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吉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阅读的必要性,注意内容渗透、注意情感鼓励、注意营造氛围、注意心理培养、注意阅读方法,只有做到五个注意,才有可能使学生树立主动意识,提高阅读兴趣。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提高方法
阅读是书面交际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人们获得信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之一。古人说“开卷有益”,阅读可以获得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调节情绪。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阅读能力列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随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使学生自觉地阅读理解呢?我在几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阅读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教学内容向学生适时推荐与课文有关的作品或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在讲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以渗透给学生关于鲁迅的作品,并且可以适当夸张地说鲁迅的文章有何种趣味性。在文章提到“张飞鸟”时,教师可以以此为话题,让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了解张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与刘备、关羽是怎样的关系?这样,无形中就使学生产生很多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文中还提到《西游记》,那么《西游记》又是怎么回事呢?书中反映的是何时、何地、何事?主人公又是谁?引导学生读一读,并着力推荐这本书是何等著名,充分介绍它的影响力,让学生产生崇拜感,这样就使学生产生想要了解书中人物、故事情节的欲望,产生“我要阅读”的想法。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完全是从课内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课外阅读提高的,这就说明课外阅读极其重要,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涉猎一些名家名作,以达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鼓励学生阅读:
(一)引导法。中学生已经有了自读意识,但是缺乏辨析、鉴别的能力,所以就有学生读一些娱乐性较强的东西,此时,老师首先不应该正面严厉地批评,而应以诱导及教育的方式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意识到所读书籍的危害,从而读一些内容思想积极向上的名著佳作。
(二)活动法。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同时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让学生当小教师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可侧重选文的某一点进行讲解,也可以谈自己的读后感。以激发阅读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自主对文章进行解读,从而进行阅读意义的建构。
(三)阅读法。教学过程中会经常涉猎一些课外文学作品,这时教师可以把涉及的文学作品内容简单地向学生讲述,在讲到故事情节的高潮或精彩片段时可以故意说自己忘了,让学生自己猜想并适时向学生建议“不妨读一读此作品,这样会了解得更清楚”,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三、在教学过程中营造阅读氛围
(一)集中阅读,以课堂带动课外。为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在提前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采用集中阅读的方式进行课堂阅读,课堂阅读时间的保证能极大地带动学生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这对于学生进入阅读状态、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二)教师组织,家长配合,营造良好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首先是书籍来源的保证,目前主要是学生自备书籍或从图书室借阅,阅读的地点在教室或图书室,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能够安静默读,营造良好氛围。全年级、全班参与的读书活动,有效促进了心理的优化,同时注重与家长沟通,特别设计给家长一份关于读书活动的调查问卷,力求使家长成为良好阅读氛围的促成因素。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心理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活动既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的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联想和想象的复杂心理活动,还是阅读者同读物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复杂情感活动。要有效地完成这些活动,最基础的是阅读心理的培养。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动力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態、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读。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丰厚,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