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2014-04-29 00:44:03康丹曾莉
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范画儿童画成人

康丹 曾莉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和范画,导致儿童美术作品模式化。长此以往,儿童将可能在绘画过程中形成对范画的依赖和失去创造能力。教师应该给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美的机会,减少范画,关注儿童的创作过程,支持和鼓励儿童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想法,认真解读儿童心灵的语言,摒弃传统评价儿童作品的思维定势,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一、给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美的机会

儿童生活在美丽的世界里,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蓝天白云、风霜雨雪、人群建筑等,只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处处可见美。创造美的前提就是观察和感受体验美。对美的体验是一种形象直觉和心理过程。“在儿童时代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渗透的——自我与外界、梦与清醒、现实与幻想、昨日与明日、概念与迹象、思想与感觉。对于儿童来说,几何图形不仅是可见的概念,而且还是外在世界的客体与神秘力量的象征。成人几乎再也理解不了一对有意义的直线会有怎样惊人的力量。但是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他所得出的简单轮廓——与一切低于人类的动物形成对照——即意味着一个完整的世界。”[1] 儿童对事物的观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他们不受约定俗成的理念的束缚,运用自己独特的天性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知。就如观察同一棵树,儿童与成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儿童的体验都是不同的。有的儿童可能感受到了树的高大,有的感受到了树的葱郁,有的感受到了距离,甚至有的感受到了孤独……对美的感受不是一种对教师解读的“盲从”,而是一种扎根于个体内心“直觉”“情感”“心境”的生命的体验活动。儿童对美的这种体验正是他们创造画的素材的源泉。因此,基于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的“树”所表达出来的是儿童的心灵话语,那是每个个体独特的创造。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表达的是一种情感和意愿,既无结构造型的规范,也无技法和情理的约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儿童挖掘和表达这种感受,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真实的感受。

二、减少“范画”,关注儿童的创作过程

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实施美术教育的模式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教师提供范画,儿童照着教师的范画学习;第二种,教师让儿童观察实物或者图片,然后提供范画,让儿童学习;第三种,教师先让儿童画,然后出示范画。三种教学方式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儿童的画越来越模式化。幼儿园教师常常会担心儿童画不好或者不会画,所以总是会在一个时候提供“范画”,似乎没有范画,就像没有进行美术活动一样。这种对“范画”的崇拜和依赖心理,还是来源于对儿童创造能力的信心缺乏。长此以往,儿童将会真正地失去创造能力。在幼儿园可能会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情境,教师让儿童自己画自己想画的,令人不解的是很多儿童居然不会画,理由是“老师没有教过”“我不知道画什么”。最后,教师只好示范,儿童就可以照着教师的“范画”临摹。这就是在教学中过分示范,造成了儿童在创作过程长期依赖范画而扼杀了自己的创造性的结果。

在幼儿园实践领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摆脱这种对范画的“崇拜”,尽量不要提供示范,激励儿童从一开始画画就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色彩去描绘,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情感去润色。教师首先要学会相信儿童的创造力。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承认的模式和范式,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作的能手。”[2] 儿童是天生具有创造潜能的,适当的引导可以充分发掘儿童的创造潜能。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儿童用发散的思维思考同一个事物,而且要放弃对线条是否流畅,布局是否合理,涂色是否均匀等这些技能的关注;给以儿童充分的想象和创造时间,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儿童的创造过程,用儿童的眼光体验他们的创作。

三、支持和激发儿童“独特的想法”

儿童的自我概念尚未成熟之前,对自我的评价依赖于成人的评价。他们大多数时候对自己的想法总是“不确定”,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被允许”。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儿童对自我的表达和反思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态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儿童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予以支持。对于儿童“天马行空”和“荒诞怪异”的想法,不要“斥责”或者忽视,而是要积极地回应。灵感有时候会稍纵即逝,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帮助儿童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鼓励儿童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有一次,在一节关于“环保”的绘画主题课上,一名儿童给地球接上一根污水排水管,教师问他:“这个排水管的水排到哪里去了呢?”他在“排水管”尽头接上了一个“蓄水池”。接着,他发现水池可能会蓄满,就画了一只专门吃污水里脏东西的“怪兽”,水又变干净了。他又把干净的水从另外一根排水管接回了地球。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对儿童的独特想法予以支持和鼓励,可以激发儿童无穷的想象。

