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时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 实践时空 生活情境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28-02
[问题提出]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国家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此段话阐明了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最终用于生活。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那么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实施原则]
1.活动性原则,即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调查研究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结果,要在学生活动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开放性原则,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
3.实践性原则,必须切实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的个人认识真正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
[实施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低年级就应该开始渗透。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例如:我在导入《连乘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师:春暖花开,我们盼望已久的春天来了,这时大家最想干什么?
生:春游……
师:春游,多好的想法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要去××风景区春游了。你看,一早,他们就在操场上排好了队。(多媒体显示)
师:从这幅三年级的排队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3排。每排12人。
师:你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几排?生:每班有几人?生: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通过这样的参与实践式的数学环境,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2.灵活选组教材,实现学习材料生活化。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教材又是一个宏观蓝本,仅仅只起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指向作用。教材是死的,教学是活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灵活使用教科书,创造性地选编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
在人教版“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一个“全校卫生评比”的情景图,可我们学校的卫生评比是不用红旗的,于是我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二(1)班中午在学校吃快餐的有38人,我们班比二(1)班少3人,是( )人。学生兴趣很浓,马上说出是35人,并说明了解题思路。我把教材中学生生活中没有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又如,我在设计这一课的习题时突破了教材限制,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创设应用情景。课前,我先让学生数一数你一共有几颗五角星。(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竞赛栏中设立了“看谁五角星多”的栏目。)学习完例题后,我组织学生进行猜五角星的游戏。我说:“我们班的谢小奕小朋友真棒,已获得了31颗五角星,你能说一句话,让同学们猜猜你有几颗五角星?”
生1:“谢小奕有31颗五角星,我比她少4颗,你猜我有多少颗?”
生2:“你有27颗。我是这样计算的:31-4=27(颗)。”
生1:“你猜对了。这几天上课我会专心听讲,认真写字,争取能赶超她。”
生3:“谢小奕有31颗五角星,我比她少16颗,你猜我有多少颗?”
生4:“你有15颗。我是这样计算的:31-15=16(颗)。”
生3:“你猜对了。谢小奕,我会事事以你为榜样,争取赶上你。” ……
这样的教学,学生觉得十分亲切,对学习本节课内容非常感兴趣。在游戏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算理,而且使学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培养了竞争意识。
二、提供实践时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索现实生活问题,在活动中使用和应用数学,感受数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发现数学问题。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探索,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和态度。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乃至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再创造”的过程。如:周炳炎教师在上《周长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图形画在纸上,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原来这一圈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又如,一位老师在上《三角形》的活动课时,他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搭建三角形的活动:第一题,两条短边之和与第三条边长相等;第二题,两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边。第三题,任何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马上就发现了数学问题:只有任何两条边之和比第三条边长一点,才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
2.让学生在调查应用中发展,发现数学问题。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在教学《利息与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来。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既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1.创设趣味性的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所学的问题产生兴趣。例如学生学习完连减应用题后,教师在课件上出现这些画面:洋娃娃35元、熊猫玩具8元、模型飞机12元、书包36元、梳子2元、玩具汽车15元、皮球5元、橡皮1元。老师说:“给你50元钱,请你买2样东西,你喜欢买哪两样东西?还可找回多少钱?给你30元,你怎么买?”由于买东西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因此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当然,一些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创设开放性的生活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如一位老师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币值的人民币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画面)
东东:阿姨,我买一张邮票。
营业员:一张邮票的价钱是8角。
东东:啊?在人民币中,有1角、2角、5角,但是没有8角,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后找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生1:我拿八张1角。
生2:用两张2角、四张1角来付。
生3:用三张2角、两张1角来付。
生4:我拿两种人民币,一张5角、三张1角。
生5:我拿四张2角合起来也是8角。
生6:我拿三种人民币,一张5角,一张2角,一张1角,合起来就是8角。
生7:我付1元,让阿姨找我2角。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让学生体会成功,学会学习,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活动性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天性是好动的,要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丰富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应持动态的教学教育观,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主动发展。
例:一位老师在《认识人民币》课尾创设这样的一个活动情境:(多媒体显示画面)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让我们也去逛逛商店,亲自试一试。活动前,每组要推选出一名商店经理,挂上上岗证。(名小组激烈推荐商店经理)
师:哪位经理来介绍一下你的商店?
生1:这里是运动商店,我们的货刚刚到……
生2:快来买呀,我的货又好又便宜……
生3:我可以给你们优惠一点……
师:好,同学们请从口袋里拿出自己带好的1元钱去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吧!
(学生开展销售和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来汇报一下刚才的活动情况呢?
生1:我买了一枝铅笔4角,找回6角。
生2:我买了一把工具刀9角5分,找回5分。
生3:我买了一块橡皮3角,2支铅笔8角,一共是1元1角,我叫他便宜一点,他收我1元。
生动活泼的购物活动磁石般地吸住了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尽情绽放着教育的艺术与魅力。
俗话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我们就要努力创设数学学习与生活触觉、与生活交融、与生活碰撞的机会。
作者简介:
陆志英,学历:大专,出生年月:1974.10,职称:小学高级 工作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袍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