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教学理论的高职院校ERP虚拟教学团队建设

2014-04-29 00:44:03王建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协同教学

【摘要】在国家要求大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大环境下,建设ERP虚拟教学团队是构建高职院校ERP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协同教学理论的视角,结合虚拟团队与学习型组织理论,从团队目标设置、团队成员构成、学习型平台搭建、成员培训、团队管理制度和沟通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建设措施。

【关键词】协同教学 ERP虚拟教学团队 建设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03-02

一、引言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这一点,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已成为普遍共识。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ERP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自然是对ERP应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实施ERP需要大量既懂得管理科学,同时又懂得ERP软件实施应用的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然而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ERP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此而言,高职院校就非常有必要建设一支高效的ERP虚拟教学团队,它有助于高职院校有效构建ERP实践教学体系,并且能充分发挥和挖掘ERP课程群组的教师的特长和潜能,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活动,比如,对ERP提供商和应用企业进行参观实践、进行ERP仿真实训、参加ERP沙盘和信息化技能竞赛、职业资格培训以及顶岗实习等,并通过对教学团队成员相互交流、定期培训等举措来增加教学团队的有效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优秀的ERP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高职院校ERP虚拟教学团队的涵义与特征

1.ERP虚拟教学团队的涵义

关于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要求:教育部颁发的《有关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这一文件中阐述到: “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高职团队中应有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兼职教师。[1]”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经管专业的ERP系列课程主要包括ERP原理与实务、ERP沙盘模拟、ERP综合实训、ERP顶岗实习。这四门课程构成了ERP课程群组,分别从原理掌握、模拟实践、软件操练、企业实战等四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理论武装、能力提升、技能培训和企业检验。

所以,基于上述两点分析, ERP虚拟教学团队应该是指具有共同目标和互补技能、同时团队结构合理,为提高ERP教学质量、培养优秀ERP人才而协同工作的来自不同地域、院系、专业和企业的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它是ERP课程群组教学团队,是经管专业教学团队的主体。

2.ERP虚拟教学团队的特征

从上述ERP虚拟教学团队的涵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特征。首先,ERP虚拟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团队的特殊形式,它自然天然拥有团队的共同目标性、互补性、协作一致性、学习性、创新性等特性之外,同时应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即团队非正式性、团队成员结构的梯队性、团队成员的“双师性”、团队教学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以及虚拟性等特征。

三、建设ERP虚拟教学团队的理论基础分析

1.协同教学理论

协同教学理论是从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与改进中产生的。协同教学,这种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在美国流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协同教学之父”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夏普林教授给协同教学的定义是: 所谓协同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教师、助理人员和他们所担任教学的学生在两个或更多教师的合作下,担任同一班级学生的全部教学或其它部分[2]。协同教学是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集于一身,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并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基于此,协同教学将有利于ERP虚拟教师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和发挥,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团体内的教师可以进行集思广益,不拘泥于自己以往的教学,对ERP学生实施“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分享模式”教学,协作完成教学目标,并且可以加深专兼职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2.虚拟团队理论

虚拟团队理论阐述:有学者提出虚拟团队是一种将具有不同知识和专长的人聚集到一起工作的方式。这群人或者是由于在空间上分散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或者由于是在不同的时段工作,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很难聚在一起工作。这种团队常常存在于问题解决、质量监控、产品开发、信息共享或其他一些团队取向的活动中[3]。现在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虚拟团队是指具有不同能力或资源的一群人,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或达成某个共同的目标,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跨越时间、空间或组织边界的障碍,而在一起协同工作的群体。

由于ERP虚拟教学团队中含有来自不同地域、院系、专业、企业的专兼职教师,出于团队成员沟通信息的方便准确快捷,以讲授ERP系列课程为中心,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来跨域时空障碍,而不是面对面交流来开展教学活动、产学研活动,以实现ERP实践教学体系目标。

3.学习型组织理论

199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名的管理学者彼得·圣吉所著的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首次将 “学习型组织”理论化和系统化。他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 “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4]

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出于ERP虚拟教学团队的团队发展和教师成员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建设ERP学习型教学团队,通过专兼职教师间的学习与合作,最大程度地挖掘团队教师的潜力,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整体教学能力,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

四、ERP虚拟教学团队建设举措的提出

1.教学团队目标的设置

由于团队理论在教学领域应用的特殊性,在设置ERP虚拟教学团队目标时需要考虑三个层面:一是从构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出发,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学院的竞争实力;二是从实现优秀教学团队出发,提升团队成员中的专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三是从高职学生的ERP人才应用能力出发,培养出企业所需的ERP技能。

