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2016-11-07 06:55蒋淑香
文教资料 2016年19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革新

蒋淑香

摘    要: 近代古典诗歌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后一程,在多方影响下,艰难求新求发展。从近代与古典诗歌联系紧密的英汉文言译诗中能够看到古典诗歌的革新实践。这些表现在文言译诗上的尴尬和困难,正是古典诗歌在西方文明冲击下,追求自我革新遭遇的内外困境。这些困境表明,古典诗歌在时代潮流下自我革新的失败,以及诗歌发展不仅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问题,还受到语言、政治、社会、文化、文明进程等的影响。

关键词: 近代古典诗歌    文言译诗    古典诗歌    革新

近代翻译译介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在中西文化碰撞下,中国古典诗歌受到了极为强烈的冲击,译诗成为这种冲击的一种译介表现,在近代文学史上应该得到重要关注。译诗是翻译领域的一个概念,指有意识地、针对性地将出发语的诗歌转换成由目的语构成的诗歌。英汉文言译诗的定义是由翻译语言——英语到汉语、翻译形式——文言式古典诗歌来定义的。

一、古典诗歌革新的力挽狂澜

近代古典诗歌本身处于中国古典诗歌漫长发展的末期,自身的艺术创新已经几近疲力,而古典诗歌革新本身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永恒命题。王国维有言:“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诗歌作为凝练的表情达意的文体,这些不同诗体是中国古典诗歌本身多样丰富的表现形式,它们的发生与发展脉络正证明了封建制度下古典诗歌变革创新的能力。近代诗坛势之所趋,文之所变,近代社会的重重矛盾和西方文明的优越性使得本身在不断探寻出路的古典诗歌,不能局限于宗唐宗宋的诗学滥调中,而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找寻新的突破。

二、近代前期英汉文言译诗对古典诗歌革新的影响

近代前期文言译诗就是古典诗歌革新的一个新的借力点。清末古典诗歌的发展已经举步维艰,而文言译诗的古典诗歌形式和西方诗歌的内容成为学习对象,“借此(外国诗歌的翻译)可以感发本国诗的革新”。必须注意的是,文言译诗与古典诗歌相比,虽然前者是翻译需求,后者是文学创作,但它们在近代的发展道路是相关联的,前者是近代诗歌翻译的起步阶段,是专业化与系统化的诗歌翻译模式的摸索时期,后者是中国诗歌发展的转折阶段,传统诗歌呈现逐步退出文坛主流的衰退倾向,最终成为一种古典文学,它们都有着古典诗歌形式寻求自身发展更新的需求。同时,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文学,这种特殊性表明翻译的目的不是绝对的对等还原,莫根斯泰安说:“诗歌翻译只分坏和次坏两种。”诗歌翻译本质应该是致力于语言的革新与文化重构。朱自清谈道:“译诗对于原作来说是翻译;但对于译成的语言它既然可以增富语境,就算得一种创作。况且不但意境,它还可以给我们新的语感,新的诗体,新的句式,新的隐喻。”这些译诗的新特点正是古典诗歌革新所汲取的源泉,与此同时,文言译诗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正反映了古典诗歌的时代局限性。

三、古典诗歌革新的内部阻力

(一)语言发展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翻译的本质在于语言的发展,两种语言的对向转换实质是语言更新的动力之一。英汉文言译诗涉及的对象是英文诗歌与文言诗歌,由于英文诗歌本身保持着书面语与口语的基本统一,文言作为书面语,它与汉语口语并不相符,“毕竟英诗语言和口语的差别远不及汉语文言诗和口语的差别”,口语与文学语言的不对等使得文言译诗很难营造出英文诗歌读来的流畅感和节奏感。社会语境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白话强大的表达能力、与现实的紧密贴合使得文言愈显僵化。在文言译诗中,古典诗歌语言大多是单音节,英文诗歌所表达的事物常常是白话的双音节或三音节,这使得古典诗歌的单音节系统呈现出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马君武的《哀希腊》其七中:

Of the three hundred grant but three,

To make a new Thermopylae!

吁嗟乎!三百勇士今何之?退某倍黎草离离。

英文地名音译后也是四音节,但在古典诗歌形式中显得突兀而不和谐,因为它的四音节表达的只是一个事物,内含的信息量与古典诗歌传统形式不符。

文言译诗在表现英文诗歌时的艰深晦涩,是古典诗歌在近代语境下的一个畸态发展。譬如苏曼殊的译诗《答美人赠束发毯带诗》:

Not though a thousand more adorn

The polishd brow where once you shone,

Like rays which gild a cloudless morn,

Beneath Columbias fervid zone.

