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蓓璞
在使用高中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感觉学生运算能力差,即便是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其运算也常常出错,这凸显了对学生进行运算求解能力培养的紧迫性.
有的教师认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对运算能力的要求降低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高考考试说明,看看高考对高中生的运算能力有什么要求.课改前,高考考试说明把运算能力列为四大能力之一,要求:“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并能进行近似计算.”新课程下的高考,提出五大能力和两项意识的要求,即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新课程高考考试说明指出:“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是中学数学中要求培养的重要能力.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算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求解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以上叙述,就运算求解能力的意义、要求范畴、能力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就运算的合理性、准确性、熟练性、简捷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新课程高考关于运算求解能力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了.它不仅是其他数学能力的基础,而且是思维能力的体现方式之一;不仅有精确运算,还有估算和近似计算;不仅有数的运算,还有式的分解、组合变形;不仅有代数运算,还有几何量的计算.那么,怎样让学生具备正确、迅速的运算求解能力呢?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求教于方家.
一、厘清相关的概念、原理、法则是前提
在教学中,让学生牢固掌握运算所需要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理等,是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在讲授新课时,应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自然地形成概念,导出公式、法则.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明确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在什么范围内使用?要透彻地阐明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深刻分析公式和法则的实质,揭示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对于那些相关的概念和易混淆的公式、法则,可通过列表、图示等方法进行对比,指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澄清容易产生混淆之处.同时,对公式、法则的使用方面,要做到“顺用”、“逆用”、“变形用”,以便及时发现典型错误,并通过正反例题予以纠正.例如:
1.如图,已知正六边形P P P P P P ,下列向量的数量积中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向量数量积定义的理解, · =| || |cosθ,其中| |cosθ为b在 上的投影,显然 在 上的投影最大.故选A.即使不清楚投影的概念,也可以算出正确答案,但过程较繁琐.
2.已知f(x-1)的定义域为[1,2],求f(2x)的定义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像的变换.f(x-1)向右平移1个单位变换成f(x),f(x)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变换成f(2x).所以定义域由[1,2]变换成[2,3],再变换成[1, ].如果不明白函数图像变换的原理,也能解这种题目,但过程不过直观,学生不易理解.
3.已知△ABC和点M满足 + + =0,若存在实数m使得 + =m 成立,则m=( )
A.2 B.3 C.4 D.5
分析:本题考查向量的加减运算,利用起点的转换.因为 + + =0,所以- +( - )+( - )=0,即 + =3 ,故m=3.如果不领会向量的运算法则,则利用M为△ABC的重心,也能解出答案,但过程较复杂.
以上例子说明厘清相关概念、原理、法则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解题途径,避免繁琐的运算.通过批改作业、试卷发现问题,并通过类似上面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正确应用数学概念、原理、法则解题的认识.
二、弄懂弄通算法、算理、算律是基础
运算能力主要表现为:对“算理”理解透彻,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并设计合理、有效的运算途径,通过运算对问题进行推理和探求.其中算法、算理、算律是基础,这些基础不扎实,能力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必须在弄懂、弄通必要的算法、算理、算律上下工夫.比如,数学运算是有层次性的,应要求学生在运算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练习,切不可轻视那些简单的、低级的运算.又如,数学运算是有程序性的,即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等等,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运算的程序反映了该运算的规律,如果不掌握这些规律去解题,就只能是胡猜乱碰.因此,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发现和总结这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运算的成功率.在数的运算的学习中,重点应该放在提高运算能力上,即要懂“算理”,会设计合理的“算法”.“算理”所讲的是各种基本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律、有关规则和一般步骤之“理”,是对为什么这样规定、它有什么作用的解释;“算法”是指“算”的途径和方法,并且是可行的和有效的.所以在“运算”过程中,要重视讲“理”,重视算法多样化.此外,会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计算,是运算的技能要求,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运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运算技能的训练,它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体会“算法”.
三、正确进行运算中的推理是关键
运算离不开逻辑推理,运算过程是应用三段论法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必须提高其推理能力.在教学时既要使学生了解“怎样运算”,又要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运算”,这样才能保证运算的合理性.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对这一点不够重视,表现在对于学生不合理的运算推理、运算方法不给予评价、校正,常以答案正确与否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甚至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说法:“下面是消去x、y,便可得到结果……”,“下面是具体运算,请同学们课后完成”.学生课后是否会做,如何消元,学生能否解决,教师根本不了解.而且,学生在课后做作业时也热衷于对答案,发现问题不追查原因,只改抄答案,特别是对复杂的运算不感兴趣.久而久之,运算上的不少薄弱环节的累积,直接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克服这种重运算结果、轻推理过程的教学现象.endprint
四、重视运算的简捷性和灵活性
运算的简捷是运算合理性的标志,是运算速度方面的要求,它是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体现.要提高学生合理进行运算的能力,“一题多解”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因为通过“一题多解”,就可比较哪一种解法既正确又简捷,从而确定合理的解法.从认知角度看,运算的多解性是感性阶段,而合理运算则是运算的理性阶段.由多解性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运算概括能力,从而进入运算合理性的阶段,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了简化运算,往往需要应用等价转换的原则,其实,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等价转换的过程,不同的转换途径,会产生不同的推理与计算的程序,而在转换中具备求简意识十分重要.
