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4-04-29 07:32郑佳易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阅读课堂训练策略

郑佳易

【摘要】阅读课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有所不同,设计理念不同,无论怎样,都是要通过阅读内化,达成一定的目标。本文通过设计目标、训练策略、课堂生成三个维度描写同课异构的思考与评价。要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阅读课都掌握到一定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无疑会是充满活力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阅读课堂 设计目标 训练策略 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15-02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仅是帮助学生吸收语言信息,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法杖、促进学生综合语言素质的提高。[1]在长期的各类英语考试中,英语阅读毫无疑问成了重头戏。“得阅读者得天下”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八年级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容量提出明确 要求:“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理解并解释图标提供的信息;能读懂简单的个人新建、说明文等应用问题材料;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

然而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多为外来民工子女,阅读信息来源渠道十分局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课后忙于作业,根本没时间阅读。其次,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有些老师为了节约时间,将阅读课上成语言知识和语法讲解课,导致学生对文章无法整体把握,细节掌握不到位,也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而失去学生的注意力。

英语阅读课要构建怎样一个模式?如何激活英语阅读课堂?笔者想通过湖里区举办的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两节阅读课同课异构授课来探讨自己对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的几点思考。

第一位老师上课流程图:

第二位老师的上课流程图:

一、设计目标

一篇阅读文章究竟该怎样处理,是通过阅读文精读掌握语言点,还是收获相关阅读信息,抑或是作为一个写作范文指导学生写作?这些都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学生必须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内容,明白文章是在说什么。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是初二下学期的一篇长篇阅读文章,无论是从阅读信息量还是写作的文章构架,本课都有十分丰富的学习资源。两位老师根据本课内容定位了不同的课型目标,多角度开发了授课模式。

案例1:第一位老师通过视频短片引入本课主题——新加坡概况一览,激发学生兴趣,再过渡到课文的阅读。学生整体通过各种阅读训练掌握本课关键信息。阅读最朴实的意义就是在于捕获有效信息。通过读,学生掌握对新加坡城市从整体到部分了解,能够从各个方面总结新加坡城市概况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所在。

第二位老师先通过一首儿歌快速激活课堂,学生在简要阅读此篇课文后填表格来了解本课概况。接下去着眼于文章结构的剖析,概括出从几方面介绍新加坡,并且针对一部分重要写作句型进行操练,最后生成出一篇描写家乡厦门的文章。本课的教学目的毫无疑问是为写作服务的。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预设。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情况。教学目标之间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由于预设的目标比较详细,学生便能在不断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成功欢欣鼓舞。[2]这两节课一个是以阅读为主,另一个是以写作为主。两位教师都很明白自己上课最后是要让学生生成什么,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这就对阅读课究竟要教什么给出了一个较好的答案。

二、训练策略

新目标英语课文的信息量也随着话题内容的多样化而不断加深扩大,涉及语言知识也较多。课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首选材料。学生应在阅读课上全身心的投入,调动各种感官,做到动手,动口,动脑。熟读,背诵,复述都是一些训练学生阅读的好方法。但如果只是把课文作为一篇语言材料来对待,把阅读过程看作语言文字或言语的学习过程,不仅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还大大加深了学生的负担。[3]两位老师在授课上,都用各自的方法巧妙熟悉课文,引导学生多样化学习,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案例2:第一位老师的设计步骤十分清晰,根据任务型教学法,设置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三个环节,环环扣紧,达到最后的教学目的。在阅读文章之前,通过之前的视频和几张相关的图片进行大胆的预测(Prediction),学生不仅要阅读文字的获得信息,也要学会从图片中捕捉适当的有效信息,图片阅读一方面激活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锻炼他们从不同的媒介中获取可用的内容。而在读中阶段,该老师由浅入深地设置了不同的阅读问答,巧妙地将泛读和精读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各种任务中掌握阅读技巧。其形式有:找出主题句、各自然段内容连线、各自然段细节问答、挖空填写词组等。比较巧妙的是,在每一步骤出现时,幻灯上都会提示相应的阅读技巧。例如:在读前预测环节,阅读技巧提示为:“Tips: Say what you will read or what you want to read from the passage. 说出自己可能读到的或者想读到的信息。”;在段意连线时,相应的阅读技巧提示是“Tips: Skimming for the general ideas from topic sentences in each paragraph. 从每段主题句中找出关键信息,不必字字阅读。”

第二位老师的课堂设计是以达成写作目的为主,同样是遵循了写作前(Pre-task)—写作中(While-task)—写作后(Post-task)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目标的达成上,通过阅读,层层递进。在上课开始,先通过自学导读的汉译英题目设置找出文章的相关句型,感知课文;紧接着在本课的Summary梗概里挖空填词,并总结出Beginning-Body-Ending的文章结构模式,开始进行写作导入。为了加深写作模式的概念,该老师又给学生阅读了一篇类似结构的阅读文章,然而不同的是,这一步要求学生自主归纳出可用于写作中的好词好句,为后面的写作进行铺垫。阅读活动结束后,进行更为细致的写作总结。这样的设计,遵循教学规律,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

二位老师都在训练策略上有所创新,无论是第一位老师的阅读猜想、训练技巧提示,还是第二位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归纳,都是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学生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能力、学会了学习。

三、课堂生成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生成,便可知道一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有否达成。一堂课究竟最后可以生成怎样,这取决于前面教学设计的铺垫和学生活动的掌握。在阅读课教学设计上,我们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空白点、衔接点、逻辑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不能为教而教。让学生真正通过阅读课有所收获。

案例3:第一位老师的设计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简要围绕几个方面概括出新加坡城市的简要信息。通过跳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把握文章大意,概括总结出文章围绕几个方面介绍城市。在最后的生成总结中,让学生分类信息,用上相应的句型结构整理出文章大意。这便是阅读最为本质的意义。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加工信息,如何表达提炼的信息,是学生必须在阅读课上做到的。

第二位老师设计的任务是设计给外地的朋友设计一张厦门的海报。海报的书写结构与课文的结构类似,句型使用也是从课文及课外阅读中学生自主摘录的。在总结了本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新加坡的、写作的开头、中间、结尾各内容可以如何分布后,结合一定的厦门人文信息,学生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海报设计。任务的一个亮点便是在学生展示的环节给出评价表,包括要点齐全(5分)、语法错误(4分)、文章结构(2分)、书写规范(2分)、用上好词好句奖励分(2分),让学生明确写作得分要领,充分达成教学目标。

阅读课同课异构,虽然课堂教学活动有所不同,设计理念不同,但是二位老师所追求的则是一样的,便是要通过阅读内化,达成一定的目标。对比以往老套的阅读教学,这两位老师的授课无疑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和理念,也能让大多数老师明白阅读课该怎么教,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都掌握到什么。这样的课堂无疑会是充满活力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初中英语阅读研究课题中期实验总结》2009

[2]朱成明《反思课堂教学 促进动态生成》2011

[3]范清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20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鲁子问 英语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戴军熔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 浙江大学出版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阅读课堂训练策略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核心力量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策略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的加强措施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