锦带约鬋髻,朗若炎精敫。

赤道曣无云,光景何鲜晫。

苏诗基本是意译,它的文言译诗爱用冷僻意象来表达,如“炎精”喻日,用生僻字来表现情境状态,如“敫”、“曣”。这对于传达原作精要和扩大大众传播,并无益处,反而加深了语言间的隔膜。

文言是古典诗歌的语言基石,古典诗歌的语言作为书面化表达,始终无法与整体社会语境相吻合,“故前时能生新者,则后日亦可生新者,以至无穷”,汉语本身拥有的强大自新能力,通俗化的表达倾向使得文言语言的生存空间愈加狭小。

(二)诗体与韵律

古典诗歌除了语言外,它的诗歌形式与创作要求也是固定的。文言译诗在表现自由体的英文诗歌时,常使用楚辞体、杂言,其他多使用四言、五言、七言的律诗。文言译诗选择的古典诗歌形式多样性很强,而近代古典诗歌革新主要在近体诗的问题上。译诗所遇到的问题是愈加无法顾及诗体的韵律要求。例如梁启超翻译拜伦的《哀希腊》,梁氏在翻译时用了中国戏曲的曲牌,但并没有按照曲牌的要求写,类似于今天的自由诗。古典诗歌的诗体形式是个不符韵律的空壳子,这证明古典诗歌的框束条约在表达需求面前逐渐弱化。

另外,文言译诗诗体、韵律都为表达英文诗歌造成了困难,译者愈加发现表意顺序的错乱不符合翻译求实原作。如马君武的《缝衣歌》:

With fingers weary and worn,

While eyelids heavy and red,

A woman sat,in unwomanly rags,

Plying her needle and thread-

Stitch!stitch!stitch!

美人蒙敝衣

当窗理针线

眼昏未敢睡

十指既已倦

译诗为了保持古典诗歌的诗体与韵律,对英文诗歌表意顺序做了改变,如符合英文诗歌的表意,原诗应该是:

十指既已倦

眼昏未敢睡

美人蒙敝衣

当窗理针线

如此看来,译诗对古典诗歌的妥协违背了英文诗歌自身的表意顺序,也破坏了它的意境。古典诗歌的旧模式在译诗显示出弊端,如对自由诗体的禁锢、高难度的韵律要求,人们在表达英文诗歌的原意境时受到古典诗歌的框束,使得译诗不可能达到化境的传神状态,“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本是和谐的整体,所以译诗即使准确反映了原作内容,如果形式不对头哦,那么形式与内容就很难和谐”,古典诗歌模式在译诗的实用功能上的弊端引发了自身诗体创作的怀疑。

(三)文明冲击

英汉文言译诗所遇到的困难之一便是新语词的表达。古典诗歌的意象内容多是封建社会农业文明下的产物,英语诗歌中涉及大量的西方文明的意象与外来语词,古典诗歌载体一旦承载了这些内容,它固有的古典风格、意境就遭到了破坏。马君武的《哀希腊》中:

The heros harp,the lovers lute,

Have found the fame your shores refuse

万玉哀鸣侠子瑟,群珠乱落美人琴。

迤南海岸尚纵横,应愧于今玷盛名。

在这里,英文诗歌的竖琴“harp”、琉特琴“lute”只是按照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译成了“美人琴”,原诗的意蕴被破坏,古典诗歌形式也无法极致详细将这些个别意象一一展现,会破坏诗歌的诗体形式和传统审美。

譬如英语诗歌的新的诗歌题材,苏曼殊所译彭斯的A RED,RED ROSE为《炯炯赤墙靡》,英文原诗对女子的赞美十分强烈而奔放,译诗作为五言律诗的表达就显得幽远生涩,因为文言译诗始终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古典诗歌传统风格难以突破。

古典诗歌实质上仍是一定生产力发展下的文学产物,它作为旧载体无法契合和容纳工业文明发展的新内容,“旧瓶装新酒”的失败就在于没有看清文学形式发生的根本原因。古典诗歌自我革新的有效性在古典诗歌的发生这一层面,就已经被限制了。

四、古典诗歌革新的外部压力

从英汉文言译诗歌可以看到古典诗歌自身的语言、诗体局限,除此以外,近代古典诗歌的衰败还与外界的政治变化、传播方式、文学风尚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政治动荡下的教育改革

