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慧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创设合乎教学规律的情境,营造氛围,凸显主体,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而课堂评价与其呼应,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境创设;课堂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渐被重视,但有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课堂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已被认同,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了教授新知识时的层层铺垫,课堂评价流于形式。
二、目前研究现状
从来自网络或者同行的一些经验看来,通常会把形成性评价和教学情境分成两件事来研究,虽然在一些观摩课中,可以见到一些教师开始尝试使用一定的手段,将情境和评价结合在一起,但其指向性还不明确,或更注重情境的创设,不在意课堂效果的成效。
三、研究成果预想假定
学生层面: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协作精神得到提高;学生在课后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教师层面:比较直观的教学效果反馈;情境设置呈现出完整性,使教学始终在同一情境的不同层面得到展现和延伸。成果:课堂活动多样性提高;学生活动的效果明显提高;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
四、实践研究
1.情境创设前,要预设评价及效果。如,《信息的获取》中,首先創设情境“设计一个旅行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公布评价标准。
2.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即时评价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习兴趣,不应轻易放弃任何一个评价机会,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无端的指责,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言,适时、恰当的课堂评价用语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更能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采用课堂作品分享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多方式评价课堂中利用好上课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使学生有事可做,有兴趣做,这也是保证课堂质量的一个关键点。
4.教学后阶段性评价。如果信息技术评价单单只停留在一节课45分钟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很难得到升华,学生学习的成果很难得到全方位展示,因此在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的阶段性评价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是对这一单元学习情况的总结、学习成果的展示,又是对学习下一单元内容的兴趣激发。
总之,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评价偏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教师不仅要有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能力,而且还要有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措施与方法。
(作者单位 山东莱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