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诗歌教学的方法

2014-08-26 23:52刘庆如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知人论世诗情诵读

[摘 要] 走近诗歌意境,与诗人对话,和先贤交流,传承中华文明的薪火,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丰盈生命,感悟人生,做真善美的好孩子!

[关键词] 诵读;诗意;意象;意境;诗情;因才而异;知人论世

“春天像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

诗歌是人类文明史上灿烂的奇葩,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美妙的意境……能使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完善人格,升腾精神。古人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期(3—13岁)就诵读诗歌,犹如在孩子们心灵的田野里播种下一粒粒文化的种子,涵养孩子的诗心诗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诗歌声律方面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精神素质的培养。对此,浅谈几点我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方法:

一、吟诵诗韵疏言诗意

诵读诗歌可以还原诗人创作的情境,学生的思维可以穿越文字的表象,步入、沉浸于诗歌的意境之中。所以学习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那样:“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诵读并不意味着一遍又一遍的机械地读,要教给学生诵读诗歌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读出诗歌意境。

“疏言”就是要疏通诗歌的意思。只有明白了诗歌的意思,方能体会出诗歌的意蕴,直抵诗人的内心,体会诗情,读出韵味。在疏言时要遵循认知规律,由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从字词意到句意,从句意到整首诗歌的意思,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同时还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可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对作品的理解,联系作者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主题,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心灵的驿动和真情的流露。

二、驰骋想象列举意象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诗歌包含深远的情景,给人想象的余地,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所以诵读时重现诗歌中的画面十分有必要。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说明了这一点。有很多诗歌就配有图画,能让学生看到诗中的景物,诵读时可以图文结合。也有的诗歌虽然没有配画,却可以让学生透过文字配画,或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其画面,增加诵读情趣,以表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诗歌配画,不仅是诗歌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歌意境的再创造。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生活经历、体验,将诗歌的意思画出来。诗歌配画的绘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毫无拘束地进行想象绘画,激发培养学生热爱诗歌,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诗意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诗画结合,画龙点睛,相映成趣,使诗歌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领会诗歌,吃透诗歌,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

三、抓住文眼品味意境

一个人读诗,假如仅能说出诗词意,在他的眼前、脑海里却不能出现一幕又一幕生动的、真切的、细腻的、鲜活的意象,等于没有读懂诗词。对诗词的意会是一个直觉和想象纠缠不清的过程。在诗歌教学要善于抓住“牛鼻子”,即抓住诗歌中的“诗眼”、“词眼”。因为文眼是最能触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抓住了这些文眼,引发学生想象,诗歌的画面就会丰富、生动起来,学生更易领悟诗歌的意境。

比如在教《清平乐·村居》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诗时,“相媚好”一词是词眼,“相媚好”是说老两口一边喝酒,一边在亲热地交谈。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老两口在闲聊什么呢?老头会对老太说什么?老太又对老头说了什么?学生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乡村生活的宁静、闲适、温馨的场面重现出来了。

又如如王昌龄《出塞》一诗,描写了清冷的明月、荒凉的关山、辽阔的荒漠、戍边的将士。教学时,在感知诗意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苍茫的夜色中,高远的天空中一轮明月清冷幽静,远望夜色无边,旷野无垠,近看边关荒凉,孤寂凄清,举首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思乡思亲之情跃然纸上。

四、知人论世感悟诗情

鲁迅先生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一篇诗歌总是和作者、作者所处的时代联系在一起的,要想深刻理解诗词的内涵,准确把握诗情,必须做到“知其人”、“论其世”。

比如李白若没有流放途中突遇大赦的欣喜,哪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灵飞动?杜甫若没有身处乱世的穷困潦倒,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哪来“剑外忽传收蓟北”时的“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再如,同样是写江上独钓的,学习了柳宗元的《江雪》后,将之与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相比较,前者那寂寥空廓的冰天雪地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象征着诗人自己在贬谪永州期间所处环境的严酷孤独和内心的坚强独立、不屈不挠;后者也有一些孤独的味道,但更多的则是生活的闲适和内心的愉快自在。体会诗情要“知其人”,即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等生平情况。体会诗情还要“论其世”。即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词的特定背景。要征引有效资料,拓展阅读,实现学生情感和诗人情感的无缝对接,这样学生更易体会到诗词的情感。

五、因材而异声情并茂

所谓“因材而异”,是指对不同的儿童诗歌教材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可以利用运用生活情景法、自然情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散文诗的教学。

1、生活情景法:

儿童散文诗《小锤子》、《轻轻地》等行为习惯教育类的作品,旨在养成儿童懂礼貌、讲文明、爱父母等行为习惯。这类对儿童良好习惯具有行为教育功能的作品,教学时可以采用生活情景法。比如《轻轻地》,作品反映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妨碍他人休息。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往往是父母长辈不影响他(她),他(她)可以影响任何人的休息,这么看来,对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又不能仅仅是说教。所以,这类作品可以通过生活情景的表演来进行,发挥生活情景的行为教育功能,让儿童扮演诗中的角色,表演诗的情景,亲身体验“轻轻地”感觉,逐步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2、自然情景法:

儿童散文诗《桑树妈妈》、《春天》等自然特征明显,比较形象,儿童容易理解的作品可以采用自然情景法。比如《春天》:“春天像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春天像本动听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春天像本微笑的书。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孩子笑了,咧开小嘴……”理解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受诗中角色的可爱有趣,引导孩子有感情的朗诵,表演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3、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一些比较抽象的,离儿童生活经验较远的作品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夏天》:树叶打着卷儿,小花底着头,……风来了,云来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起来。……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诗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了在炎热的夏天里生物对风、雨的渴望。作品生动活泼,充满盎然的儿童情趣。

综上所述,以上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不是相互孤立的。每一首诗歌教学都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学生才会理解接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们徜徉在诗情画意里,丰盈生命,感悟人生,做真善美的好孩子!

作者简介:刘庆如(1979—),女,单位:湖南省隆回县梨子园实验学校,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知人论世诗情诵读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诗情
知人论世——知杜甫其人,赏杜甫诗歌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知人吟咏悟人生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散文教学要做到“知人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