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珍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需要。
一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为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他们可能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也可能学生之间都决不了,不能讨论,学生在合作中得不到提高。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刚开始,我按成绩蛇形将班上的学生分为4~6人每组,这样每组有优等生、中等生,也有学困生,避免都是学困生不能很好地讨论的现象。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情况在全班进行汇报。组长暂时不换,其他轮流来当,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避免无事可做。
2.分组后,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当,有利于班级小组间公平竞争,也方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下来就是调座位,为使小组成员更好地合作,起初我们班的学生是6人呈倒T字形而坐,短时间还好,但是时间一长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侧对讲台,不利于看课件、看板书等。经过班内讨论,把座位改成了现在的F型。
3.在小组建立的起初,在实施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还注意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人员调整与分工调整,以调动小组间学生的竞争活力,保证小组间的和谐。例如:为使小组间更好地合作,按成绩来分组,这样就忽略了一些其他因素:小组内组员性别的搭配、性格内外向的搭配、组员之间磨合得怎样、组员的身高因素,等等。所以在实行小组合作期间,根据这些因素对小组内的人员、分工等进行不断调整。但是,这些调整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不然不利于小组的稳定和以后的实施。完成调整后,基本上不会再轻易调整。
4.小组建立基本完成后,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学生刚上初中,再加上新接触这种学习方式,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我明确地告诉他们小组内各职位的具体职责是什么;告诉他们在合作时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同时采取小组捆绑措施,奖罚在一起,增强他们的小组团队意识。当然,虽然明确地告诉他们这些,但也避免不了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就需要教师不断强化要求,一遍遍地唠叨。等他们养成习惯后,一切操作就容易了。
二
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研究中,我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1.不合作。我总结的原因大概有这两个:不会和不愿意。不会是因为面对新事物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愿意是因为有的学生不接受这种方式,有的是不乐意教别人,藏私。面对不会的现象,我明确职责与分工,按要求慢慢来,多鼓励,增强学生信心;不愿意合作是因为有的守旧,有的害怕教会别人,别人会超过自己。我给学生讲小组合作的优点,讲我们墙后面粘贴的“学习金字塔的理论”,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让他们慢慢接受。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2.小组讨论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久而久之两极分化更严重。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反馈阶段,最好先让小组中的学困生发言,这样既能检查其在合作中学习的效果,又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三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安排合作内容,有足够的合作时间。我们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确定好内容后,一般在导学案中表现出来。既能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又能使他们提前知道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和讨论。
2.及时进行评价指导。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教学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不应“袖手旁观”,也不能干其他事情,而应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对各小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我们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当小组对任务还不清楚时,我们要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我们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我们深入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效果,讨论焦点,认知进程,等等,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合作,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教师对学生大胆放手不代表无事可做,反而加大了工作量。课前备课认真做导学案;课中认真充当指导者、调节者;课下对作业、导学案的检查,等等。
3.以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新事物的出现会带来一定的新鲜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才能保证积极性不消退,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回想我这一年里采取的措施:(1)组名、组徽、口号、目标一是写在教室的黑板上时刻提醒他们,二是打印成册调动积极性。(2)墙上粘贴“每周之星”,各组的学习、劳动、纪律的比赛结果,增强学生为组争光的荣誉感。(3)在后墙上钉上小黑板,各组都有板书区。(4)课上小组之间比拼,在黑板上直接加减分记录,通过结果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给较弱小组以鼓励。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扰着我们,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则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如何不断保持小組合作的积极性;以及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避免学生面对问题过分依赖合作的现象,等等,都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