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国英
摘 要: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正确认识音乐课程与创新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学生更加具有表现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造能力;创新精神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美的鉴赏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新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在实现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宗旨,以“路漫漫”的使命感,用“上下求索”的精神,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一、正确认识音乐课程与创新的关系
初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音乐学科的教育不容忽视,它具有很大的发展创新空间。习近平主席指出:“青少年从小就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保持持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掌握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创新本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这个主阵地,要在创新中教好音乐,在音乐中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系统音乐教育的主渠道,要发挥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实现提升认知、情感和技能为教学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全面增强学生音乐素质的同时,使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得到实现。在课堂里,在教会学生唱歌和懂得乐理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应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音乐教学能够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激发学生兴趣则是最有效的手段。著名音乐家圣桑说过:“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能传递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如何才能表达和实现这种意境呢?(1)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外在是内在的表现形式,教学情景的设计,更能直接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要有丰富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集中注意时间为5~10分钟,要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劲头,实现预期效果,就必须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3)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好完成教学过程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关系,更加注重学生在审美中的愉悦及身体和心灵的体验。
如何增强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其兴趣强度差异分类施教,采取“点”“扩”“深”方式,逐步加以实现。“点”,即吸引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当产生了兴趣,心情就会变得愉悦,学习就更加主动。“扩”,即乘胜追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从而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深”,即再接再厉,巩固好教学成果,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创造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产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的有利契机,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创新音乐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目标。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发挥好教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挖掘出教材的内涵,更好地体现教育性、时代性、创新性。
德國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歌唱、欣赏、节奏、训练、创造等方面是音乐课教学过程的体现,首先是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其次是对教材进行充实和创造,完成创作教学。在创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对学生创编歌曲、舞蹈、音乐剧、舞台剧等方面进行鼓励和激发,消除心理障碍,有效解决他们“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的问题。比如,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学中,将学生分为三个组别:打击乐组、演唱组和歌舞组,然后再以组别互换、交叉表演的形式进行。学生都有非常强烈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有的自告奋勇带头领唱,有的出谋划策创新打击乐器的方式,有的动手编排简单易于操作的舞蹈等。此时,每个学生既是策划者又是表演者,既是劳动者又是受益者,是创新使他们看到并实现了自身价值,在融入群体的同时融入了课堂,更好地体验到成功者的愉悦。
在“音乐王国”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平等追求和享受美的权利。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在教会学生“会做梦”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实现梦想,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犹如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在寻梦、追梦的人生中自由翱翔。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