门能力和发展能力。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更加重视与培养目标定位要求有关的内容,更加重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培养。适当增加外语、管理沟通、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小企业管理、就业指导、创业学或企业家精神等通识课程的份量,强调教学计划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关联性。办好专业专题讲座,以在教学中体现经济管理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最新行业发展情况。
2.改革教学模式,融教、学、做、导于一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培养应用型经管类技术技能人才,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融教、学、做、导于一体的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和实践。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模式,要逐步把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融入到教学中,广泛应用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既强调规范性,如在备课、板书、语言使用等方面,又强调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师生互动等,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对于实验实训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课程论文、读书报告、开卷考试、口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此外,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还应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微信等新媒体与学生在课外进行沟通,解答学生的具体学习问题和学生个体职业发展问题。
二、多平台、多环节、多渠道完善育人体系,夯实学生专业基础
1.多平台搭建立体开放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校内外各类教学资源,搭建实验室、实训室、校中厂、实习基地、虚拟仿真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多维实验实训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规模大、
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场所。通过建立完整的实验实训教学系,解决学生基本技能、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综合训练问题。
2.多环节衔接确保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不间断。从课堂教学认知实验实训、专业实习实训认知、毕业实习实训等多个环节着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实验实训选择以及实践机会够多,在每个环节都有新体验、新感觉和新收获。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认知实验实训环节,启发学生思维,夯实专业理论基础;通过专业实习实训认知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实战经验;通过毕业实习实训环节,提前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多环节实验实训,循序渐进地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融会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3.多渠道构建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细化创新素质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将就业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以职业生涯课程为导向,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获得成功的职业发展。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利用校内外资源,搭建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和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行就业创业教育导师制,组建导师团,导师团成员由校内外教育管理专家组成。指导教师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学生专业指导和思想引导,协调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与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体优势,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方案。此外,学校还应积极举办就业创业形势与政策指导、求职技巧讲座,邀请就业创业成功典型毕业生回校宣讲就业创业成功之道,营造就业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
三、搭建人才培养多维实验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应用能力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应构建人才培养多维实验实训学习平台,平台要有机整合校内学习(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顶岗实习)和校企合作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和校企联盟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验实训学习平台。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课程和进行相关的实验实践训练,实现学生专业基础厚、专业覆盖面宽、动手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
2.学生校内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实验实训室和教师工作室。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单位分散、岗位安排人员少等特性,学校应重点开发仿真实验实训室。开设企业竞争模拟实践课,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在虚拟仿真环境下模拟企业实际案例的过程和细节,由学生在实验实训室操作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缩短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解决校外实习单位不足、岗位分散的问题,还可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校外实践包括企业实习、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实践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结成校企联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并督促学生撰写实习报告与实习心得。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能更好地将专业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可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历练平台,引导学生将创业思想和能力转化为实际行动和成果,既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4.校企产学研要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走出去”主要包括生产实地参观、企业实习。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使学生对企业生产、物流等环节或部门的工作流程有一个基本了解,或由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实际工作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请进来”主要有专题讲座、企业捐赠设备、软件等与设立专项学生奖励基金等形式。邀请企业管理者和专家来校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组织与师生座谈、举办学术讲座、承担教学任务、聘任指导教师等形式,让他们来校指导和参与教学活动,讲述企业运作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企业和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有进一步的认知。为促进和支持科研教学工作,可由企业出资设立专项学生奖励基金,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与学校共建实验实训基地,以丰富教学资源。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院校应持续加大对经管类相关专业的建设和投入,优化经管类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搭建多种实验实训平台,通过多平台、多环节、多渠道协同创新,持续探索经管类大学生培养新路,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肖红霞.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内在机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326-328,335.
[2]王晓明,易兵,徐瑞宇.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 2) : 15-17.
[3]田运生,刘维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26-129.
[4]陈支武,张德容.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思考——以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70-73.
[5]孙良文,魏喆妍.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4):38-42.
作者简介:周 雪(1961-),男,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本科,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研究方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