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精心设计问题

2014-06-12 15:08林敏贤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4期
关键词:数学情境学生思维问题意识

林敏贤

摘 要:数学课堂的进行是围绕着解决数学问题而开展的,所以,一节好的数学课堂中应该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景中去,要将教学形式尽量设计成引导启发式,目的就是想培养学生想学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情境;問题设计;学生思维;问题意识

一、教学的进行要创设思考数学的问题情景

事实上,这一点已经在新课程标准中做得不错了,特别是新人教版的教材设计,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具有丰富的实际情景当中,在面对如此丰富的问题情景的时候,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就显得极为关键。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统计与平均数”这一课时,我出示男女生套圈比赛的情景图,这时候教师问:从图中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以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当然,学生的回答会不尽相同,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分析、肢解,学生解答问题,需要一个对问题全方位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嚼碎后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在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提炼出大家一致想知道的问题:男生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算得准一些?这样学生就会围绕这个数学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习新知识。

二、教师课堂上的教学用语要设计成多用问句、用巧妙的问句形式问出来

教师针对新课精心设计的问句,是学生进行思维碰撞的导火索,有了这个导火索,学生的课堂氛围会很活跃,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动性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所问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如:在教学“统计与平均数”这一课时,当学生提出:男生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算得准一些?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问:我们如何判断男生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算得准一些呢? 这个问题的提出,正是我们这一节课的关键问题,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对我们新知识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教师不应该马上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思考结晶,而是让学生经过实际的计算和讨论来验证个人想法的不全面性。从而得出:

1.求总数进行比较是不合理的(因为男女生的人数不一样)。

2.分别比男生和女生中套的最准的那个学生也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是集体的比赛,只比个人成绩也不合理)。

最后,把学生的想法一致统一到:要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进行比较。所以,整个问题的主动性都是交给学生去讨论和思考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也能水到渠成,可以看出: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能使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很多教师在学生学了应学的知识后,就会满足于学生能算就行了,忽略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环节。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自己很少会去主动地、深入地思考问题,这时候教师应该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提出有助于理解数学知识的问题。如,我在教学“统计与平均数”这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要求平均数,也知道该怎么去算了,但我没有满足于这一点,而是立足于如何让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上来,所以,在课前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我们求出了平均每个男生套中了7个,是不是指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呢?

2.请你把平均数分别与最大数和最小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平均数。

四、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不懂的问题、不同的问题、想知道的问题

在平时就要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每教完一个新的数学知识点,我都会让学生回去留意一下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是涉及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的,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用一点时间在全班进行交流,慢慢地习惯就成了自然,学生就会慢慢地对数学产生兴趣,这对教师的数学教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精心设计问题,让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侨中英才学校)

编辑 代敏丽

猜你喜欢
数学情境学生思维问题意识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情境的创设
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轻松学数学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