毕加索认为,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对艺术具有敏锐而独特的感受力。他“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3] 对于儿童来说,绘画并不是那么严肃的一件事,也许只是一种“游戏”,或者是情感宣泄的过程,或者描绘自己的想象、经验的过程。“美术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4] 儿童的创造过程融入了他们对事物感知、体验和情绪情感的投入,这是儿童作品内容充满生命力的重要基础。稚嫩却充满活力的童年的写真,技术上充满缺陷却饱含热情和童真的儿童画作品,总是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给儿童创造独特体验和交流的机会对于儿童的创造尤其重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簡称《 指南 》)在艺术教育建议中提出,要“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5] 美术教育从再现儿童的生活经验、儿童感兴趣的主题入手,提供鲜活的材料和媒介,让儿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的表达和探索。

四、倾听儿童“心灵语言”,感悟童心

儿童画具有叙事功能,每幅画可能是儿童内心独特的表白,可能寄托着他们心灵的愿望和寄语。教师对儿童画的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色彩的运用、比例的把握等技巧上。恰恰相反,对于儿童画,应该忽视这些技巧,而是要透过这些画来理解儿童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5岁的幼儿画妈妈做饭的情境,给妈妈画了很多双手。教师问:“为什么妈妈有那么多双手?”幼儿说:“因为妈妈很忙,所以我要让妈妈多一些手来帮忙。”多么可爱有趣的想法,尽管她的画脱离了“现实”,然而这不正是创造的火花吗?所谓创造就是摆脱心理定势的干扰,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的想法。因此,分析了解幼儿作品的时候,要认真看幼儿是如何表征事物的并且倾听儿童说自己的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想法去替代儿童的想法,用是否“合理”的标准去否定和评判儿童的想象。也许正是这些“不合常理”的符号表达了儿童最真、最美、最善的“心灵语言”。抽象主义绘画之父康定斯基指出,“儿童用一种未受习俗熏染的眼光观察每一件事物,客观物体的内在共鸣都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来。他们除了有揭示事物外表的能力之外,还能够将保存的内在共鸣包含在一种形式中,使其让人感动地表现出来”。[6] 可见,儿童画能够打动人的内心力量并不是技艺所表现出来的东西,而是蕴含的童心和绘画作品表达的“心灵的语言”。因此,真正理解儿童的作品就需要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倾听童心,用心感悟童心,并且理解和呵护童心。

五、摒弃传统对儿童画评价的思维定势

《 指南 》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7] 在评定儿童画的时候,成人往往喜欢用“像不像”“好不好”的标准看待儿童的作品。这种评定方式只会让儿童越来愈注重自己的作品与真实物体的相似程度。如果单就“是否像”这个标准看,画画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绘画本身是一种表征,是对美的感受的表达。绘画本身具有灵魂和生命力,是作者赋予作品的一种意义。儿童画是儿童的一种意义表达,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创造美的过程的表现。儿童创作画的过程赋予了画特有的意义。因此,评价儿童画应该打破传统的“像不像”这样的定势,而是从作品本身去品味,积极肯定他们为了表现“美”而做出的努力和创造的“美”的独特性。“艺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本能,如果人们过分刻意地对待这种本能,本能就会缩进无意识的贝壳之中。”[8] 儿童在自由的绘画过程获得的体验和自我肯定胜过任何不适当的外部评价。有时候,不加以任何评价或者提出让儿童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对儿童更具有意义。创作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每个儿童创作的作品都是最美的。对于学前阶段的儿童来说,培养儿童对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往往比技能更加重要。“让儿童喜欢创作、爱上创作甚至开心完成创作,远比完成一个符合成人期待的完美作品更加重要,让儿童享受美学,对于成长中的人格发展与创造力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学习后要破除成人逻辑中‘像的迷思,回归儿童创作中本我的价值。”[9]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参考文献:

[1][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M].王毅,孙小鸿,李明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姜琳.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

[3]张青岚.源自直觉的精彩——对儿童绘画原创思维建构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3(11).

[4]郭雯.回歸童心的儿童美术教育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1.

[5][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12-10-0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d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rrd,2012.

[6]裔萼.康定斯基论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8]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黄■琪.“以人为本”的台湾省现代儿童美术教育趋势[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2).

猜你喜欢
范画儿童画成人
儿童画
社会与公益(2023年3期)2023-06-07 01:45:05
如何鉴赏儿童画
我的儿童画
童话世界(2019年29期)2019-11-23 09:05:32
成人不自在
智慧运用“范画”,让小学美术课堂更有效
学苑教育(2018年23期)2018-02-25 20:10:10
合理运用的适时而止和适可而止
用范画点亮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灯
好家长(2017年10期)2017-02-26 11:47:37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运用范画提高课堂实效性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