依作者而言,对于高职院校和教学团队可以设置如下目标:比如,成功建设省市级ERP系列精品课程、出版ERP校企合作教材,获得ERP技能大赛奖项,成功申报省市级ERP教学科研课题、与ERP人才需求企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等。对于学生设置如下目标:比如,培养学生运用ERP管理思想的能力,使学生了解ERP应用软件的安装和运行环境,重点培养ERP操作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在操作ERP软件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诊断,倾向性的进行ERP应用能手证书的培训,使学生获得相应证书,满足从事ERP相关岗位的任职需要。

2.教学团队成员的配置

对于ERP虚拟教学团队成员的配置,总的来说,需要一些数量规模适当、优势互补、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团队成员,同时需要注意团队成员年龄要呈现梯次,而且职称结构合理。最后团队成员要有各自的分工,以及责权利相统一。

具体的说,从数量规模上讲,成员数目最好控制在5-15人之间,超过了会出现“社会惰性”现象;从优势互补上讲,要从理论方面、实验实训方面、技能大赛指导方面、职业资格培训方面、顶岗实习方面等选取出有突出技能的专兼职教师;从分工角度上讲,需要有ERP虚拟教学团队负责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从团队成员年龄上讲,要讲究老中青搭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梯队结构;从团队成员的来源上讲,要搭配好满足教学、科研、顶岗实习、就业、培训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需要的教师。一般由ERP行业企业的公司负责人或者骨干人员、ERP软件提供商的技术顾问、高职院校的ERP系列课程的专任教师等组成。

3.学习型平台的搭建和团队成员的沟通

首先,搭建类似省市级ERP精品课程的网站平台,开发基于ERP技能知识点的开放性、网络型的课程系统,形成ERP实验实训教学平台、技能竞赛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的三合一,有利于教学团队成员以及学生在平台上进行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流。

其次,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团队成员要共同开发与ERP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相接轨的实用型教材、讲义等。通过ERP行业企业调研、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培训以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ERP应用企业相关负责人、外聘教师就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讲课方式、作业、考试、实训、实习、考证等方面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实用教材。

最后,团队注意定期举行一些聚会、讨论、案例分析、演讲、辩论、讲座等方面的沟通活动,适当增加非正式沟通的次数,鼓励进行电子邮件和网络社交活动,这样有利于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克服时间和空间产生的障碍。

4.教学团队成员的培训

ERP虚拟教学团队需要具备“双师”素质外,还应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企业培训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上有所突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如下:

首先,高职院校应为ERP课程兼职教师提供优良的教育理论培训,为兼职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的提高创造条件,因为ERP兼职教师可能不擅长课堂和实训教学;同时ERP外聘兼职教师也要为高职院校ERP专任教师进行行业企业岗前培训,传授ERP实际工作经验;行业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可以带领校内专任教师进行实际企业调研,加强教师的“双师”素质;通过协同工作,来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其次,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扩大眼界,了解外界科研、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还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ERP行业企业主动开展社会服务,承担科研项目,实现良好的团队和个人职业发展。

5.教学团队管理制度和文化的形成

一般来说,团队建设一般要经过形成期、激荡期、凝聚期、收获期、修整期五个阶段。另外,从团队成功发展和实现ERP人才培养目标上看, ERP虚拟教学团队进行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活动,都需要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校企融合的团队文化。

由于ERP虚拟教学团队的管理制度在刚建立时可能还不成熟,要实现团队成员间良好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具体包括激励制度、培训制度、沟通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宣传制度等。

为了建立校企融合的团队文化,首先,要树立团队的共同愿景;其次,要有一个优秀的ERP虚拟教学团队领导者;再次,要创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对此,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团队成员的工作授权,给予团队成员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还有要从资源、经费、制度、人力资源上支持团队来实现目标,同时ERP校企合作单位也要提供相应的顶岗实习、社会培训服务、企业技术攻关项目的参与等工作条件。

五、结束语

ERP虚拟教学团队的建设对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成功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它是提高ERP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实现ERP课程群组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理想的ERP教学团队建设应立足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培养第一线的ERP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实现团队成员个人良好发展为次要目标,团队成员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力求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达到融合,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高效率的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财政部.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 ,2007-1

[2]廖辉.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协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月第10期

[3]龚志周. 虚拟团队理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04年第27期

[4]李春平.学习型组织理论及其对构建学习型教学团队的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02期

[5]王雨连.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10期

[6]邵建东.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04期

[7]张春光.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 (4)

作者简介:

王建平(1982-),男,江西吉安人,讲师、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院校ERP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研究。

猜你喜欢
协同教学
基于赛教结合的一二课堂协同教学改革探析
价值工程(2017年14期)2017-05-11 08:00:32
新时期工科背景下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专业跨学科协同教学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协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6:38:58
基于学校特色的中学音体美开展协同教学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研究
教师·中(2016年6期)2016-08-23 14:45:28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差异教学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协同教学模型构建研究
“协同教学”走进课堂
今日教育(2014年5期)2014-07-09 18: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