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014-05-28 03:38吴晓珊
新课程·中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诗歌鉴赏意境

吴晓珊

摘 要: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篇幅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提高课堂教学中的诗歌鉴赏能力展开阐述,从多角度提出了可行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古典诗歌;诗歌鉴赏;意境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由于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甚多,因此学生不能很好地解读,以至于产生了畏读心理。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教师课堂教法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了“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传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虽然能让学生对诗歌有较为直观的理解,但却大大破坏了诗歌美,使得一篇篇富有灵性的文章变得索然无味,无怪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学生熟读精思的基础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呢?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反复吟咏,联系想象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韩愈亦言:“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可见,反复吟咏、大量诵读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要怎么反复诵读呢?应该读哪些内容呢?一读诗文,通过吟咏诗文,引导学生适当想象,再现画面,为下一步鉴赏做准备。二读诗题,诗题往往能够告诉我们诗文的主要内容,例如《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学生不知道诗题反复吟咏诗文,认为是写妻子征询丈夫意见。诗题一现,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顿悟,原先的理解有偏差了,此诗应是一首干谒诗,是朱庆余向张籍征询意见,表现了其忐忑不安的心理。三读注释,“文章和为时而著,诗歌和为事而作”,注释中有时会提示我们该诗的创作背景抑或是运用典故的情况,借助注释,学生就能更好地对诗歌进行鉴赏。四读作者,任何文学作品我们都可以通过“知人论世”这一鉴赏方法对其作品做进一步了解,诗歌亦不例外。例如辛弃疾《西江月·遣兴》一词,学生通过对注释的了解,结合作者的经历,基本上就能把握住词中作者借写“醉”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二、透析意象,体会意境

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从意象入手,把握意境,以便全面感知诗歌内容。

所谓意象,就是指作者抒发情感所借助的对象,即作者情感的寄托物,故领会了意象的特征也就把握住了诗人情感的脉络。这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意象特征,进而寻找意象与情感的连接点:如姜夔的《次石湖书扇韵》一诗,写到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意象,写出了江南水乡的清幽恬静,反映出了作者对石湖主人范成大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总结归纳,并不断积累。因为,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备约定俗成的意义。如“酒”往往和离情联系在一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再如“杜鹃”象征凄凉哀伤,“鸿雁”寄寓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等,学生积累得多了,自然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了。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所述之事或所绘之景和所表之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就要求学生在抓住意象的前提下,将一个个意象连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进而品味意境。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写了树鸦、冷露、桂花、夜月等意象,学生找出这些意象之后,我便让他们发挥联想和想象,将这些想象串联起来,形成一幅画: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鉴赏到此,诗歌的思想情感也就显而易见了。此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

两得。

三、提取关键,把握诗情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就要懂得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而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虚词等往往就是关键。如“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忽”字就把少妇情绪上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一开始赏春景的兴致勃勃,因“杨柳色”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突出了早梅的特点,紧扣题目的“早”字,可谓匠心独具。经常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学生会对这些词语敏感起来,便为课堂教学中的诗歌鉴赏提供了一条捷径。

四、分析手法,领悟诗歌

古人十分注重诗歌表达技巧的运用,经常通过借景抒情、对比对照、衬托、比拟等手法来表现诗歌内容或诗人的情感。在课堂中如果引导学生解读这些手法,让其领悟其中的用意,就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障碍,理解诗意。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大要素。古人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胡应麟),“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王夫之),“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因此,在鉴赏诗歌时,我们经常会碰到“情景关系”类题目,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首先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几种手法,如“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景衬情”(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其次,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如何使用这种方法,景为何景,情为何情,景与情之间存在什么联系。譬如,在鉴赏王维《山居即事》一诗,让学生分析后四句“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的情景关系。先让学生找出“景”:清新可爱的嫩竹荷花、升起的炊烟、采菱而归的人们;再让学生体味“景”中所蕴含的“情”:闲适心情;最后明确所运用到的手法:以乐景写乐情。

当然,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类型化鉴赏以及艺术手法的普遍适用性,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诗人在创作不同题材的诗歌时会用到相同的艺术手法。此外,虽然诗歌有不同的题材,但同一题材类型的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表达的情感是相似相通的,如边塞征戍诗所表现的情感大多是将士立志报国、奋勇杀敌、怀念故土、思念亲人、征战艰辛、厌恶战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典型诗歌的鉴赏,引导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对相似的题目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更好地把握住诗歌该有的内涵。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诗歌鉴赏并不是完全诉诸理论的思维活动,关于诗歌鉴赏的方法繁复多样,但只要肯下功夫,多下功夫,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定能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参考文献:

贾炜.浅谈中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05.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学)

?誗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诗歌鉴赏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