例如:已知函数f(x)= ,x∈[1,+∞),若对任意x∈[1,+∞),f(x)>0恒成立,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在区间[1,+∞)上,f(x)= >0恒成立?圳x +2x+a>0恒成立,设y=x +2x+a在[1,+∞)上递增,当x=1时,y =3+a,所以,当且仅当y =3+a>0时,函数恒成立,即a>-3.
解法二:f(x)=x+ +2,x∈[1,+∞),当a≥0的值恒为正,当a<0时,函数f(x)为增函数,故当x=1时f(x) =3+a,于是当且仅当3+a>0时恒成立,所以a>-3.
解法三:在区间[1,+∞)上f(x)= 恒成立?圳x +2x+a>0恒成立a>-x -2x恒成立,故a应大于u=-x -2x,x∈[1,+∞)时的最大值为-3,∴a>-(x+1) +1,当x=1时,取得最大值-3,所以a>-3.
以上三种解法是处理含参函数中,参数取值范围的常用方法.本题的三种解法在简捷性与灵活性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若将其变式,则情况就不同了.
变式:把题目中的f(x)>0改为f(x)>a,应如何求a的取值范围?
利用法一,f(x)= >a可转化为x +2x+a>ax即x +(2-a)x+a>0就得分类讨论,较复杂.
利用法二,f(x)=x+ +2>a,对于a>0的情形也得分类讨论才能得出最值.
利用法三,f(x)= 可转化为x +2x+a>ax,等价于a< .
而 = =(x-1)+ +4≥4+2 ,
当且仅当x= +1时等号成立,所以a<4+2 .
以上三种解法中,显然解法三最简单且不易错,由“参变分离”,即把参数(已知字母)a和变量x分离在不等式的两边,避免了带参数分类讨论这一既繁琐又容易出错的运算求解过程.教师讲评练习时要注意一题多解,注意题目的变式,一题多变,加强各种解题方法优劣的甄别.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全面掌握、正确判断,采用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解题,从而避免错误,提高运算求解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运算求解能力的重要因素.数学这门课程,由于它自身严密的特点,容不得学生有丝毫的马虎和粗心.学生在运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一部分源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在做题前认真审题、细心观察、规范书写等良好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简单运算问题不用计算器,在心算、口算、笔算中形成对运算结果正确与否的判断.
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具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教学实践表明,提高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珍惜每一次训练机会,有计划、有目标、有意识地进行长期渗透,使学生逐步领悟运算求解能力的实质,就必然会促使学生养成正确、合理、快速进行运算求解的习惯,真正提高运算求解能力.endprint
四、重视运算的简捷性和灵活性
运算的简捷是运算合理性的标志,是运算速度方面的要求,它是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体现.要提高学生合理进行运算的能力,“一题多解”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因为通过“一题多解”,就可比较哪一种解法既正确又简捷,从而确定合理的解法.从认知角度看,运算的多解性是感性阶段,而合理运算则是运算的理性阶段.由多解性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运算概括能力,从而进入运算合理性的阶段,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了简化运算,往往需要应用等价转换的原则,其实,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等价转换的过程,不同的转换途径,会产生不同的推理与计算的程序,而在转换中具备求简意识十分重要.
例如:已知函数f(x)= ,x∈[1,+∞),若对任意x∈[1,+∞),f(x)>0恒成立,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在区间[1,+∞)上,f(x)= >0恒成立?圳x +2x+a>0恒成立,设y=x +2x+a在[1,+∞)上递增,当x=1时,y =3+a,所以,当且仅当y =3+a>0时,函数恒成立,即a>-3.
解法二:f(x)=x+ +2,x∈[1,+∞),当a≥0的值恒为正,当a<0时,函数f(x)为增函数,故当x=1时f(x) =3+a,于是当且仅当3+a>0时恒成立,所以a>-3.
解法三:在区间[1,+∞)上f(x)= 恒成立?圳x +2x+a>0恒成立a>-x -2x恒成立,故a应大于u=-x -2x,x∈[1,+∞)时的最大值为-3,∴a>-(x+1) +1,当x=1时,取得最大值-3,所以a>-3.
以上三种解法是处理含参函数中,参数取值范围的常用方法.本题的三种解法在简捷性与灵活性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若将其变式,则情况就不同了.