中国近代第一首英汉文言译诗是1864年驻中外交使臣威妥玛所译的朗费罗的《人生颂》,后经董恂润色为七言律诗。译诗的初期起步阶段,译者从宗教人士逐渐扩展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古典诗歌本身就是他们主要的文学创作体裁,他们是古典诗歌的维护者,“傥中外文法参用杂糅,久之必渐将中国文法字义尽行改变,恐中国之学术风教,亦将随之俱亡矣”。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体制开始受到冲击,封建统治阶层也进行反思,政治的分崩使得文学主导形式也开始瓦解。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促使翻译教学的兴起,到1906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通往士大夫阶层的传统文学考试体制的废除,使得古典诗歌的语言基础——文言,在政治上的重要性被削弱,由此,开放性城市新式教育更加蓬勃发展,古典诗歌的学习与培养也逐渐被压缩与转换,西式教育学科受到的关注度更高。

旧式书院的改革和新式学堂的建立,开启了衔接中小学教学的西方教育模式。1898年,作为新式学堂代表的京师大学堂就设有普通学与专门学,其中包括算学、政治学、各国语言文字学,翻译教学,特别是西语学习更不可忽视。旧书院的八股学弊变成了新学堂的专科教学,从根本的教育出发,学人当注重科学文化,考察世界之事,古典诗歌的学习与创作步入式微之时。

(二)媒体传播与大众接受

文学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文学载体,文学的创作也必然考虑文学的预期受众。英汉文言译诗的文学载体从西方传道经文到学术作品、小说、报刊、诗集等变化,不断形成愈加成熟、文学性的传播媒体。报刊等传播新媒体的发生,使得译诗的传播必须考虑到社会大众的认知水平,主流审美意识形态决定了文言译诗占据的主动地位。白话新诗的最早尝试者胡适早年发表的译诗几乎是浅近的文言,而且这些文言译诗意义重大。在翻译外国诗歌时选用主体文学系统内的语言规范和诗学规范,一点也不奇怪。

随着诗歌翻译的推进,翻译本身引入和学习西方诗歌的语言组织和形式规范,成为文学革新的重要力量,翻译实践中白话自由体代表了更真实准确反映外国诗歌的一种体裁,为在西式学堂成长起来的青年读者和欧美留学生所推崇。

(三)文学风尚与文学批评

近代文坛的白话小说蜂拥而起,通俗文学激发了白话语体的创作热情。白话译诗的兴起成为白话诗创作的一个巨大契机,而文言译诗的生存空间遭到挑战。特别是白话诗所适合的自由诗体类型,受到欧美留学生的推崇,在翻译方面,“把格律诗译成自由诗成普遍现象,甚至不需要对读者说明原作有没有格律”。自由诗体与无格律现象的翻译风尚影响着人们的诗歌创作。对白话自由诗体的尝试,如刘半农对《译诗十九首》系列中就有《同情》片段:

假使我只是隻小狗,不是你的寳寳,那麽,好母親,我要吃你盤子裏的食,你要說“不許”麽?

你要把我趕去,向我說,“走開,你这討厭的小狗”麽?

译诗采用白话,且不遵照古典诗歌的固有诗体形式,而采用标点断句的自由诗体,它的形式更符合英语诗歌的节奏表达,更大地延展与创造能力。

文言译诗除了遭到白话自由体诗歌的冲击意外,其本身的僵化形式和不切实内容也引出集体对古典诗歌的反思。胡怀琛在《海天诗话》中提道:“然欧西诗人思想,多为吾国诗人所不能到者。”在近代,诗之为诗,即是古典诗歌,古典诗歌在译诗方面的弊端已经凸显,中国诗歌创作要延续饱满的生命力必将要彻底改弦更张。

古典诗歌作为一座封建文化堡垒,英汉文言译诗在形式上的变化、内容上的添增等翻译实践上的更新,实质是古典诗歌自我更新的探索。但是文言译诗始终无法摆脱与冲破古典诗歌的旧模式,它在翻译表现上的困境也象征了古典诗歌在近代语境下的发展困境。古典诗歌是封建农业文明下的文学产物,它自身的局限性受到近代社会的各类政治、传播、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无法摆脱,也切实说明社会生产发展程度对文学的决定性影响。近代古典诗歌革新的失败一方面让我们认识到古典诗歌的艺术成就因时而制宜,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更使我们坚信文学体裁必须打破旧模式,吸纳新气象,才会有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玄珠.译诗的一些意见[J].文学旬刊,1922,(52):1.

[3]朱自清.雅诗湖畔[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96.

[4]黄杲炘.译诗的演进[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5]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程翔章.近代翻译诗歌论略[J].外国文学研究,1994,(2):105.

[7]莫世祥.马君武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黄杲炘.译诗的演进[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9]张之洞.奏定学堂章程[J].教育杂志,1903.

[10]张旭.中国英诗汉译史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11]刘半农.译诗十九首[J].新青年,1918,5(3):47.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革新
网络时代社会整合的革新:何以必要及如何可能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策略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基于现代化语文课堂的革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