变式:把题目中的f(x)>0改为f(x)>a,应如何求a的取值范围?
利用法一,f(x)= >a可转化为x +2x+a>ax即x +(2-a)x+a>0就得分类讨论,较复杂.
利用法二,f(x)=x+ +2>a,对于a>0的情形也得分类讨论才能得出最值.
利用法三,f(x)= 可转化为x +2x+a>ax,等价于a< .
而 = =(x-1)+ +4≥4+2 ,
当且仅当x= +1时等号成立,所以a<4+2 .
以上三种解法中,显然解法三最简单且不易错,由“参变分离”,即把参数(已知字母)a和变量x分离在不等式的两边,避免了带参数分类讨论这一既繁琐又容易出错的运算求解过程.教师讲评练习时要注意一题多解,注意题目的变式,一题多变,加强各种解题方法优劣的甄别.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全面掌握、正确判断,采用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解题,从而避免错误,提高运算求解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运算求解能力的重要因素.数学这门课程,由于它自身严密的特点,容不得学生有丝毫的马虎和粗心.学生在运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一部分源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在做题前认真审题、细心观察、规范书写等良好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简单运算问题不用计算器,在心算、口算、笔算中形成对运算结果正确与否的判断.
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具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教学实践表明,提高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珍惜每一次训练机会,有计划、有目标、有意识地进行长期渗透,使学生逐步领悟运算求解能力的实质,就必然会促使学生养成正确、合理、快速进行运算求解的习惯,真正提高运算求解能力.endprint
四、重视运算的简捷性和灵活性
运算的简捷是运算合理性的标志,是运算速度方面的要求,它是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体现.要提高学生合理进行运算的能力,“一题多解”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因为通过“一题多解”,就可比较哪一种解法既正确又简捷,从而确定合理的解法.从认知角度看,运算的多解性是感性阶段,而合理运算则是运算的理性阶段.由多解性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运算概括能力,从而进入运算合理性的阶段,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了简化运算,往往需要应用等价转换的原则,其实,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等价转换的过程,不同的转换途径,会产生不同的推理与计算的程序,而在转换中具备求简意识十分重要.
例如:已知函数f(x)= ,x∈[1,+∞),若对任意x∈[1,+∞),f(x)>0恒成立,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在区间[1,+∞)上,f(x)= >0恒成立?圳x +2x+a>0恒成立,设y=x +2x+a在[1,+∞)上递增,当x=1时,y =3+a,所以,当且仅当y =3+a>0时,函数恒成立,即a>-3.
解法二:f(x)=x+ +2,x∈[1,+∞),当a≥0的值恒为正,当a<0时,函数f(x)为增函数,故当x=1时f(x) =3+a,于是当且仅当3+a>0时恒成立,所以a>-3.
解法三:在区间[1,+∞)上f(x)= 恒成立?圳x +2x+a>0恒成立a>-x -2x恒成立,故a应大于u=-x -2x,x∈[1,+∞)时的最大值为-3,∴a>-(x+1) +1,当x=1时,取得最大值-3,所以a>-3.
以上三种解法是处理含参函数中,参数取值范围的常用方法.本题的三种解法在简捷性与灵活性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若将其变式,则情况就不同了.
变式:把题目中的f(x)>0改为f(x)>a,应如何求a的取值范围?
利用法一,f(x)= >a可转化为x +2x+a>ax即x +(2-a)x+a>0就得分类讨论,较复杂.
利用法二,f(x)=x+ +2>a,对于a>0的情形也得分类讨论才能得出最值.
利用法三,f(x)= 可转化为x +2x+a>ax,等价于a< .
而 = =(x-1)+ +4≥4+2 ,
当且仅当x= +1时等号成立,所以a<4+2 .
以上三种解法中,显然解法三最简单且不易错,由“参变分离”,即把参数(已知字母)a和变量x分离在不等式的两边,避免了带参数分类讨论这一既繁琐又容易出错的运算求解过程.教师讲评练习时要注意一题多解,注意题目的变式,一题多变,加强各种解题方法优劣的甄别.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全面掌握、正确判断,采用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解题,从而避免错误,提高运算求解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运算求解能力的重要因素.数学这门课程,由于它自身严密的特点,容不得学生有丝毫的马虎和粗心.学生在运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一部分源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在做题前认真审题、细心观察、规范书写等良好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简单运算问题不用计算器,在心算、口算、笔算中形成对运算结果正确与否的判断.
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具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教学实践表明,提高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珍惜每一次训练机会,有计划、有目标、有意识地进行长期渗透,使学生逐步领悟运算求解能力的实质,就必然会促使学生养成正确、合理、快速进行运算求解的习惯,真正提高运算求解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